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苏军在二战时期的王牌狙击手,柳德米拉、扎伊采夫恐怕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特别是俄罗斯电影《兵临城下》中,扎伊采夫与德国狙击手学校校长——科尼格的对决更是让其声名远扬。然而,比起扎伊采夫的“400杀”,稳坐二战苏军狙击手头号交椅的伊万·希德连科(Ivan Sidorenko)却并没有那么知名。
▲在斯大林格勒中重创德军的苏联王牌狙击手扎伊采夫。
本文的主角——希德连科于1919年9月12日出生于苏俄斯模棱斯克(Smolensk)州的格林柯夫斯基(Glinkovsky)大区。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的他,并没有因家境缘故而放弃学业。在经历了10年的普通教育后,他考入了莫斯科的彭扎(Penza)艺术学院。然而,整天坐在画室内倒腾画笔,并不是年轻的希德连科想要的生活。转机很快就到来了。1939年,20岁的希德连科在一次外出时看到了苏军官方发布的征兵海报,憧憬军旅生涯的他,毅然决定抛下画笔,投身戎马。经过一番训练,成绩尚佳的他被选入位于克里米亚半岛的辛菲罗波尔(Simferopol)的军事院校内深造。
▲即便没有《兵临城下》中宣传的扎科对决,在整场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扎伊采夫仍然握有225个有记录的战果,同样被德军视为死神一般的存在。
1941年,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身为少尉军官的希德连科也是这座城市的保卫者之一。不过,当时他的身份并不是一名狙击手,而是一个迫击炮连的排级指挥官。不满足于成天呼来喝去的他,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狙击,以射杀更多的侵略者。理论加实战的结合,使得希德连科很快就取代了良好的战果。上级在看到了这样一位狙击人才之后,不再让他指挥迫击炮部队,转而调任他去狙击手教官的岗位,以训练更多的‘步兵梦魇’。
▲比起炮弹,普通的德军士兵更畏惧这些身披迷彩服,匍匐在草垛、灌木、密林中,手持带有高倍狙击镜步枪的‘死神’。
教导有方,战果斐然的希德连科,很快就成为波罗的海方面军第1122步兵团代理指挥官。视实战为核心的他,每次出击时都会一名学生,现场示范狙杀技巧。最让人佩服的是,在一次出击作战中,希德连科本人使用多发穿甲燃烧弹药,轻而易举地就摧毁了一辆德军坦克、3辆牵引车!而且毫发无伤的返回了己方战线。然而,幸运女神并不总是站在他这一边,希德连科曾被德军的迫击炮弹片击伤过。
▲作为一名老练的狙击手,希德连科先是教会这些新兵如何使用他们的武器,诸如莫辛纳甘、SVT-40等优秀狙击步枪,其次是教会他们如何有耐心的等待猎物上门,随后才是教授理论。而到了最关键的一步:实战时,希德连科总会陪伴在他的学生们身旁,拿德国侵略者‘开刀’。
1944年6月4日,躺在病床上的希德连科,意外地等来了一份大礼:他的上级为他颁发了象征荣誉的苏联英雄奖章。但这也代表了希德连科狙击战的终结:作为一位出色的狙击手,大后方需要更多他这样的优秀教官。希德连科在苏德战争中,一共取得了500个有记录的狙杀战果。而光是在他的手下培训出来的狙击手,就超过250人,近乎半个步兵营的规模!
▲荣获苏联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的希德连科。其最终军衔为少校,而他最喜欢使用的狙击步枪,就是莫辛纳甘。
▲摆出迎战pose的希德连科,注意此时他的手中,是一只带有PU瞄准具的SVT-40半自动步枪。
当二战结束后,这位王牌狙击手也选择了解甲归田。从部队中退役后,希德连科选择淡出公众的视线,来到位于乌拉尔山脉的车里雅宾斯克(Chelyabinsk)州,找了份矿井包工头的工作,并一直在那里生活直至1974年。同年,他选择搬到高加索的达吉斯坦(Dagestan)共和国。1994年2月19日,这位二战老兵在基斯利亚(Kizlyar)去世,享年74岁。
▲另一张希德连科的肖像照片。根据笔者考证,此时其军衔仍是步兵中尉。
▲凭借着过人的技术,加上执着的勇气,这些苏军狙击手跟随着大部队的脚步,一同将胜利的红旗插在了德国国会大厦之上,终结了纳粹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