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一起“以房养老”诈骗案有了判决结果。
2014年到2017年间,广艳彬将“以房养老”作为诱饵,向40余名被害人骗取人民币7500余万元,用于赌博、挥霍及归还个人债务等。据媒体报道,有价值700万元的房产被高利贷以1000元价格过户给自己的亲戚。
裁判文书网近日公布了此案一审刑事判决书。被告人广艳彬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责令其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发还各被害人。
这种针对老年人的骗局,不仅发生在中国,邻居日本的老年人也深受其害。
不怪群众太天真,骗子套路实在深。
据日本媒体NHK报道,2月21日,日本警察厅表示,2018年全日本因“特殊诈欺”遭诈骗金额为约356.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1.4亿元)。
注:“特殊诈欺”指以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对目标进行诈骗,相当于我国的网络诈骗。
近年来,日本的诈骗案件相当猖獗,老人成了犯罪分子的主要目标,同时,骗子的年龄似乎大有年轻化之势。
此类案件数量为何一直攀升?
骗子都使出了什么招数?
为此,日本警察、金融机构和相关民间团体采取了各种措施,人工智能的ATM机都披挂上阵了。
那么,法律和技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
文 |宋晓煜
编辑 | 李雪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特殊诈欺”案件愈演愈烈
日本警察厅发布的2018年《警察白皮书》显示,2003年起,“特殊诈欺”案件开始增多,逐渐引起了社会的重视。
2003年至2008年,日本小学馆漫画杂志《周刊Young Sunday》连载过一部名为《诈欺猎人》的漫画。
男主人公黑崎是一名致力于“以骗治骗”的年轻人,专门对诈骗犯进行诈骗。之所以走上这条道路,是因为诈骗犯曾害得他父亲被骗、家破人亡。
这部漫画累计销量高达数百万部,2006年、2008年还被相继改编为电视剧和电影,由当红小生山下智久担纲主演。
在日本,《诈欺猎人》的男主人公主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恰恰戳中了日本大众对诈骗犯深恶痛绝的心理。
(图为日本漫画《诈欺猎人》)
为此,日本警察曾开展各种预防诈骗的宣传活动,2009年的案件数量一度降到2004年的1/3。
然而,2010年以后,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都显著增多,2014年甚至达到历史最高点565.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3.93亿元),日本诈骗犯罪之猖獗,由此可见一斑。
注:数据来源于日本《平成30年警察白皮书概要》、搜查第二课生活安全企划课《平成30年特殊诈骗认知、检举情况》
此类案件逐年上升,虽然2018年比2017年减少1719件,但是在东京、埼玉县、神奈川县等地的发生率都比2017年有所增加。
什么原因造成了日本此类诈骗案居高不下呢?
2
贪财好色心理给骗子可乘之机
为了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口袋,骗子们可是绞尽了脑汁,花样百出。
一、融资保证金诈骗
诈骗犯大范围发放明信片、传真、邮件、传单等,声称可以提供低息贷款,甚至无抵押无担保,打电话即可借贷。
当人们申请贷款时,诈骗犯却以调查借款人信用状况为名义,要求借款人向指定账号汇入保证金。
二、虚构催款信息诈骗
通过邮政、网络等手段群发虚假的催款信息(如收费网站的浏览费用等),或伪造法院通知单等文书,要受骗者把钱汇入指定账户,或用快递等方式寄钱。
三、以购买金融产品等为名目实施诈骗
诈骗犯通过电话、邮件等手段发布虚假信息,声称可以通过购买尚未公开发行的股票、某有价证券(实际上并不存在)、外汇等赚大钱。
从以往案例来看,诈骗团伙一般这么干:
先往受害人的信箱投放宣传册,并神秘兮兮地宣称,只有收到宣传册的“幸运儿”才有资格购买某项利润丰厚的金融产品;
之后,“托儿”就上场了,他给目标打电话,询问对方是否拥有该购买资格,并请求把购买金融产品的名义借给自己,为此,原意支付一定的好处费;
一旦目标上钩,诈骗团伙就会联系对方,说他擅自出借自己的名义,违反了相关法律,继而威逼利诱、骗取钱财。
四、以提供中奖、赌博必胜信息为名目实施诈骗
诈骗犯声称拥有赛马、弹珠机(日本的一种博彩娱乐机器)的必胜秘诀,或是可以提前提供彩票中奖号码等信息。当然,对方要想发大财,肯定要给自己一笔钱。
为了取得对方的信任,骗子会说自己已经知道了最新中奖号码,对方可以查询第二天报纸的中奖新闻进行验证。
事实上,该中奖号码是先在网上发布,然后经由报纸发布。诈骗犯就是利用了这个时间差来骗人。
五、以介绍异性交往为名实施诈骗
此类案件受害人多为男性。
骗子在杂志、邮件、网站上发布“介绍女朋友”的广告,一旦有人上钩,会让男方见女方一面,骗取会员费、保证金等费用;
或是提供女方的虚假信息,要求男方向指定账号汇款,汇款后即可与女方见面。
近年来,诈骗犯利用facebook、Line等社交网站广撒鱼饵,甚至有人以女艺人经纪人的名义骗取钱财。
3
人“傻”钱多,老人更容易中招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老龄化极为严重的国家。
根据日本总务省统计局数据,截至2018年9月15日,日本人口约为1.26亿,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共计3557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8.1%,达到历史最高值。
2018年,受害者为65岁以上老人的“特殊诈欺”案共计12867件,占全年“特殊诈欺”案总数的78%。
以下两类案件的受害人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
其一、冒充亲属进行诈骗
2018年,此类案件的受害者当中,96.9%为65岁以上老年人。
和中国的情况不同,日本老人一般选择独居,也不会帮子女照顾孙辈,彼此交集不多,老人对子女的近况不大了解,子女们也都在忙活自己的事情,对父母不太关注。
这就给诈骗犯提供了可钻的空子。
骗子锁定目标后,先打电话。
他们很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通常,电话一拨通,他们会焦急地说“是我是我”,营造出十万火急的氛围,让接电话的老人误以为是子女来电,然后模仿其子女的口吻,声称自己遭遇某件事故急需用钱。
另外,骗子的理由也比较“接地气儿”,比如:
出了车祸,要向对方支付赔偿;
弄丢公司的支票;
挪用公司财产购买股票,结果巨额亏损;
与人偷情致人怀孕,急需堕胎费用;
成为朋友的担保人,朋友跑了,被迫赔钱;
损坏房东房屋,必须赔偿装修费用等等。
如果老人有所怀疑,就解释为“换了电话号码”、“使用公司的电话”、“感冒导致嗓音变化”等。
一旦对方上套儿,诈骗犯就会要求老人用ATM给自己汇款,或是声称自己的朋友、上司、会计等会代替自己前来取钱。
为了进一步提升谎言的可信度,骗子可谓花招百出,把整个骗局打造出剧场版的故事效果。
一般的套路是这样的:
第一个人先冒充子女打电话向老人要钱;
第二个人打来电话,声称自己是警察,需要老人协助警察逮捕犯罪分子,要求老人假装受骗,把现金交给坏人。
骗子还开发出一种新的作案方式:
模仿子女、亲戚的口吻打电话向老人要钱,在这个过程中摸清老人的“家底儿”;
一旦暴露出家里藏有大量现金的情况,若老人没有掉进骗子的圈套,犯罪分子还会“另辟蹊径”,伺机闯入老人家里抢夺或偷窃现金。
二、退款诈骗
犯罪分子声称自己是税务、保险、政府、电力公司、电话公司等机构的工作人员,要为接电话的人办理退税、退年金或保险费、医疗费等退款业务。
为此,他们提出需要对方配合操作银行账户,从而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2018年,“退款诈骗”的受害者当中,84.6%为65岁以上老人。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各项生理机能的衰退,老年人的反应和分辨能力都相对较差,容易上当;另一方面,这与其特殊国情有关——日本最富有的人群就是这些退休在家的老年人。
其财富不仅来自工作几十年的积蓄,他们退休后还可以从任职单位拿到一笔丰厚的退休金,具体额度因学历、职位、任职单位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大多在1000万到3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0万到180万元)。
“人傻钱多”,自然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垂涎三尺。
4
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参与诈骗
2018年,日本有2747因涉嫌“特殊诈欺”罪被捕,其中754人未满18岁,占比27.4%,比2017年增加1.5倍。
上文提到,日本的财富主要掌握在老年人手中。与老年人的富裕相比,日本年轻人的日子就有点苦了。
2017年,户主超过70岁的家庭的净存款(存款减去负债)为2264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35.8万元);而户主年龄在40岁以下的家庭(家庭成员最少为2人),负债金额普遍高于存款。
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需要还房贷、支付家庭开支,在校生的日子也不轻松,几乎1/3的高校学生申请了需要偿还的“奖学金”,还没工作就已背上了债务。
注:这种“奖学金”其实相当于中国的“助学贷款”。
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调查,2006年,每3.7名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中,有1人申请贷款类“奖学金”;2016年,每2.7名中有1人申请该项“奖学金”。
2016年,日本劳动者福祉中央协议会的问卷调查显示,申请贷款类“奖学金”的日本学生平均贷款312.9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8.77万元),其中60%是有息贷款。每月平均还款17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020元),平均还款时间为14.1年。
年轻人债务缠身,老年人持有巨款,这种贫富差距刺激了日本年轻人的仇富心理,有些人甚至振振有词地将诈骗老人的犯罪行为说成“劫富济贫”!
年轻人涉世未深,老年人疏于防范,这也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一些本想打工赚钱的日本年轻人被骗子引诱参与犯罪。
他们的任务主要有两种:
其一,代替诈骗犯上门从受害人手里收取现金;
其二,代替诈骗犯去ATM机取钱。
然而,这些天真的年轻人没有想到的是,时候,他们非但没能拿到雇主许诺的“重金”,还被犯罪组织“套牢”——家庭信息被罪犯掌握,自己和亲人生命安全遭到了威胁。
因此,不少年轻人不得不为幕后黑手继续“义务劳动”。
5
技术和法律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
为了避免人们遭遇诈骗,日本制定了各种法律加以防范。
把银行账户转给他人使用、使用他人银行账户、唆使他人转让账户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会被处以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100万日元以下罚金,或同时处以刑期和罚金。
若是以转让他人银行账户为业者,则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0万日元以下罚金,或同时处以刑期和罚金。
擅自把手机号码转让给他人可能触犯法律。
除了把手机号码转让给亲人或共同生活的人以外,转让手机号码必须事先取得通信运营商的同意。如果违反这一规定并从中牟利,就有可能被处以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300万日元以下罚金,或同时处以刑期和罚金。
为了能让受害者及时挽回损失,日本还制定了《汇款诈骗救济法》。当受害人的钱财转到诈骗犯账户后,如果对方账户尚有余额,可以申请对其冻结,把钱财转回给受害人。
日本警察机构和民间团体也做了不少事。
比如,通过组织讲座、在媒体上发布信息、发传单和海报等方式,提醒大家谨防诈骗。
免费向65岁以上老人出借自动通话录音机,只要将其连在固定电话上,就会提醒来电者对话将被自动录音,达到震慑诈骗犯的效果。
据警察厅统计,截止到2017年12月,共有44个都道府县向市民免费出借了大约8万台自动通话录音机。
(图为连在固定电话上的自动通话录音机)
此外,银行、邮局等金融机构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日本的许多银行都会组织员工进行训练,教工作人员分辨出哪些老人正遭到诈骗,学习如何提醒老人谨防诈骗。
根据警察厅公布的数据,2017年日本各地的金融机构成功阻止了17107件汇款诈骗,成功阻止数量占所有汇款诈骗案件的49.8%,为受骗者挽回了182.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95亿元)的经济损失。
(图右男子为警察,正在扮演受骗的老人,指导银行工作人员开展防诈骗训练)
2018年,日立欧姆龙公司开发出一款装有人工智能的ATM机。如果摄像头捕捉到操作者正在用手机通话、或是戴着口罩、墨镜的画面,该ATM机就会在屏幕上发布警告,要求操作者摘下口罩和墨镜。
更厉害的是,它还会要求对方回答与诈骗相关的问题,并根据操作者的回答选择是否强行中止交易。
(图为ATM机感知到操作者正在使用手机通话,于是在屏幕上发出警告)
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之下,2018年,此类案件比上一年有所减少,不过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严重的贫富年龄差距问题仍然使得此类案件屡屡发生。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