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上班,这些人和死亡赛跑
“我们的双脚是引擎,汗水是汽油”
火車刚轰隆隆地驶过,他们就麻利地把自制推车架到铁轨上,乘客一个接一个地跳上去。在世界上最拥堵的城市之一、有1200万人口的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他们要跟死亡进行一场赛跑。
马尼拉的每条铁轨上都有这样的“车”穿梭,它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通勤工具”,却受到越来越多的马尼拉上班族欢迎。对他们来说,这种既违法又危险的交通工具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便宜,还不堵车。
工薪阶层聚居的潘达坎区有一段3公里长的国有铁轨。天刚亮,几十名精瘦黝黑的推车工就开始在铁轨上穿梭,将一拨儿又一拨儿乘客送往目的地。“我们的双脚就是引擎,汗水就是汽油。”28岁的推车工赖安·德尤科斯说。
过去20年间,马尼拉的人口增加了50%以上,并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一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为了在拥挤的城市里占有一席之地,人们寻找一切闲置的土地盖房。随着城市版图向外扩张,通勤距离拉得越来越长。
然而,公共交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扩张的速度。拥堵成了城市的顽疾,人们花两三个小时上下班是家常便饭。为了在生活的重压下得到片刻喘息,马尼拉人发明了“草根通勤方式”——铁轨推车。
这种仅有一两米长的推车由木板和金属架拼接而成,座椅下的凹槽能将车身固定在铁轨上,摇摇欲坠的遮阳伞勉强为乘客挡住东南亚热辣的阳光。
铁轨推车没有固定的发车表,坐满人就出发,每趟能运载3-5人,5公里收费只要5比索(约合人民币0.64元),而同样车程的公交车收费10比索,出租车收费30比索。
“一旦算错时间,火车就会撞上你”
在炎热潮湿的天气里,马尼拉的推车工们从早到晚挥汗如雨。他们在拥堵的城市中开辟路线,每天将4.5万名通勤族送至目的地。“你必须牢记每趟火车经过的时间。这是在拿命换钱。”德尤科斯告诉记者,他每天挣200比索,除了养活家人,还能供他抽包烟、喝瓶啤酒。天气好的时候,他能挣到10美元。
罗内尔·加西亚才12岁,进这行已有3年。他扛起比自己高出半个身子的推车,重重地架在铁轨上,再撑起一把印满商标的遮阳伞,用桅杆固定。推着车小跑一会儿后,他跳上车,左右腿有节奏地交替蹬地,带动推车一路滑行。尚在发育中的身体依然单薄,但加西亚的小腿已有明显的肌肉块儿。
“我10岁的时候,朋友就教我推车了。刚开始我推不动,因为实在太重。但就算筋疲力尽,我也咬牙挺住。”加西亚说,“一旦算错时间,火车就会撞上你。”
一般来说,马尼拉的火车每4小时发一趟,但在交通繁忙的地区,火车每隔15分钟就会经过一次,推车工们必须迅速疏散乘客,把车掀到一边,以免被呼啸而过的火车碾得粉碎。一旦有火车提前或晚点,就会沿着铁轨引发一连串恐慌。
痛苦的通勤路能消磨一切,包括爱情
许多马尼拉人把工作之外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了通勤上。交通拥堵不仅给当地造成每年数十亿比索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39岁的广告主管安吉拉“恨嫁”心切。她家离马尼拉市中心有12公里远,跟金融中心马卡蒂区的商务精英来一场约会,路上至少需要3小时。“没等到达约会地点,我就已经在漫长的路上耗光了精力,打不起精神对眼前的人放电。”她说。
安吉拉还记得,2002年她搬来的时候,马尼拉的交通并不像如今这么糟糕,但现在,马尼拉几乎全天堵车,通勤对她来说是一种痛苦。“交通影响了我的社交生活。‘我该去和约翰喝咖啡,还是回家睡一觉?’过去要两小时,回家又要两小时,太累了。”她说。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任重道远
马尼拉的交通状况在2015年就已令人头疼。该市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公共交通覆盖有限,且经常晚点。不堪忍受公共交通的马尼拉人把目光转向私家车,如今汽车年销量是10年前的3倍,导致拥堵更为严重。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到2022年,马尼拉的拥堵程度将比2017年上升52%。
目前,马尼拉的交通仍然没有解决方案。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坦言,解决交通问题不容易,这是他“唯一未能兑现的竞选承诺”。负责管理交通的马尼拉城市发展局承认,他们的努力还不够。
“我们做了很多事,但没能缓解马尼拉的交通。”MMDA设计总监埃米利奥·勒拉沃告诉记者,汽车经销商要求的首付很低,因此人们很容易拥有一两辆私家车,“人们甚至不考虑有没有车库、车位来停放这么多车。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道路都会拥堵,因为汽车保有量在不断增加。”
(王泽安荐自《青年参考》)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