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青年的社交孤独,是想吃一顿不谈利益的饭?

都市青年的社交孤独

“如果不是‘生死之交’,不会有人和你在工作日的晚上,吃一顿不谈利益的饭。”来回路上将近4个小时,和闺蜜见面只有1个小时,北京一家外贸合资公司员工陈晓睿突然明白了微信朋友圈里流行的那句话。

频繁且不固定的加班,长时间的拥挤通勤,加上网上交流取代线下社交,许多都市青年,感受到了社交孤独。

加班与通勤占用时间精力

能见面一个小时的前提,是不加班。无忧精英网进行过一次13682人参加的调研,结果高达93.32%的受访者,工作需要加班。

漫长的通勤距离,也让都市青年不得不放弃社交聚会。根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18职场人通勤调查》,北京上班族的平均通勤半径是16.79公里,在上海,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上班族通勤半径超过25公里。在通勤时间上,上海上班族单程通勤59.56分钟。

即便到了周末,留给社交生活的时间依然有限。“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不保证休息”,这是网络工程师江一飞所在公司的口頭禅。“没有人逼你加班,但是你不加班,明年走人的就是你。”就算周末能够休息,单身的他往往一天用来补觉发呆,一天用来采购下一周所需,“经常一整天,我没有和同事之外的人说一句话。”

远离原有社交圈

上在职研究生的时候,出生在北京的朱先生一直不理解,班长经常对大家说,“大家要利用这里两年交交朋友。”深入了解之后,他才知道端倪,许多同学是在工作后才来的北京,离开了老家原有的同学、朋友圈子,在北京,社交圈非常有限。

朱先生的同学王鹏说,“如果有一天我没钱了,有困难了,可能谁也不会来搭把手。”王鹏曾经跟着工作上有过几面之缘的人一起做生意,当时“两个人说着掏心窝子的话”,但最终生意不顺血本无归,当事人也拉黑不再见他。有时候,王鹏很想把自己的苦闷和别人说说,却发现自己找不到人。“在老家、在其他地方的朋友,不能理解我说的话,但在北京认识的人,你说了,以后知道你实力不行,就没法谈生意了。”

网络替代线下交流

江一飞之所以会一天“不和别人说话”,不只是没有时间,也是因为没有必要。他每天晚饭都是吃外卖,上网点击,坐等上门,一句话也不用说。

陈晓睿也是如此,她在网上买几乎所有的生活用品,从包包、化妆品,衣服鞋子甚至食品,久而久之,“连商场都懒得去。”到了新房装修时,装修材料要到实体店去买,“一张嘴,感觉自己都不会砍价了,因为过去都是打字交流。”陈晓睿经常发现,一天之内,除了家人和同事,跟自己沟通最多的人往往是外卖和快递小哥。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业主群等群里,在北京中关村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冯悦加入了所在小区的业主微信群,大家可以交易二手商品、会员卡,甚至于出租房子,每天群里都有许多留言。但是,冯悦依然不知道对门和楼上楼下住的是谁,同样,对门的邻居也不认识她。直到有一天,暖气出了问题,楼上的邻居来敲冯悦的家门,开门后两人对视了一下,想起了对方的微信头像正好就是本人。

(赵永乐荐自《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