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大提琴演奏家杜普蕾却感慨“才华如刀”?

杜普蕾:才华如刀

青春正好,才华恣睢。有着皎洁青春面容的他们,都在舞台中央的一条直径上,她拉着大提琴,身后环绕着一群优秀的小提琴与中提琴手,他们都是她的伴奏。她的全部身心,都倾注在大提琴上,而微微抬头时,眉眼都是笑意,眼中是他;身为乐队指挥的他,每个动作都干脆利落,偶有优美的一小点颤动,那是给她的指示,两人的起承转合,流畅默契如一人,他也会回给她一个美好微笑。整个舞台,所有人,全部乐音,都是两个少见的天才以及这份绝无仅有的爱情的大背景。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

她是杰奎林·杜普蕾,天才大提琴家;生于1945年的她,4岁时从收音机里听到大提琴的乐音便提出“要学这种乐器”,5岁即开始正式拜师学艺,儿童时代即以音乐家身份开始演奏生涯,16岁首次大提琴独奏会就一鸣惊人,很多人听过她的演奏后,便觉乐音叩击心灵深处,令人毕生难忘。同为著名音乐家的韦伯曾如此评价杜普蕾,“她的每一次演出都是那么光彩夺目,那种对音乐的全情投入我之前从未见过,演奏中所蕴涵的惊人能量和坚定意志让每一位听众都为之震撼。”

与她最有默契的是丹尼尔·巴伦波伊姆,天才钢琴家兼著名指挥家,12岁在伦敦开演奏会,连续八场将贝多芬所有二十四首奏鸣曲全部弹了一遍,震动了伦敦,惊艳了全世界。此后他又以杰出指挥家身份再次引起音乐界轰动,先后在多支著名乐团担任指挥。

据著名音乐家傅聪回忆,这两个少年天才经他介绍在其家相识,此后不久两人便开始了一场石破天惊的爱情。两个音乐天赋过人、极为勤奋,又同样有着惊人记忆力与表达力的音乐家,在演奏风格上还十分互补,此外丹尼尔·巴伦波伊姆又是一个杰出的指挥家,两人的相知也让他们同台合作成为一种水到渠成的必然。惺惺相惜的天分、志同道合的演奏,让两人跨越了各种障碍走到了一起。特立独行的杜普蕾为与巴伦波伊姆结婚,顶着巨大的家庭压力,居然放弃从前一直信奉的天主教,千里迢迢去耶路撒冷接受了犹太教的洗礼。而有婚姻为爱情背书,两人共创了一生中最好的音乐时光,他们不仅组成夫妻档四处巡演,还经常与另一个中提琴家联手开演奏会,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欢迎与文艺界的高度评价,在鲜花、掌声、美誉的滋养之下,风华正茂的两人在音乐与爱情上,均达到了最美好的境界。

匈牙利大提琴家斯塔克在旅行的列车广播里第一次听到杜普蕾的大提琴弹奏时说:“她将所有复杂矛盾的感情都投入到大提琴里去演奏,恐怕是活不长的。”一言成谶。1973年,28岁的她在一次公开演奏时,惊恐地发现自己的手指居然按不住琴弦。在医院一检查才知,她已罹患多发性硬化症。这是一种罕见的病,而有一种说法是,她患此病是因为练琴过度。

病情来势汹汹,病发当年她在伦敦举行了最后一场演奏会,此后便不得不作别舞台。而在此前后,曾经美好如梦的爱情也渐渐远离,巴伦波伊姆不仅远赴巴黎工作,此后还在那里重组了家庭。我们不要轻易去指责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巴伦波伊姆都坚持每周飞一次伦敦,探望曾经的爱人。杜普蕾不愿离开深爱的音乐,在与病魔缠斗的同时,她都尽力为别人的演奏担任解说者。在离开舞台14年后的1987年10月,43岁的她孤独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短短十年的演奏生涯,杜普蕾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天籁之音。即便在离开这个世界19年后,杜普蕾为EMI录制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仍是挑剔的古典音乐爱好者的心头爱;依然会有乐迷因她的家人撰写回忆录揭示出一些不堪细节为她鸣不平;依然会有许许多多的人为她和她的音乐写下“我爱你”。

杜普蕾曾经说,虽酷爱大提琴演奏,但希望自己的生命中有更多丰富的内容。可以说,她深知才华如刀,却在不知不觉中,深陷其中,令很多爱她的人,念及此事便难以释怀。若说有什么感悟,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相对均衡地生活,在飞奔时也要留意拔脚处。

作者:东方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