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工作或学习中,每天都忙忙碌碌,甚至同时进行多个任务。但这种被各种小事干扰的工作,多半都是容易复制,对认知要求不高,不会带来太多新价值的浮浅工作。
深度工作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没有干扰,认知能力达到极限的工作状态。深度工作可以带来高价值的产出,而且难以复制。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深度工作的状态很多人都做不到,而且不知道从何下手。《深度工作》一书中作者给我们剖析了人们不能深度工作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一套可以达到深度工作的方法。
我们很多人为什么做不到深度学习和工作?
原因一:最小阻力原则。在工作环境中,人们会优先处理阻力最小的工作。时间长了,大脑会形成思维定式,遇到复杂困难工作的时候,就会切换到简单任务上,甚至会成为“心智残疾”。
原因二:忙碌代表生产力的思维定式和偏见。忙碌代表生产力是工业时代衡量个人职场价值的标准,但是在当今时代的影响一直都在,这种思维定式和偏见,让人们的工作越来越流于表面,深度工作也就自然不被重视了。
原因三:网络中心主义。对网络的任何益处思维定式让人们沉迷其中,深度工作需要的时间和注意力都被分散了。
4个步骤,培养深度工作的能力
第一步,选择一套深度工作的日程模式
深度工作的日程模式主要有四种类型。
1、禁欲模式。把自己放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不受任何干扰的环境里,切断和外界的一切联系。禁欲模式需要大块的时间,需要和外界隔绝,这种模式适合高度自律且目标明确的自由职业者,或者周末学习、工作。
2、双峰模式。把个人的时间分成两块,一块用于深度工作,一块用于浮浅工作。在深度工作的时间里,就像禁欲模式一样,高度集中精力、没有任何干扰。
3、节奏模式。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专门找出一个不受干扰的时间段,用于深度工作,形成一种节奏。如果你在一天中,有一段时间注意力最集中,那么就安排在这个时间里做深度学习或工作。拿写作来说,有的人认为早上精力最充沛,就可以固定在这个时间段里,专注写作;而有些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有灵感,那么就可以把写作时间安排在晚上。这种模式适合大多数人。
4、记者模式。在日常工作的时候,随时利用空隙插入深度工作的模式。这种模式有点难,不适合刚接触深度工作的新手。
第二步,培养出适合的深度工作习惯
习惯成自然,把深度工作的状态,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时,大脑就会更容易进入到深度工作的状态,这个时候的阻力最小,消耗的意志力最少。
首先要找到一个不会被打扰,可以深度工作的场所,比如安静的图书馆;然后设定出深度工作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不使用任何与工作无关的电子产品;其三,设定任务,比如你要在30分钟的深度时间里写多少字,严格执行,设定任务的时候,可以设定“超出能力范围一点点”任务,这样你才能更容易提升时间利用效率和深度工作的质量。为了能更专心的深度工作,你还可以做一些“辅助性的动作”,比如把需要的资料都整理好放在桌面上、喝杯咖啡等等。
深度工作的习惯因人而异,找到适合自己的很重要。
第三步,像经商一样执行
商人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获得更高的利润。日常工作中要像商人一样,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任务上,一切和这项任务不相关的事情都要为它让步。
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极端重要的、能激发热情和动力的目标。
确定目标之后,要用引领性指标来衡量能否成功的程度。引领性指标就是影响你达成目标的关键性数据、标准等,比如你要考700分,那么你就要把注意力放在每一科要考多少分,每科中每个环节要达到什么标准,每个环节每天要完成多少的量等等。
然后要在计分板上记下每次深度工作的时间。这样做,定期回顾时,才可以更有效的做出调整。
第四步,定期休息大脑
人们每天用于深度工作的极限时间是有限的,在白天常规的上班、学习时间里,深度工作的时间已经被用到极限了,这个时候让大脑得到休息,可以让注意力得到复原,可以提升第二天深度工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