信息经济的特征是什么?

认识信息经济的特征

信息经济脱胎于传统工业经济,是信息社会时代的经济形态,它在要素资源、基础支撑、动力模式乃至政府作为上都与传统经济有许多不同。信息经济是相对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是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研发生产知识密集型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劳动就业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如今,生活在信息时代中,特别是身处浙江这一信息经济高地的我们,对于信息经济的认识更不能停留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我们应当跳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全面准确地认识信息经济。

谋快

从生产要素资源及其流动方式来看,传统经济时代强调的是物质与能源等资源要素,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的劳动生产率;而信息经济时代则将信息和知识上升为经济活动中最为活跃的生产要素。传统经济时代,土地、人员、资金等要素资源流动、交易、优化配置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信息经济时代,各种要素资源的流动与汇聚极其迅速,人才、技术和资金等要素资源向“洼地”集聚,极易形成“先者占优,赢者通吃”的局面。因此,发展信息经济,要求企业主体创意快、启动快、扩张快,政府思考决策、办事效率也要快,否则机遇稍纵即逝。

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信息经济,既有客观的外部原因,也有自身的现實考虑。一方面,发展信息经济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要求。当前,全球化正进入“万物互联”新时代,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已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另一方面,浙江经济也进入到了转型突破期。2008年以前,浙江GDP的增长率一直保持在两位数,而2008年后变成了个位数。相比之下,广东、江苏等经济大省的情况则好很多,广东的电子信息产业实力雄厚,江苏的软件产业也布局很早、规模巨大。而浙江此时呈现出产业层次总体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差距、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不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偏弱等现象,新经济的发展迫在眉睫。

在这种背景下,2013年,浙江省政府首次提出发展信息经济。浙江把信息经济认定为一种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信息技术为手段、信息产业为支撑、以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行各业融合应用为主要推动力的新的经济形态。

转型

从推动发展的生产力要素来看,与传统经济不同,信息经济强调信息生产力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之一,它源于信息技术的力量,使信息服务从价值传递环节向价值创造环节渗透,并深度改造传统产业,带动各行业的产业链重构。传统经济所强调的需求侧改革与管理的弊端日益凸显,而信息经济则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重从效率入手,注重发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将各种要素资源进行垂直和横向整合。尤其在传统工业领域,已不仅仅只是满足于简单的“机器换人”,更多的是追求全产业链的提升和效率要素的发挥,以实现工业4.0的发展。

有的人把信息经济和实体经济当成两个单纯的个体来看,这是一个误区。事实上,信息经济本身就是实体经济,它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资源来替代传统的以物质为生产要素的资源,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在传统行业渗透、融合、应用、发展的成果,信息经济的目的就是提升实体经济。

这样的信息经济,能对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浙江的工业与信息化一直是密不可分的,没有信息经济,浙江经济的转型很难开展。

融合

从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来看,传统经济是以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来支持经济增长的生产方式;信息经济是以融合应用来培育经济新动能,核心是大力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跨界渗透,促进各行各业的“互联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信息经济发展报告》显示,融合型信息经济对信息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92.30%,跨界融合带来的溢出效应总量相当于信息产业自身规模的3倍左右,由此可见,信息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融合应用。

浙江的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层次的深度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更值得注意的是,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与融合型信息经济规模比重基本保持在1:3,融合型信息经济主导作用明显。在浙江,我们已逐渐感到互联网在各个行业的渗透、融合、颠覆后的效应,既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升级,又催生新兴产业转型,推动存量提升和增量发展。

浙江省政府提出通过5年努力,让信息产业成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初步确立信息经济的主导地位。当前,我省特色明显、全国领先的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创新、智慧物流、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已基本建成,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也在扎实推进,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信息经济发展的先行区。未来,这些都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求变

从经济发展的重点来看,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脊梁,信息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从发展模式来看,传统经济是以物质和能源为基础的交换经济,重视的是对资源的独享和组织内部研发的过程;而信息经济则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共享经济,重视的是对资源使用的共享,追求全社会以及组织内部每个环节的协作、共享、共赢。Uber、Airbnb就是共享经济的代表。IBM、波音、GE等国际大型企业,都已充分认识到信息时代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正努力将产品升级为服务,抢先探索共享型企业发展模式。

如今,共享经济更是在浙江大地如火如荼地发展着,共享经济的独角兽滴滴出行、闲鱼等就起源于浙江。

2016年末,首个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花落”浙江,作为示范区,浙江不仅要在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等各方面处于领先位置,同时要建立起一套符合信息经济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如更好地发展共享经济,打破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等方面的制度藩篱等。

突破

从支撑的基础设施来看,传统经济要求社会配备诸如电力、交通、通信网络等传统基础设施,而信息经济主要依托于以“云+网+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云”基础设施是信息社会的“大脑”,“云化浙江”就是要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云服务等平台设施;“网”基础设施是信息社会的“神经与血脉”,“宽带浙江”就是要发展移动、宽带、无线(Wi-Fi)、互联网接入等网络与通信设施;“端”基础设施是信息社会的“四肢”,“泛在浙江”就是要发展物联网络等感知、采集与控制终端。信息基础设施不仅提供端到端的连接功能,而且其计算、控制和感知功能大大增强,可提供宽带和泛在网络连接、智能化运营、平台化网络云服务。

浙江的光纤网、无线Wi-Fi、4G等互联网基础设施覆盖率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去年,杭州获批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省政府也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几大运营商和华为等核心IT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大力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和信息经济发展。

浙江除了拥有阿里云这朵全国最大的公有云外,还有一大批大数据应用示范企业,在医疗、交通等领域拥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云应用。在物联网、车联网领域和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浙江都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造梦

从政府引导的方式来看,传统经济往往是通过土地、减税、财政补贴等方式来引导发展;而信息经济更讲究自由开放的市场环境、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活跃的创投资本。随着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日益深入,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加速,第二产业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社会资本投入由机器设备投入向技术研发及人才等高端要素投入转移。由于物质与能源生产更多地被信息的加工与生产替代,交通、运输、电力等传统经济晴雨表已经无法准确反映经济的运行状况。因此,对政府引导的方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宏观决策上,发展信息经济必须重构评价指标体系,以适应新常态下新经济发展的需要。

发展信息经济充分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它是信息经济发展的动能。信息经济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各领域的融合、应用与创新,创新驱动逐步替代要素驱动成为信息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协调”,它是信息經济发展的基调。信息经济强调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体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协调发展,将信息化引入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实现了信息文明的均等化。“绿色”,它是信息经济发展的底色。信息经济是以信息资源为基础的绿色经济,追求的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开放”,它是信息经济发展的大势。信息经济是以互联网为核心,通过开放性平台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造开放的生态环境。“共享”,它是信息经济发展的模式。信息经济强调信息的服务与生产,体现了共享特质。它以提高全社会福祉为目标,实现以人为本、联接到人、服务于人、人人受益。信息经济是共享型、普惠型经济。

在和马云等互联网“大咖”的交流中,我发现,浙江对这些“大咖”最具吸引力的是宽松的创业环境和悉心的政府公共服务。互联网经济的发力,仅有优质的“土壤”和“种子”是不够的,还需要阳光雨露和精心呵护,形成一个有利于创业创新的完整的“生态系统”。因此,浙江正在着力打造更有效率的“政务生态系统”,更有活力的“产业生态系统”,更有激情的“创业生态系统”,更有魅力的“自然生态系统”。

对于政府来说,就是要营造更加适宜的“气候”,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集聚更多更优的“种子”,像“园丁”般呵护这些互联网企业的成长,为它们做好平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但同时,这种呵护应保持宽松、宽容,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让互联网企业在最舒适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可以想象,未来浙江的土地上还会出现更多的“小马云”。但无论是马云还是“小马云”,出现在浙江绝非偶然,因为这里本就是一方互联网的沃土,在既有的产业优势之外,浙江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也和互联网精神深深契合。

浙江一直是创业创新的集聚地。如今新一波的互联网创业浪潮已经在浙江大地兴起,杭州、宁波、嘉兴等地,大批互联网创业人才正在集聚,大批支持互联网创业的资本也纷至沓来。现在还仅有几个人的一个个小公司,难说将来不会借助互联网的翅膀,创造奇迹,成就“中国梦”。

作者: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