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一夫人”的人生,也是“进退两难”?

美国“第一夫人”的人生,也是“进退两难”?

世上难有十全十美之事,哪怕毕业名校、丈夫曾是美国总统、将家庭与事业完美平衡的前“第一夫人”,也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

人们常常认为,米歇尔·奥巴马拥有一切。但正如《成为》一书中写的那样,“一切”包含很多部分,不仅包括米歇尔完美无瑕的形象,也有她生活中不完美的部分。

像很多年轻女性一样,既想拥有自己的事业,又希望能照顾好家庭,米歇尔的痛苦,大部分来自家庭与工作之间的两难。

“我可以拥有一切吗?”

米歇尔出生于一个“非典型”的黑人家庭。她的母亲玛丽安·罗宾逊是一名家庭主妇,承担着照顾家庭起居的责任。她的父亲则是一名水管工,这份“蓝领工作”在美国收入不菲,这让他们一家人能过上体面的生活,“就像来自中产阶级、生活稳定的白人邻居一样”,远非人们刻板印象中非裔美国人的生活——挣扎在贫困线上下,家庭破碎。

幼时的米歇尔有两个偶像——母亲玛丽安和电视节目主持人玛丽·泰勒·摩尔。对于她来说,这两名职业不同、性格不同的女性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精神支柱。

米歇尔的母亲是一位忙碌的主妇,把孩子们照顾得很周到。除了做饭、清洁外,她教米歇尔阅读识字,亲手为她缝制舞会礼服……“我知道,她给予我和我兄弟的时间,都是她没有花费在她自己身上的时间。”54岁的米歇尔充满对母亲的感激。

而玛丽·泰勒·摩尔则是当年的“现象级”电视剧《玛丽·泰勒·摩尔秀》的主角。在这部剧中,摩尔饰演了一个独立幽默、不谈论孩子和家事、也不受男性指使的年轻女性。这个角色的出现,对于当时许多年轻女性来说都非常重要,它提供了成为家庭妇女之外的另一种选择——职业女性的生活与追求。

后来,米歇尔成为了妻子、母亲,也有了自己的事业。1988年,米歇尔获得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律师事务所、芝加哥市政府和芝加哥大学等地方工作,一直都是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自2007年丈夫巴拉克·奥巴马宣布参加总统竞选后,她不得不转移自己原本的生活重心——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和照顾两个年幼的女儿,她大大减少了对工作的投入。

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她也一度陷入自我怀疑中。“我想成为像玛丽·泰勒·摩尔一样独立的职业女性。与此同时,我又倾向于稳定的生活和自我牺牲,回归看似平淡无奇的妻子和母亲的状态。”她这样描述自己内心的纠结,“我希望能工作,又能照顾好家庭,要是家庭和工作永远不会相互压制就好了……我可以拥有一切吗?我不知道。”

接下来的几年里,米歇尔常常在职业与家庭两种不同女性角色的变换中挣扎。

“女性的鼓舞者”

米歇尔和丈夫奥巴马,性格完全不同。他们来自不同的成长背景,童年颠沛流离的经历使得奥巴马时不时会沉浸在孤独和沉思中,但成长于一个幸福、稳定的家庭中的米歇尔却非常合群,与奥巴马完全相反。尽管有时这种不同意味着“性格互补”,但更多时候这可能会造成误解甚至对立。

“听起来有点像恶作剧——一个孤独的个人主义者和一个不爱孤独、爱家庭的外向女人结婚了。”米歇尔在自传中如此谈论自己的婚姻,“我嫁给了一个打破常规的思想家,我不得不提醒自己,我和他都在学习适应,把自我编织成一个坚实而牢固的我们。”

然而,成为“第一夫人”后,她需要适应的远不止与丈夫之间的众多不同之处,还有逐渐消失的隐私和自主权。她的生活被人群簇拥着——家里到处有特工与工作人员,外面有等待着采访的媒体成员,远处有拍摄照片的民众。

在白宫,她需要提前一个月就想好穿什么衣服、怎么搭配,造型师每天打扮她,让她随时保持好形象。她开车送两个女儿去上学或者参加活动时,特勤局的车必须跟在后面。想去商店买点东西,也不得不请别人帮忙。就连想与丈夫说话,她有时都需要先向他的员工发出请求。

然而,在压力之下,米歇尔却能成功地保持优雅。身为白宫的女主人,她没有聘请任何保姆或是管家,在教育孩子和处理家事方面全部亲力亲为;她经常穿着不过人民币几百元的衣服亮相,十分亲民,也很少出错;在公共事务方面,她大胆敢言,积极参与了许多与女性、教育、医疗等有关的公共议题。

在白宫的8年里,米歇尔用自己的学识、睿智和亲切赢得了美國民众的心。和丈夫一样,她也善于演讲,为丈夫募集竞选资金;她和丈夫讨论国家大事,甚至会为他撰写演讲稿。与此同时,“好妈妈、善解人意、女性榜样”一直是她身上耀眼的标签。

尽管奥巴马在任期间支持率有所波动,甚至在后期出现明显下滑,但米歇尔的支持率却一直高得惊人。作为“第一夫人”的八年间,米歇尔的平均支持率为68%,远高于奥巴马。

米歇尔的粉丝里,一直有许多女性。和她的新书一起发布的,还有艺术家艾米·谢拉德最新创作的米歇尔肖像,在华盛顿的国立肖像馆展出,吸引了不少年轻女性前来参观。来自阿拉巴马州的玛格丽特·加西亚就是其中之一,她不辞辛苦来到这里,就是专程为了“看看”米歇尔。“米歇尔是女性的鼓舞者。她很聪明,优雅,是我想要效仿并渴望成为的一切,”她说。

优雅下的痛苦

两个女儿是米歇尔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事实上,这两个孩子都来之不易。曾经遭遇的流产,给她的身心都带来极大伤害。那时,她并不知道流产是常见的事,感到“迷失和孤单”,“沉浸在自己的悲痛当中”。也正是这次流产,让她和奥巴马不得不以采用试管授精的方式拥有孩子。

有了两个孩子后,米歇尔和奥巴马的婚姻生活并不如外人看来的那样美满。那时,米歇尔是名律师,下班后还要做晚饭、给孩子洗澡、安排孩子上床睡觉。而奥巴马,总是在家庭生活中缺席,常常打电话说“已经在回家路上”,却要很久后才到。这种不平衡让米歇尔十分生气,两人的婚姻也一度面临破裂的危险。直到接受了夫妻心理咨询,奥巴马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因为两个女儿,米歇尔决定放弃自己的事业,回归家庭。2008年1月的爱荷华州预选会之后,曾经在职场叱咤风云的她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全职家庭主妇。

作为一个母亲,米歇尔经常为女儿们的成长忧心,尤其是,她们的爸爸是美国总统。大女儿玛利亚10岁的生日会成了一场“竞选”野餐,奥巴马竞选团队的陌生人包围着玛丽亚,给她唱生日歌,这让米歇尔感到内疚。

但奥巴马家的两个女儿,玛利亚和萨沙其实并不像母亲一样在乎父亲的总统身份。她们不需要考虑入主白宫、民意调查、民主之类的成人话题。她们真正想要的,是一只小狗,与竞选工作人员一起玩游戏,或每到一个新地方就要先找到冰淇淋店。

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心态也影响着米歇尔。“对于我和巴拉克来说,身边有女儿的陪伴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她说,“为什么要烦恼呢,就因为这座白宫里有132个房间吗?”

但有时,她也免不了生气,尤其对新总统特朗普,她直言“永远不会原谅”。在竞选期间,特朗普侮辱女性录音曝出,米歇尔称,当自己听到特朗普说可以“任意玩弄女性”时,她“气得浑身发抖”。除此之外,特朗普坚称奥巴马出生在肯尼亚,蓄意挑起关于前总统出生地论战的行为也让她很不满。

不过,随着奥巴马在2016年卸任,一家人搬出了白宫,搬到距离白宫约三公里的新家,她慢慢放松下来。在一个晚上,除了车库里的武装警卫外,家里只有她一人。奥巴马去旅游了,玛利亚忙着过她大学前的间隔年,萨沙去了同学家里过夜。

她感到很饿,便赤着脚、穿着短裤,走到楼下的厨房里烤面包和奶酪,然后在阳台上吃这顿夜宵。这些行为在白宫都是无法想象的。要不然全程监视,要不然会有过于热心的工作人员前来帮忙。她一边吃着面包,一边听着自家的小狗与邻居家的小狗互相吠叫。她内心放松,不再需要考虑政治方面的问题,也不再需要为任何人牺牲,或做新选择。

(林浩文荐自《看天下》)

作者:周雯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