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新能源汽车的段子,近来成为网上的热点话题。“自燃吗?不自燃不买”,成为网友调侃新能源汽车的集中体现。
这句看似玩笑的话背后,其实正在折射出新能源汽车频频自燃,已经对消费者选购新能源汽车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为自燃事件,新能源汽车被一次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由此,新能源汽车也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如果不能阻止新能源汽车自燃话题的进一步发酵,那么对所有车企乃至新能源行业都会带来重创。在新能源汽车蒙眼狂奔的大背景下,如何反思、整治出现的自燃事件,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关乎发展前景的问题。
自燃事件频发,车企疲于奔命
在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的名单中,并非只是不入流的小企业,特斯拉、蔚来等明星企业也位列其中。
深圳接连发生北汽威旺407EV纯电动货车充电起火事故,仅3月就发生了3起。最后,深圳新能源车辆应用推广中心紧急发文通知,各企业及个人立即停止使用北汽威旺407EV。而在前段时间,上海一辆特斯拉静止状态下在车库自燃,甚至还给其他两辆车带来不同程度的烧损。蔚来也“不甘示弱”,一款ES8在维修时发生自燃。
但没等特斯拉和蔚来松口气,自燃事件接踵而至。就在近日,香港发生首起特斯拉自燃事件——自燃期间甚至还传出爆炸声。而蔚来另一款ES8又在上海出现冒烟情况,虽然蔚来表示只是冒烟并非自燃,但还是让人“提心吊胆”。
频发的自燃事件,让车企疲于奔命。它们不仅要调查自燃事件的原因,还要应对相关部门的问询、车主的责问、舆论的批评等。如果未出现人身安全事故还好,一旦出现的话,那么新能源车企还将面对更惨烈的“风暴”。
巨大冲击已现,新能源行业及车企受创
不可否认的是,在经过数年的迅猛发展后,如今新能源行业已经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不仅传统车企在发力,还有很多造车新势力入局。同时,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驾乘品质、人机互动等都有了质的进步。但所有的创新和进步,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如果连最基本的安全性都保障不了,那么再多的创新与进步都只是空谈。
近段时间不断上演的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已经对行业和车企带来了巨大冲击。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信任,即将降至冰点。此前历经营销、补贴、优惠等树立起来的新能源汽车好感度、信心等,几乎要被几把火尽数化为虚无。
一旦安全问题成为阻碍、影响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首要因素,那么新能源汽车可能会面临“灭顶之灾”。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我国汽车累计产销838.86万辆和835.33万辆,同比下降10.98%和12.12%。而新能源汽车则延续较好表现,累计产销分别完成36.8万辆和36.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8.5%和59.8%。
但值得注意的是,4月厂家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为9.1万台,环比下滑17.0%,同比仅增长28.4%。颓势的迹象,已然开始显现。作为汽车行业唯一显现增长的“独苗”,如果被安全问题压垮,会非常可惜。
从政策到研发,杜绝自燃已迫在眉睫
作为新能源汽车最严重的安全问题之一,自燃往往会引起广泛关注。一起自燃事件的发生,通常会造成多维负面影响。因此,杜绝自燃事件的发生已迫在眉睫。而就目前来看,相关部门正在从策略着手,车企也在通过研发切入,尝试解决自燃问题。
就在5月10日,工信部组织召开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电视电话会议,强调了安全是事关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第一要务。会议强调全行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加快建立全面的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而特斯拉则针对旗下车型推出无线软件更新,以调整电池充电和热管理设置,减少自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至于蔚来,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或许,伴随相关部门和车企的双管齐下,新能源汽车的自燃能够被控制在极低的可能性之内。否则,自燃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不可承受之痛”。(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