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为弑母者吴谢宇请愿的人,高智商罪犯值得崇拜吗?

北大高材生吴谢宇弑母案曝光后,各方纷纷猜测,立场各异。

但最近,网上突然涌现了一批吴谢宇的“粉丝”,他们亲切地称他为“谢宇”,把犯罪行为归咎于原生家庭,“他只是在用一生治愈童年”……最后形成了应援会,希望为吴谢宇请愿,免除死刑。

更有甚者扒出吴谢宇小时候的照片,秒变迷妹,称其为阳光男孩,表示想做他的女朋友。

在吴谢宇的百度贴吧里,早在2016年,就有人写过一封长长的崇拜信,其中还强调:我们都是英雄主义、完美主义、理想主义人格,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高智商崇拜瞬间掀起了风潮。

我们很好奇,只要是高智商者,哪怕是罪犯,也能赢得崇拜吗?其实,高智商者有着独有的负担,“聪明”并不总能形成帮助,有时甚至“有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像吴谢宇这样的高智商罪犯,更能够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冲动,他们之所以受崇拜,得益于一些特质:

1. 自恋

研究表明,在“黑暗三角”人格特质中,自恋(narcissism)与高智商罪犯的重合度很高,即犯罪者往往是自恋的。即便在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导致失败的时候,他们也不会谴责自己。在看待自己时,他们总是看到积极的一面,往往坚信自己会取得成功,并且会不计后果地去实现它。

人们觉得高智商罪犯迷人,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自恋让他们看起来更有个人魅力。

他们会把“增强个人魅力”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而去刻意进行很多的训练和准备。吴谢宇在同学眼中,成绩好、会打篮球、阳光健谈、完美得滴水不漏,属于有自信有魅力的人。

2. 高智力

高智商罪犯往往拥有很强大的游说能力,非常善于说服他人。也是因为高智商,让他们能够深思熟虑地以精妙的设计来犯罪(想想汉尼拔)。吴谢宇案就以犯罪手法精妙惊到了许多人。他的粉丝们认为,如果不是吴谢宇自己想被发现,也许案情还能隐瞒数年。

3. 爱冒险

Boldness(胆识)是高智商罪犯的一种关键特质。对于一些会使正常人感到恐惧的事物,他们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不会有畏惧的情绪。他们的人生是由奖励驱动的(reward-driven),当他们发现一件事有利可图时,就会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带着英雄主义和冒险精神去完成任务。

即便在压力环境下,他们也从不气馁,正因为此,他们拥有强大的危机处理能力,在危机来临时,他们意志坚定,不会受到情绪的干扰,即便需要做出冒险的决定,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即便是对于自己有可能遭受的危险或牺牲,也体会不到常人该有的情绪。他们不害怕被拒绝,也不会因此受到伤害,而是能够屡败屡战。

4. 无情

有些高智商罪犯并不真的懂得什么是悲伤、恐惧和爱。他们展现出的所有“情绪”都是虚假的、暂时的,是为了利用情绪和感情的表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会很努力地通过模仿来掌握表达情绪的方法,以此获取人们的信任,比如,在想要追到最好看的姑娘时说出最漂亮的情话,在选举期间需要表现出悲伤的时刻潸然泪下。

此外,也正因为他们是无情的,所以他们在工作中会很专注,不会受到私人情绪的打扰,可以一丝不苟地执行工作细节,且从来不会犯拖延症。而且,他们能够很清晰地区分工作与私人问题的界限,绝不会把工作问题私人化。

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高智商者可能会作出愚蠢的决策。

我们通常认为高智商的人能做出更好的决策。但残酷的真相是,更高的智力并不等于更明智的决定;实际上,在某些事情上它可能令你的选择更愚蠢。多伦多大学的Keith Stanovich教授多年研究测量理性。他发现,公平公正的决策和决策者的智力水平是相互独立的。

此外他还发现,决策者会受到“我侧偏见” (Me-side Bias)的影响。“我侧偏见”是指: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倾向——在收集信息时,更多关注支持我们原有预判的部分。也就是说,当我们收集“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决策时,我们很容易选择那些“站在我们这边”的证据,而忽视了客观的其他信息。因此,明智的办法是在寻找结论之前先抛开所有的预判。但Stanovich发现:和智力水平一般的人相比,聪明人并不会更多的选择这种明智的办法来避免“我侧偏见”的出现。在这一点上,聪明人并没有比普通人做得更好。

这还不是全部。研究还发现,智商高的人更可能存在“偏见盲点”(Bias Blind Spot),即由于自己的偏见而存在的盲点。那就是,虽然他们很容易看见并批评别人的错误,但他们却更少看到自己的缺点。

此外,他们更容易输于“赌徒谬误”(gambler’s fallacy)。“赌徒谬误”是指,如果掷一枚硬币10次都是正面朝上,赌徒会觉得,第11次反面朝上的几率就变得更大,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第11次反面朝上的几率和前10次的结果无关。但高智商的人却比智商一般的人更容易输在这样的“赌徒谬误”上,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判断更加自信。

智商高的人,因为对自己的决策/判断力更有自信,他们也就更倾向于依赖直觉。研究显示,智商为140及以上的人,有两倍于普通人的可能,会刷爆他们的信用卡。实际上,Stanovic说,“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的人,通常是智商更高的人。”显然,聪明的人可能是危险的,愚蠢的,误入歧途的。

当高智商罪犯受到崇拜时,人们崇拜的大多是高智力,或者说“聪明”。如果聪明并不能带来理性的决策和更好的人生,什么才能?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Igor Grossmann教授认为,我们需要考虑一个更古老的概念——“智慧”。“智慧的概念有一些飘忽的特质”,他承认,“但如果你仔细查阅它的内涵,很多人会同意,智慧的定义正是:有能力做出‘不受偏见影响的决策’。”

在一个实验中,Grossmann教授向他的志愿者们展示了不同的“社会两难困境”(Social Delimma)——从“如何应对克里米亚战争”,到报纸上提问栏目中刊登的人们诉说的种种困扰。志愿者们被要求讨论这些困境。同时一组心理学家评价着他们的逻辑过程和“是否容易出现偏见”。心理学家们的评判内容包括:他们提出的观点和讨论是不是逻辑完整的;他们是否愿意承认自己所知道的事情是有限的——即他们对于自己智力的“谦逊”;以及他们是否会刻意无视那些不支持自己观点的重要细节。

研究者认为,这几个问题代表了更“智慧”的思考方式。结果显示,在这几个问题上,获得心理学家们高分评价的那些志愿者,有着更高的生活满意度、亲密关系质量,还有更低的焦虑水平,也想得更少。——这几点正是所有典型的“聪明人”都缺少的东西。研究还发现,智慧的思考方式甚至能保证更长的寿命——那些获得高分的人活得更长。

至关重要的研究结果是,Grossman教授发现,智商与一个人在上述评估问题中的表现毫不相关,智商高不能代表更多的智慧。“聪明的人虽然可以非常快速地产生观点,阐述为什么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很可能会用一种有偏见的方式。”

幸运的是,不论你的智力高低,“智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非常相信智慧能被训练”,Grossmann说。他指出,当我们能更多考虑到他人,而不仅仅是自己时,我们更容易放下偏见。按照这个逻辑,他发现,只需简单的用第三人称(“他”或“她”,而不是“我”)来讨论你自己的问题,就能创造出必要的情绪距离,来减少你的偏见,从而能够让你获得更明智的简介。

挑战在于如何让人们承认自己的缺点。如果一直以来,你都活在“高智商”的光环中,你会很难接受它其实蒙蔽了你的决策力。苏格拉底早就看破了这一切:最智慧的人其实是那些承认自己一无所知的人。有能力客观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是比高智商更重要的事情。

吴谢宇应援团的粉丝们,似乎无法正确区分“聪明”与“智慧”。真正的智慧,是不受偏见影响的决策,而非以缜密完美的手法完成“伤害”。真正值得崇拜的,不是“聪明”,而是“智慧”。

以上。

References:

Dutton, K. (2012). The wisdom of psychopaths: What saints, spies, and serial killers can teach us about success. Macmillan.

Cleckley, H. (1941). The mask of sanity; an attempt to reinterpret the so-called psychopathic person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