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每年6月6日或7日,太阳达到黄经75°C。
芒种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因此“芒种”又叫“忙种”,是一个典型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正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
芒种的三候分别是:初候螳螂生;二候鹃始鸣;三候反舌无声。螳螂卵因感受到阴气出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鸣叫,能够学习其他鸟鸣叫的反舌鸟此时却感到阴气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落雨 端午涨水
芒种节气内,全国各地气温显著升高、雨水普遍增多,枣树花盛、合欢始花、蝉始鸣、木槿花始现,都呈现出典型的仲夏物候现象,尤其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在芒种期间进入梅雨季节。《千家诗》中赵师秀《约客》写到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在江南,芒种时节又遇梅雨纷纷,上述是对梅雨季节最直观的描写。
首先进入梅雨期的是湖南、江西中部、浙江南部地区,入梅后,时有暴雨发生,山区也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需要提高警惕。
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可稼种矣。是指芒种时节,大麦、小麦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若遇连阴雨天气,甚至冰雹灾害,会使小麦无法及时收割而导致出现倒伏、烂麦从场等现象。因此必须抓紧一切有利时机,对小麦进行抢割、抢运、抢脱粒,做到颗粒归仓。
忙夏种,主要是指回茬秋收作物,如夏玉米,夏大豆等夏种作物,需要尽量提早播种栽插,才能获取较高的产量。
忙夏管,主要指加强田间管理。随着气温增高、雨水增多,尤其是江淮流域出现梅雨,应及时排涝降渍,注意防范稻瘟病等偏湿性病害,以及迁飞性害虫。而南方的双季晚稻要注意稻蓟马等病虫的防治。
此时北方的棉花、春玉米等春种庄稼已进入需水需肥的生长高峰,不仅要追肥补水,更要除草防病虫害。东北、西北地区雨水少,春小麦要适时浇水追肥,做好生长后期管理工作。
端午赛龙舟 芒种祭花神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这一天大多在芒种节气内,端午是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延续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吃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佩香囊,游百病,备牲澧等风俗。据史料记载,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由来已久,和吃粽子一样,同样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划龙舟时,以唱歌助兴的龙船歌,也广泛流传起来。
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不过,如今此俗今已经不存在。
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皖南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图为泥巴仗现场。
养生怡神 静心清补
名医孙思邈说“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用在芒种节气中最为合适。芒种过后,炎热的夏天正式拉开序幕,饮食要以清淡、祛暑湿食物为主。可适当多吃“瓜类”食物,以达到清淡祛暑、清热解毒的作用。此外,要格外注意水分的补充,让机体处于一个平衡状态,防病于未然。
丝瓜富含多种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矿物质钙、磷、铁,还含有皂甙、葫芦素等防病保健活性成分,芒种时节多吃丝瓜,有助于去暑气清心,开胃脾。
由于天气较炎热,人们应注意补充水份保持机体处于平衡状态,另一方面,由于空气湿度增加,有关节炎的患者要特别注意除湿,脾胃虚寒的患者则应该在饮食方面减酸增苦,调理胃气。
为了避免中暑,芒种后更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容易滋生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