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畜PPT农场耕耘,大公司病的锅该PPT背吗?

耕耘在社畜PPT农场

繁杂的流程和数不清的汇报充满了日常工作, 中高层沉浸在大大小小的会议里脚不沾泥,基础员工忙着做PPT, 这成了一个扭曲力场,而PPT成了代言人。

2019年初,PPT突然被推上风口浪尖,成为职场公敌。新东方等企业把“大公司病”甩锅给PPT,公众用“PPT造车”“PPT造芯”来指代造假和欺诈。PPT如今甚至也有了它的拼音缩写中文绰号——被网友戏谑为“拼配图”,甚至有人用“批判他”来指代PPT。PPT究竟怎么了?

PPT遭吐槽

76岁的PPT之父罗伯特·加斯金斯不会想到,32年之后,他发明的这款软件会被频频诟病。

1987年,罗伯特·加斯金斯写了一份53页的商业计划书,介绍他将要干的一个项目——PowerPoint 。但在最终演示环节,他只用了十几页幻灯片就把想法说清楚了。

对PPT有强迫症的不仅仅是国内企业,很多国外公司也没能逃脱魔咒。

PowerPoint (简称PPT),一个寄托着“简洁呈现、高效沟通”美好愿景诞生的软件。

然而,仅仅24年后,在2011年,一个反PPT组织APPP(Anti-PowerPoint Party)就在瑞士成立了。该组织不知怎么统计了一组数字,称在瑞士410万雇员中,有11%的人每周要看两次PPT演示,假如其中85%的参与者是心不在焉的,PPT将“对国家经济造成21亿瑞士法郎(约合141亿元)的损害”。他们提倡用活动挂图代替PPT,并有志于推广到全世界。

这条让人哭笑不得的消息并非洋葱新闻,尽管多年来除了发起者著写的一本售价24.9欧元的书以外,该组织并未产生其他可见成果。腾讯微博时代张小龙曾转发该消息,他跟帖时称“不写,并且不让别人写PPT很久了”。

PPT成了“背锅侠”和众矢之的——有人吐槽它是“行业毒瘤”,有人说它是组织效率的拖油瓶。在讽刺那些不靠谱的创新时,“PPT造车”“PPT造芯”成为声名不佳的代名词。

“干活的累死累活,有成果那又如何,到头来干不过写PPT的”“问他成绩如何,他从来都不直说,掏出PPT一顿胡扯”——今年初,新东方年会上轰动一时、后来被俞敏洪奖励12万元的歌曲,再次把深藏于企业的“PPT文化”遮羞布掀开,将PPT 与“管理混乱、效率低下”“应付考核” “对老板溜须拍马”等问题连在一起。

此事一出,引来一片共鸣。一家科技公司员工感叹,他刚加入公司时,就被会议室里的PPT震到了。汇报时动辄几十页PPT,满页密密麻麻全是字,留白似乎成了浪费。还有同事自嘲,电脑里至少存了几千套PPT,熬夜加班只为改幻灯片。

甚至一位在河北小城汽车4S店的销售员工也在朋友圈吐槽:“经理要求我们也要做PPT汇报。”这让他感到无语。

对PPT有强迫症的不仅仅是国内企业,很多国外公司也没能逃脱PPT的魔咒。

张权曾供职IBM,这家美国科技巨头正是PPT的忠实拥趸。由于工作性质,张权工作时间的80%都是“圍着PPT转”,有时是用于演示,有时则用于跟老板汇报,“恨不得每天开会,做deck”,张权说。

IBM将PPT称为“deck”,制作deck的过程繁琐。在季度汇报时,每个成员都要做好自己的规划,再与整个部门的合在一起。最终的deck通常长达四五十页,汇报时间长达几小时。正式汇报之前,这份deck还需要讨论多轮才能定稿,曾有PPT改了无数次版本,本来以数字1、2、3来命名……后来数字太大,大家都数不清了。

日常deck更是数不胜数。“有点像八股文,按照规定模板往里填。”张权也承认,PPT变得越来越复杂的同时,自己对PPT的依赖也在加深,“说句调侃的话,如果没有PPT,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别的部门准备了二三十页PPT,张权准备了七八页,心里就会打鼓,觉得好像是自己工作态度不好。

PPT之父的初衷

PPT最初为演示、沟通而生,为的是给人们带来便利。

1987年,摇摇欲坠的硅谷初创公司Forethought推出PowerPoint1.0。该公司副总裁、PowerPoint缔造者罗伯特·加斯金斯(Robert Gaskins)有心要研发一种商业演示软件,于是,雄心勃勃地启动了针对电脑的“Presenter”计划。

软件推出4天后,嗅觉敏锐的微软率先找上门,开口要收购。紧随其后,苹果、施乐也竞相抛出橄榄枝。

3个月后,微软以1400万美元现金如愿完成交易,将PPT收于麾下。而加斯金斯则转为微软图形业务部负责人。

不得不说微软眼光毒辣。PowerPoint上市首月即卖出100万美元,证明这款软件工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的确,在PPT出现前,华为的销售人员,要扛着数公斤重的幻灯机,自带幻灯片,去客户公司里做讲解。

PPT的出现,革新了企业、组织甚至个人的沟通方式。2003年2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鲍威尔站上联合国安理会演讲台,利索地抖落出45张PPT,据此演讲了75分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佐证材料,鲍威尔极力为小布什对伊拉克开战进行辩护。1个月后,战争打响。

“那时候,设计PowerPoint就是为工作人士服务的。”PPT之父加斯金斯对《财经天下》周刊说,“因为当时人们花费太多金钱用来制作黑白投影胶片,还需要专人制成彩色胶片。PowerPoint提供了一个方式,让类似工作更快、更简单”。他还回忆称,早期,PowerPoint被学校当作教学内容,教授学生如何去使用。30多年过去了,大多数企业员工在PowerPoint的环绕下成长,PPT也成为他们工作中息息相关的一环。加斯金斯为此感到自豪。

相比Word和Excel,PPT有更丰富的演示手段,如图形、数据表单、音视频甚至动画,它更容易提炼思考、聚合内容,成为商业运转的“基础设施”,有时甚至是至为关键的一环。

咨询管理公司麦肯锡就被调侃为“卖PPT的”。当然,为此买单的公司看重的并不是漂亮的呈现形式,而是容器里面的专业论断,但不可否认,PPT确实为那些有价值的内容提供了很好的展现形式。

PPT甚至影响到公司的前景。AI芯片独角兽寒武纪在天使轮融资时,被上过PPT的课。其创始人陈天石回忆,有人直接吐槽他们“PPT做得差”,并直言“小伙子,你们这样是融不到钱的”。如果当时没有科大讯飞伸出援手,未来的独角兽可能要为一个PPT饿死在摇篮里。

华为员工也曾提到,早年见日韩客户,一看PPT太烂,人家扭头就走,丝毫不给你留余地。

PPT之贵

这种一票定生死的角色,不得不唤起企业的重视——如果古人感叹“洛阳纸贵”,那么现代人要感叹“PPT之贵”。

PPT这么重要,养活一个庞大的行业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淘宝输入“PPT”,跳入眼帘的是满当当100页的搜索结果,前十家店的销量超过3.6万次收货,是一个大生意。很多互联网大佬的PPT都是花几十万元甚至百万元,找大牛团队改了N次稿才出来的。

史上最贵PPT应该出自贾跃亭之手,网友调侃这家知名“PPT公司”,靠几页幻灯片就能圈资、套现近百亿元。

也不止一个人对锤子发布会的PPT印象深刻,好奇它到底出自谁之手?据曾参与锤子PPT制作的前员工毓熙回忆,这来自一个团队。据说团队里还有PPT圈有名的大神许岑。每次锤子产品发布会前,PPT小组的六七名核心成员会在酒店里闭关上几天,老罗也在。“我们是陪老罗上战场的人。”毓熙说,老罗累了会睡一会儿,睡前不忘叮嘱改好了叫他。

作为把控全场的演讲者,老罗本人是个细节控,熟悉每一页PPT的文本和展现形式。甚至有人调侃,乐视的“PPT公司”之名也不是白叫的,起码人家真心重视PPT美学,并为此倾注过心血。

小米生态链企业品罗的运营总监殇小辛也是PPT圈能手。在他看来,国内的认知还停留在“高大上=好”上,但其实好的PPT一定是为了更好、更快、更准地传达信息。他不吝啬自己对PPT的研究心得,在他发来的PPT范例中你会发现,做好PPT不仅与美学有关,甚至跟人的脑神经有关。

比如人脑一次只能记住四项事物,所以在PPT设计中,展现的要点尽量不多于4条,3条更好;而人脸和宝宝更能影响观众的情绪,因此,在PPT设计中,可以根据内容,适当加入宝宝、人脸进行情绪和演讲氛围的渲染。

根据殇小辛的经验,更容易打动客户的,是使用客户自己的官网排版样式、LOGO配色或背景图片的“大气层”(高端大气上层次)PPT。“大多数职场人并不擅长Office,你如果能好好学,价值将有很大增幅。”殇小辛的朋友圈,有人靠PPT升职加薪,也有人靠PPT丢了工作。圈子里大神级人物“阿文”,甚至创立公司,帮腾讯、阿里、今日头条等一线互联网企业做发布会PPT。

文娱从业者雪雯曾在某家长期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互聯网公司工作。她发现,自己的顶头上司姜珊深得老板的信任,其中就离不开PPT的加分。姜珊是那种在会议现场同步提炼老板讲话精髓,现场给出PPT的人。有时老板带着VP们开会,姜珊要列席参加兼作记录,将老板的思考当场落到PPT上,大家再现场改一遍,就可以推送到公司各业务部门。

当涉及公司品牌形象输出的重要时刻,心情紧张的老板更是全程带着她,甚至在从一个会场转场到另一个会场的车上,反复与姜珊一起商量修改PPT。

一家金融机构今年特地给后台负责做PPT的同事发了数万元的特殊贡献奖金,这也是业务同事一致推举的结果,理由是,大家认为在今年的投融资关键时刻,有逻辑而准确的PPT们发挥了巨大作用。

A I 芯片独角兽寒武纪差点因为PPT做得差没有融到资,而很多人对锤子发布会的PPT印象深刻。

在摆脱PPT带来的官僚化问题上,奈飞(Netflix)选择了裁掉很多中层管理者,保持部门管理层扁平化。

扭曲力场

也因为“PPT之贵”,说不清从哪天起,PPT由演示沟通工具,变成了能影响员工业绩和升迁的神器。

“活干的多少,真在于PPT的漂亮程度。”某二手车交易平台中层关礼飞,就亲眼见过一份价值3万多元的汇报PPT。

当时他正四处搜罗优秀PPT样本,研究其中的学问。在某平台供职的好友顺带提起,他的上司特意为年中工作汇报,请公关公司的“外援”美化了一份PPT,50余页,对方要价3万多元,平均一页600元。

知乎上也有吐槽某互联网巨头PPT文化的帖子,发帖者称每个参加晋升的员工都要写PPT述职,最后由评委会打分,根据分数高低确认晋升名单。但由于评委和员工彼此并不熟悉, “平时干得好,但是PPT写得不好,也很难获得高分。”这也逼着一些员工在PPT上花费更多时间。

美国信息可视化大师爱德华·塔夫特(Edward Tufte)曾抱怨过,PPT将形式拔高到内容之上。PPT缔造者加斯金斯也坦承,很多用户错误使用PPT。具体到中国,即使是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也逃不脱PPT的扭曲力场。

在“华为的罗马广场”——心声社区内,有员工吐槽,华为总裁办几乎每隔三年就会发布一次文件,试图遏制胶片(PPT)文化。但这股风仍没有刹住,一位员工在心声社区坦言自己在公司三次发文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起初是“斗志昂扬”,后来是“略有期望”,再后来是“心里拔凉”。

“PPT是有点被冤枉的。”人力资源领域专家康至军对《财经天下》周刊说。在他看来,随着组织规模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走向官僚化。“假设没有PPT,华为今天仍然会有问题,不是胶片文化,而是Word文化或者别的文化。”康至军称,这是随着业务的扩张,国内外企业都难以逃过的命运。

他分析,PPT文化变形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唯上文化,二是企业会议管理能力和沟通机制。

关于前者,任正非曾经进行过一段重要阐述。2010年,他在内部提出一个命令:脑袋对着客户,屁股对着领导。“这句话是提醒华为,要以客户为本,不要围着领导转。”

围着领导转,正是唯上文化的表现。如果再遇到一个注重形式的领导,就更加剧了这种唯上的氛围。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同一场汇报,有人做PPT,有人做Word,管理者可能会批评做Word的员工不够认真。久而久之,员工优先考虑的不是业务本身,而是以揣测领导喜好为乐。

对于后者,如果企业会议管理能力和沟通机制不强,就很容易被PPT抢去风头。万科早年去日本企业参观,对日企高效的沟通印象深刻。在会议上,日本决策者只需要说“Yes和No”,会议短小精悍。实际上,这是因为在会前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调研和沟通。

中国民营企业大多是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现代化管理还尚未完全溶于企业的血液,再加上快速变换的外部环境,组织的成长对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变得更加高。

康至军在过往接触的案例中发现,很多中国管理者的逻辑思维和结构思维较弱。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需要借助工具来完成结构化思考。

管理者跟组织又是密不可分,互相影响的。组织的成长对管理者的要求不断提高,管理团队的进步也会反向推动组织的优化。康至军透露,在国内企业中,少有公司将干部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任正非是最重视干部管理的领导者之一。

《以奋斗者为本》一书被称作是华为的论语,书中基本是以任正非为核心的华为管理层语录,超过60%的篇幅关于干部管理。尽管如此,庞大的组织下,华为仍然没能避免腰部臃肿和胶片文化。“大部分公司是不在乎干部建设的”,康至军称,这是PPT文化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新东方,为PPT所累的员工并非真的认为做PPT苦,而是PPT背后公司低效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带来的不公平感。有新东方离职员工向《财经天下》周刊透露,企业“不像做业务的,更像是个衙门”,职级包括校长、总监、主管、经理、项目负责人、专员……层层下来,中层管理人员数量众多。这并不是新东方独有的问题。

一家大型IT企业员工张润说,他所在的企业有10多万员工,汇报有时要跨越五六个层级,每级领导都会提一轮修建意见,“但又没有明确方向”,于是PPT修改几十遍都算正常范围。有时层层向上汇报的过程中,一周时间就过去了。

繁杂的流程和数不清的汇报充满了日常工作,中高层沉浸在大大小小的会议里脚不沾泥,基础员工忙着做PPT,这成了一个扭曲力场,而PPT成了代言人。

一些变革

一些公司已经对PPT文化开刀了。

有些是先从沟通机制入手。“只有亚马逊是不写PPT的。”任职于公关界的人士王薇说。在她接触的各类企业用户中,亚马逊是特别的那一个。

每年他们都要给亚马逊写计划,这是一份Word文档,主体长度不能超过六页,内部称为“six pages(六页纸)”,是由“叙事的方法,白话的句子、动词和名词构成”的备忘录。

王薇最开始写六页纸时很不习惯。多年的PPT经验,让他们习惯于写要点和半句话,发过去不合格,反复写了几次,才终于写出了有完整句子、逻辑清楚的六页纸。

在亚马逊,任何一个新项目启动都要写六页纸,来阐明项目背景、给消费者带来何种利益、需要哪些部门配合等。这六页纸不仅标注页码,也会将行号打印上,这样便于他人提问时可直接表达“第x页、第n行的某处问题”,节省时间。

亚马逊之所以不用PPT,源自老板贝索斯。早在2004年,贝索斯便向高管团队传递出“从今往后尽量不要再用PPT”。之后贝索斯又多次提及废除PPT。2018年,贝索斯在年度信函中再次强调:在行政会议上,一律禁止使用PowerPoint。他认为:“幻灯片不能充分反映沟通机制,很容易把一些隐藏在重要观点背后的内容遗漏掉,不利于全面表达你的思想。”

亚马逊的员工称,公司内部的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说都是在遵循“14条领导力准则”,其中“六页纸”是对第3条“创新与简化”的实践。王薇对此深有感触,她称亚马逊员工很少推诿,只要有需求,都会解决。

在摆脱PPT带来的官僚化问题上,有些企业则选择在组织建设上做调整。奈飞(Netflix)创始人哈斯廷斯在公司最大一轮裁员中裁掉很多中层管理者,保持部门管理层扁平化。奈飞前首席人才官帕蒂·麦考德注意到,没有那些层级的意见和批准,每个人的行动速度都比以前大大加快了。

一些互联网公司不仅轻在模式,也轻在汇报上。一名阿里巴巴前员工说,公司讲求先干、快干。有活儿了,领导在钉钉群里吼一声“某某去干”,当事人就去执行了,不会先写个PPT。这种扁平化的背后,是对员工的信任和放权。

谷歌则是在信息分享上做努力。每周五领导层组织的会议就如同罗马的集市大会,打破信息的藩篱,各抒己见。而信息愈透明愈有利于公平。也有公司在做诸如双通道机制,这意味着业务能力强,你的收入有可能超过管理人员,有利于打造平等的职场环境和对话环境。在英特尔,就采用了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分开的机制。

不过,PPT文化所反映的扭曲力场的问题,要从根子上消除并不容易。

如今,已经离开软件界、用更多时间玩音乐的加斯金斯仍经常使用PPT。“几乎每一天都要通过它与各式各样的人交流,有时是表格数据,有时是包括文本和图表的文件夹。”

他引用2017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相关研究——不太可能看到未来工作場所使用长篇写作,并由此认为,使用演示工具和幻灯片的趋势没有任何放缓的迹象。“无论如何,所谓‘弱逻辑思维’ 不会改善。”

“作为一种媒介,PPT没有任何根本性的错误;相反,我声称问题在于如何使用它。”曾任哈佛大学心理学系主任的Stephen Kosslyn说。商业世界以秒的单位发生着变化,管理的世界亦在快速变革中。而人们对PPT的怨念,应该更多的是对优秀组织和管理的向往。

PPT文化变形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唯上文化,二是管理能力和沟通机制。

(文中雪雯、姜珊、张润、关礼飞均为化名,严冬雪、荆文静对本文亦有贡献)

作者:郑亚红孙静
来源:《财经天下周刊》201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