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政治体制是怎么设计的
伊朗既有精神领袖机制和世俗权力机制互相制衡,又有无数委员会从中交叉制衡,共同操控着国内自由度和对西方关系这两大政治议题。
2017年5月20日,伊朗官方统计显示现任总统鲁哈尼获得了58.6%的选票,其主要竞选对手莱希获得了39.8%的选票。鲁哈尼成功连任伊朗总统。伊朗的政治在世人看来是非常独特的,因此也会给人带来很多疑惑,诸如伊朗总统鲁哈尼和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之间是什么关系,成功连任的鲁哈尼究竟是改革派还是温和保守派,希望参选的前总统内贾德为何未能获得候选人资格……弄明白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世界更为多元的一面。
独树一帜的二元政治体制
要了解伊朗的政治体制,必须从该国政治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伊斯兰教什叶派和独特的“伊斯兰共和国”体制说起。和很多人的误解不同,伊斯兰教并不像基督教与佛教一样有着明确的专属神职人员。通常被我们视为神职人员的其实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学者。无论是逊尼派还是什叶派,宗教学者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宗教学者统称 “乌莱玛”(Ulama),意为“有知识的人”。但相比之下,什叶派的宗教学者较之逊尼派组织更严密。逊尼派的宗教学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等级,而什叶派的宗教学者之间则有明确的等级。
在什叶派当中,一个穆斯林要精通教法和神学并经过一系列考核之后,才能获得 “穆智台希德”(Mujtahid)的称号。其意为“勤奋者”,只有获得此称号的人才有权对宗教问题发表个人见解。取得该称号的宗教学者如果要是在未来若干年里能够得到信徒广泛的支持及宗教界人士的信任,便可以进一步晋升为“霍贾特伊斯兰”(Hujat Islam)。其意为“伊斯兰教权威”,有权力对于教法问题作出解释。取得此称号的学者若之后获得了较高的声望,那便有可能进一步取得“阿亚图拉”(Ayatollah)的称号。其意为“安拉的象征”,有资格对重大教法问题作出解释。最高级的宗教学者是“大阿亚图拉”(Grand Ayatollah),意为“安拉伟大的象征”,有权对于重大教法问题作出最后裁决,其也被称作“马尔贾”(Marja),意为“效法的源泉”。
现任总统鲁哈尼的称号是“霍贾特伊斯兰”,其主要对手莱希则于2016年取得了“阿亚图拉”的称号。
二十世纪以来,追随者最多的大阿亚图拉莫过于霍梅尼。他在1979年领导了伊朗伊斯兰革命。革命后颁布的新宪法规定伊朗为伊斯兰共和国,最高精神领袖为最高领导人,主要负责宗教及军事事务。准确的说,他是国家管理宗教事务的首脑,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宗教首领。像伊朗现任领袖哈梅内伊当选时就没有取得大阿亚图拉的称号。1994年库姆神学院教员协会宣布其为大阿亚图拉和马尔贾,但是有一些大阿亚图拉对此表示反对。最终,哈梅内伊表示自己在面对伊朗境内的什叶派穆斯林时不使用“马尔贾”的称号,“马尔贾”的称号仅在面对伊朗境外的什叶派穆斯林时使用。
为了方便领导世俗事务,1979年宪法又规定伊朗设立共和国总统一职。总统是继领袖之后的最高领导人,主要负责协调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关系,并且掌握除领袖直接负责的事务之外的行政权。这样,伊朗便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最高精神领袖──总统”二元政治体制。1989年霍梅尼去世之后,伊朗对于宪法作出了重大修订。新宪法取消了总理一职,规定由总统直接领导各部部长,“最高精神领袖──总统”二元体制更加巩固。
多重分权制衡的政治架构
以最高精神领袖和总统为中心,伊朗形成了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并存的政治体制。两种权力都有诸多相关机构。有关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专家会议”、“宪法监护委员会”、“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等等名词。不少人对此一头雾水。这里仅对伊朗的这些机构做一简要介绍。
在世俗权力的一端,伊朗实行类似于西方总统制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总统由年满16岁以上的伊朗公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可以连任一次。总统兼任政府首脑,直接领导各部部长行使行政权。议会也由年满16周岁以上伊朗公民直接选举产生,最初共有270个席位,后来增加到了290个。其任期也为4年,行使立法权,并有权监督总统和向总统提出质询。当议会认为总统无力治理国家时,可以提出弹劾总统的决议,并经最高精神领袖同意后生效。司法方面的最高首脑则是富有伊朗特色的司法总监。其由最高精神领袖任命,任期5年。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均由司法总监任命,任期也是5年,司法部长则由司法总监推荐后由总统任命。
在宗教权力的一端,伊朗的制度更具本国特色,主要设置了三种机制:专家会议、最高精神领袖和宪法监护委员会。最高权力机构是专家会议,也称专家委员会。其任期8年,最初有83个席位,后来增加到86个。值得注意的是,专家会议成员虽然是从宗教学者中选举产生的,但是有选举权的仍然是包括非穆斯林在内的所有具有政治权力的人。其成员可以兼任其他职务,如现任总统鲁哈尼也是专家会议的委员之一。1979年宪法中规定,专家会议的职能是在必要的时候推举一名领袖或由3至5人组成的领袖委员会,1989年宪法则更加明确为一名最高精神领袖。
最高精神领袖没有明确的任期,但专家委员会在其不能履行宪法职责时有权罢免。
宪法监护委员会主要职能是监督议会作出的法案与决议,所有議会通过的决议均必须由宪法监护委员会审核后方为有效。其成员共有12人,6人由领袖任命,另6人则由司法总监向议会推荐,然后由议会投票选举产生。
为了协调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力,伊朗还设立了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和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两个机构。
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成立于1988年,最初的职能是协调与裁决议会和宪法监护委员会之间的矛盾。1989年宪法公布后进一步明确了其地位,成员也由13人扩大至20人。其委员均由最高精神领袖任命,主要包括行政、立法、司法三权首脑和其他一些政界重要人士,任期5年,连任不受限制。2005年后,该委员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到了监督行政部门行政上。自1996年起,该委员会的主席一直由拉夫桑贾尼担任,另一位前总统内贾德也在卸任后被任命为该委员会委员。
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则主要负责协调国防与国家安全事务。其日常工作由总统主持,但是重大问题要由最高精神领袖决定。
总的来看,伊朗的诸多国家机构形成了多重分权制衡的机制。世俗权力内部、宗教权力内部以及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力之间均呈现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宗教权力总体上高于世俗权力,但并不是政教合一的神权体制。仅以最高宗教权力机构专家会议为例,候选人是否能够担任专家会议委员是取决于全民选举的结果,不是在宗教界地位的高低。有的大阿亚图拉也未能当选专家会议委员,而鲁哈尼仅仅是霍贾特伊斯兰也入选了专家会议。
略显混乱的政党制度与政治派别
关于新当選总统鲁哈尼的新闻报道中,有的称其是“温和保守派”,有的称其是“务实派”,更有的称其是“改革派”。那么鲁哈尼到底属于哪一派呢?
其实这个问题不光中国人搞不清楚,伊朗人自己往往也不是很明白。因为所谓的“改革派”、“保守派”均是西方媒体的叫法,伊朗并没有这些派别组织。其实行的是多党制,合法政党多达数百个。但即使是鲁哈尼所在的“战斗教士协会”这种重要政党的影响也有限,在政治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政治人物而非政党。因此,我们通常说的“改革派”、“保守派”等派别只不过是领导人们在如何处理伊斯兰教与世俗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伊朗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等问题方面有一些区别而已。大体说来,可以用四位前总统的态度划分为四类。
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曾在1981年至1989年担任伊朗总统。现在西方媒体将哈梅内伊作为主要攻击对象,声称他是极端保守派的代表。但实际上他是一个灵活务实的政治家。正是哈梅内伊在两伊战争末期和拉夫桑贾尼一起向霍梅尼提出迅速结束战争的建议,也正是其担任总统后期开始允许人们听音乐、下棋、打扑克和拍摄非宗教化的娱乐性电影。
1989年至1997年担任伊朗总统的拉夫桑贾尼长期与哈梅内伊紧密合作,但其任总统的后期两人出现了分歧。哈梅内伊批评他过分热衷于西方自由主义和私有化,导致通货膨胀严重与贫富差距扩大。
不过,哈塔米于1997年至2005年担任伊朗总统期间的政策更西化。其上任伊始就提出要在坚持伊斯兰教指导的前提下建立起西方式的“民主制度与公民社会”。开始时哈梅内伊对此表示理解,但后来由于其纵容亲西方人士对伊朗政治体制的攻击,两人分歧扩大。同时,哈塔米对美让步却未能换来解除制裁也引起了普遍不满。在这种情况下,2005年内贾德当选为总统,实行了对内清除自由主义缩小贫富差距,对外与西方特别是美国对抗的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与西方媒体上流行的内贾德受哈梅内伊支持的说法不同,其上任之初的2005年10月,哈梅内伊就大幅度扩大了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的权力,而这一机构是由竞选中负于内贾德的拉夫桑贾尼主持的。后来,哈梅内伊又在2007年支持拉夫桑贾尼出任最高宗教权力机关专家会议的主席。经常被忽视的是,内贾德是唯一在任内公开表示同哈梅内伊存在分歧的总统,他主张扩大专家会议的权力来限制最高精神领袖的权力。另外,内贾德虽然主张加强宗教界影响,但他也是伊朗1981年至今唯一非宗教学者出身的总统。
目前,伊朗高层中这四人的影响力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即倾向于维持现行制度与大政方针的哈梅内伊与拉夫桑贾尼支持者均较多,主张实行西方化改革的哈塔米与主张加强宗教界影响的内贾德支持者均较少。现任宪法监护委员会主席、去年又以89岁高龄兼任新一届专家会议主席的贾纳提观点与哈梅内伊较为接近,表明掌控宗教权力的仍是主流派中警惕西方的一翼。鲁哈尼的主要对手莱希也是这一派。而鲁哈尼的政治态度则与年初去世的拉夫桑贾尼较为接近,属于主流派之中倾向西方的一翼。
总统连任的惯例与资格审查
现在流行的说法认为,鲁哈尼在此次总统选举中获得了大胜。其实如果要是我们回溯一下伊朗的历史,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伊朗的政治是很有惯性的,当选总统者争取连任时普遍能以较大的优势获胜。拉夫桑贾尼在1993年争取总统连任时获得了63%的选票,哈塔米在2001年争取连任时更是获得了77%的选票,内贾德在2009年连任时也获得了63%的选票。鲁哈尼是唯一未能以60%以上的高票连任的总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伊核问题框架协议达成后美国只解除了核武器相关制裁而并未解除全部制裁,伊朗经济也没有根本好转。因此,鲁哈尼及其政坛支持者未来的命运主要还取决于他在第二任期内的政绩。
另外,一直关注这场总统选举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前总统内贾德曾不顾哈梅内伊的反对坚持要参加这届总统选举,但是最终并没能出现在候选人名单上。这是因为伊朗实行了一套独特的资格审查制度,即无论是参加专家会议、议会还是总统竞选的人,均必须要通过宪法监护委员会的资格审查才能成为正式的候选人。审查的通过率是非常低的。像2004年的议会选举中,7600多名申请者中有2500多人未能获得参选资格,绝大多数是支持哈塔米的亲西方人士。而2007年的专家会议竞选中,宪法监护委员会仅批准了493名申请者中的163人作为候选人参选,未获准的大多是支持内贾德的强硬派人士。本届总统选举中,包括内贾德在内报名参选的共有1600多人,而宪法监护委员会仅仅通过了鲁哈尼等6人的资格审查。
这种审查机制可以有效把对伊朗政治体制有威胁的人士排除在外,通过审查的候选人往往政策差异并不大。例如,本次竞选中鲁哈尼的主要对手莱希虽然批评鲁哈尼对于西方让步太多,但是表示仍然会继续遵守其与西方谈判达成的伊核框架协议。两者只是在增加民众福利多少等政策方面有一些微小的分歧。因此,无论是谁赢得选举的胜利,伊朗一方面努力同西方和解,另一方面借助中国的“一带一路”大力发展经济的方针都不会变。当然,此次鲁哈尼的连任更有利于伊朗保持政策上的延续性。
作者:王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