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冒进的二战美军如何被法国人打得跪下唱征服?

在1942年的火炬行动中,摆在美军中部特遣队眼前的是阿尔及利亚的第二大城市——奥兰。总计40000名士兵,2800辆各种车辆面对的是维希法国的16700名士兵、45门海岸炮以及100架飞机。然而在大规模的正面进攻之外,盟军却计划进行一次夜间的奇袭,这次袭击取名为“后备行动”,似乎名字就已经让此次行动蒙上了一丝“业余”的色彩,暗示了后来的灾难。为了完成“后备行动”,盟军从英国皇家海军抽调出了“沃尔尼”与“哈特兰”两艘运输船执行奇袭任务。美军为了这次行动抽调了第6装甲步兵团3营连通营长乔治·F·马歇尔中校以下393人,四名美国海军军官、22名水兵以及一些皇家海军士兵,构成了本次突袭的全部力量。

然而美国海军却激烈反对这一行动。海军少将安德鲁·本内特认为这次行动“完全是一次自杀行动”。海军上将哈罗德·史塔克也赞同他的观点。他们主要认为奥兰的正面水道宽度仅仅为4英里,即使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排水量2000多吨的船只也无所遁形。而两艘运输船几乎都无任何防御手段以及反击武器,一旦遭到法军的岸炮或军舰的攻击,后果就将是灾难性的。然而,在坚定支持这次行动的其他盟军高层决定下,“后备行动”被认为可以重现特洛伊木马的历史,从而达成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最后,在53岁的预备役海军上尉弗雷德里克·皮特斯的指挥下,后备行动将于11月8日午夜,在中部特遣队登陆开始2小时后发起。按照盟军的设想,即使防守奥兰的法国部队发现了什么异常,也不会采取什么行动。然而行动发起不久事实就证明他们错了。

▲描绘“后备行动”的画作,左为沃尔尼,右为哈特兰

凌晨3时左右,“沃尔尼”与“哈特兰”接近了奥兰的水道,然而却在一片漆黑中错过了正确的入港口。他们不得不进行第二次巡航。此时皮特斯收到了上级的再三叮咛:“不要交火,不要强行登陆,只有在必要的情况才才准交战。”然而颇具雄心壮志的皮特斯一心想独自接受奥兰守军投降。因此走位日渐大胆起来。在距离奥兰还有半英里时,海岸上的探照灯发现了“沃尔尼”号,神经高度紧张的法国人一瞬将所有的火力倾泻过来,无武装的运输船瞬间陷入了一片混乱中。尽管“沃尔尼”号用法语广播是自己人,法军却并没有停火。相反在附近下锚的驱逐舰和潜艇也用火力洗刷着两艘运输船的侧舷。在很短的时间内两艘小船就遭到了严重的伤亡。哈特兰号在炮火中失去了动力开始燃烧,凌晨4时10分遭到弃船,沃尔尼则在30分钟后倾覆。

▲沃尔尼与哈特兰的整个命运之路

在所有的参战官兵中,3营包括指挥官在内有189人阵亡,还有157人受伤。而总的伤亡则为307人阵亡,250人受伤。而好不容易逃出生天的人却又都成了奥兰驻军的俘虏,直到奥兰解放那天才重获自由。而本次行动的指挥官皮特斯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然而在一周之后他退役回家时死于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