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雕像热潮背后:美国“新内战”?

拆除雕像热潮背后:美国“新内战”

1861年到1865年间的美国内战(又称“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这场被称为“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战争废除了蓄奴制,为美国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为美国后来跃升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开辟了道路。

在国际史学界看来,倡导解放黑奴的北方联邦军(Union Army)不仅站在了维护国家统一、解放被压迫人群的正义高地,更代表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即以自由劳动力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而誓要维护蓄奴制度的南方邦联军(Confederate Army)则是相对“邪恶”的一方,为了维持落后的种植园经济并持续奴役非洲裔人,甚至不惜分裂国家……

然而在美国本土,对这场战争的评价却并非如此的“黑白分明”。过去100多年以来,输掉了内战的美国南方人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南方价值观”并未就这样安静地走入历史的尘埃,而是持续在美国社会中与北方的“洋基佬”(Yankees)分庭抗礼。正如1940年电影《乱世佳人》中所描述的那样,在主角斯嘉丽这位南方贵族小姐的眼中,南北战争不是一场北方军南下解放黑奴的正义战争,而是“洋基佬”们侵略南方、烧杀抢掠的罪恶战争。

事实上,就连领导北方联邦军获胜并由此位列美国最伟大总统的亚伯拉罕·林肯,在美国南方也有一位与之相抗衡的、备受尊敬的对应者——那就是邦联军统帅罗伯特·李将军。

争议巨大的历史人物

最近这段时间持续引发美国社会内部对抗的夏洛特维尔事件,就和罗伯特·李这位已经去世147年的历史人物有关:不久前,弗吉尼亚州小城夏洛特维尔的市政府决定拆除矗立在该市的罗伯特·李雕像,结果引发了反对这项决定者和支持者之间的对立,双方之间的对峙后来升级,反对者中一名白人至上主义者开车冲入支持者阵营,导致一位32岁女性不幸身亡。

反对推翻雕像的人认为应该尊重美国内战的历史,缅怀英雄;而支持者则坚称李将军并非什么英雄,而是臭名昭著的大奴隶主,而那些打着“尊重历史”旗号的人,实际上是白人至上主义者和“新纳粹”。

实际上,夏洛特维尔事件只是美国这波“推倒雕像热潮”的小缩影。2015年的查尔斯顿枪击案(当时白人至上主义者袭击了一间非洲裔人教堂,造成9人死亡)后,全美各地掀起了清洗南方邦联军历史遗迹的运动,包括李将军雕像在内的很多邦联纪念物都被拿下,以免引发更紧张的种族对抗。

李将军这样一位历史人物之所以能引起如此之大的争议,倒不是因为他本人真的干过太多难以定性的大事件,而是因为他在美国南方人心中特殊的历史地位:很多具有邦联情结的人认为,羅伯特·李在当年邦联军大势已去时,主动向北方求和,不仅避免了更多的伤亡和损失,还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因此是一位少有的、具有历史远见的真英雄。用美国著名保守派作者杰克·科威克的话来说则是:“地球上少有的几位最伟大的人类之一”。

除此以外,很多李将军的粉丝还乐意吹捧他在战后重建中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出任大学校长等事迹,声称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还是一位重要的教育家。

然而备受美国南方人爱戴的李将军真的能够称得上是“伟大的人类”,又抑或是能和亚伯拉罕·林肯乃至乔治·华盛顿相媲美吗?在《大西洋月刊》专栏作者亚当·瑟维尔看来,并非如此。

瑟维尔认为,首先从军事策略上来讲,罗伯特·李后期的“主动求和”行为并不值得大书特书。事实上,在开战之前南方就处于下风。瑟维尔质问,一个真正的军事策略家“为何会向人口众多、已经工业化的北方挑起一场没有把握的战争?”

瑟维尔还指出,罗伯特·李更无法洗掉作为一个大奴隶主的历史罪恶。他作为南方邦联军统帅,本身就是因为想要维护奴隶制而战斗,一些试图在这一点上帮助美化他的言论是非常可笑的。

“对美国非洲裔人来说,到美国来做奴隶是比他们在非洲无论如何都要好的;他们所经历的残酷的管制和鞭策,对他们这个种族来说,将会产生莫大的进步意义。”在一封写于1856年的书信中,罗伯特·李将军如此描述蓄奴制度。在他看来,黑奴贸易和蓄奴制度反而是“白人对非洲裔人的恩赐”,将会帮助非洲裔人走向光明的未来。

种族主义者的图腾

正如查尔斯顿枪击案中所展示的那样,到今天,南方邦联军的一切历史遗存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当下美国白人至上主义团体乃至新纳粹团体乐于借用的一个集会标志。而已经逝去100多年的罗伯特·李,则顺带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图腾。

瑟维尔写到:“那些批评种族主义者污蔑了李将军名声的人,居然没有意识到,李将军本人就是历史上最正统的种族主义者。”

北卡罗莱纳州大学夏洛特分校的历史学教授凯伦·L·考克斯指出,现如今遍布全美各地的大多数邦联历史遗迹(包括众多李将军雕像在内)都始建于内战之后、一战之前的那段时期(1865-1914),也就是臭名昭著的“吉姆·克劳法”开始在美国南方各州落地生效的同一时期。

“吉姆·克劳法”即种族隔离法案,是美国南方各州在内战失利后,重新建立起来的新一套歧视和压迫非洲裔人的制度。这一法案规定,所有公共设施必须按照不同种族进行隔离使用。

考克斯称,出资建造这些邦联历史遗迹的主要是一个叫做“邦联女儿联盟”(UDC)的民间组织。该成立于美国内战之后,目的在于为邦联军“洗白”:它称邦联军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各州抵抗来自联邦的“暴政”,又说奴隶制向非洲裔人传递了耶稣基督的福音。

“邦联女儿联盟”还和大名鼎鼎的3K党联系密切,称3K党的成员都是无名英雄。而后者成立的初衷,则是旨在用暴力“镇压新近得到解放的黑奴”。

这些邦联的纪念碑、雕像和旗帜不仅仅被竖立在了南方各州许多城市的公墓或是公园里,更是被引入了不少地方和州一级的法院里。“这一做法不仅是在以政府的权力为奴隶制背书,更是直接帮助白人至上主义者表达了他们的心声:在美国的政府和司法机构里,一切都要按照白人男性的规则来行事。”考克斯说。

另一方面,美国北方在内战后对南方人的“安抚政策”也在某些层面助长了UDC或是3K党这类组织的兴起以及邦联文化的“死灰复燃”。虽然北方各州打了胜仗,但南北战争给美国人造成的创伤是巨大的。为了团结输掉战争的南方各州,北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南方各州政府的种族歧视政策视而不见,邦联文化遗迹就这样被相当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考克斯甚至认为,像《乱世佳人》这样同情邦联军、美化奴隶制的电影也是北方“安抚政策”的产物。

难以消弭的南北分歧

可以说,正是因为内战之后南方人的不断“反弹”和“抗争”,导致了美国南方和北方一百多年以来虽然不再出现军事上的对抗,但在政治和文化层面上的“冷战”却从未有消停过,并随着不同的历史事件而不断演化出新的高潮。

2008年,美国东西海岸和北方各州的自由派们通过将首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送入白宫的方式创造了美国种族平权历史上的新里程碑;当然,也激怒了美国南方的保守派们;在2016年的大选中,愤怒的南方人得以报仇雪恨,让特朗普这位得到3K党首领“点赞”的候选人成功上位。

总统大选哪怕再“剑拔弩张”,总体来说还算不上恶性对抗。但随着查尔斯顿枪击案和夏洛特维尔暴力事件等一系列骇人听闻的事件不断登上新闻头条,美国积怨已久的南北分歧似乎有再度走向暴力的倾向——在1906年的亚特兰大种族骚乱中,有超过1万名白人男性走上街头,随意殴打见到的任何一个非洲裔人,最终导致几十人身亡、数百人受伤的严重后果。现如今,白人至上主义者和新纳粹的集会越来越频繁地在全美各地上演,他们和抗议者之间的对峙也呈现出令人担忧的走向。

对美国南方人来说,“反弹”和“对抗”的步伐并没有因为特朗普的成功当选而稍微放缓。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南方的人口和种族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仅是非洲裔群体人口的增加使得南方白人提高了警惕,包括拉丁美洲裔和亚裔人口的涌入也使得美国南方变得越来越多元。这些因素让美国南方白人非常担忧自己有朝一日也成为少数民族,并彻底失去“盎格鲁-萨克逊”基督教白人的文化传统。

《纽约时报》报道称,尽管在2016年大选中“白人政黨”共和党大获全胜,但这并不能改变美国的种族结构、尤其是美国南方地区长期来看利好民主党的走向。

随着越来越多国际移民和国内北方移民的加入,美国南方将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南方——在1900年,美国南方居民中有95%都在本地出生;而到了2014年,在佛罗里达等一些南方州,这个比例下降到了50%以下。

也正是因为如此,每当来自东西海岸和北方的自由派们高谈阔论到要保护少数群体权益的“政治正确”时,内心危机感不断加深的南方人就会非常反感;当种族平权主义者撺掇政客一起,要准备一把推倒罗伯特·李将军的雕像时,无比珍视邦联文化的南方人就会炸开了锅。

“我的祖先曾经为了邦联而战,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不受北方洋基佬的入侵而走上战场。我作为一个南方人感到无比自豪,我和邦联旗帜站在一起!”一位名叫帕特里克·拉姆齐的网友在Facebook上发文号召大家不要给主张推倒邦联雕像的佐治亚州州长候选人斯塔西·亚伯拉罕投票,他说:“大家一起来把这个玷污我们祖宗文化的种族主义者赶走!上帝保佑南方!”

作者: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