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话,或者有类似的经验。但这是不对的!
近视的单位并不是度。我们经常说的“100度”“500度”其实是不存在的,正确的单位是"D",即屈光度。100度=1.00d,125度=1.25d。近视100度=-1.00d,远视100度和老花眼100度=+1.00d。
光线自光源处发出后,在一个指定距离时的发散度。因为平行光和会聚光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不用透镜,光永远是发散的。光在距离光源处1米的发散度就是1d。5米之外,可以视为发散度可以忽略不计,成为平行光因为在验光和配镜时,最小的单位是0.25d,还因为,小于0.25d的屈光度变化对眼睛来说没有大碍。
近视,远视,散光,并称为“屈光不正”。屈光正,叫做“正视眼”,意义是在不动用调节的情况下,平行光(5米以外的光)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之后,正好在视网膜中心凹处聚焦。如果还没有到达视网膜中心凹就提前聚焦了,说明眼睛屈光过强,这是近视。
主流的理论认为近视主要是遗传和用眼习惯导致的,当然也可能两者兼有。关于近视是如何加深的,和近视的成因一样是个谜。近视分为如下几种:
单纯的近视:除了近视以外,没有视网膜的病变、网脱、裂孔等,并且眼压正常。这种近视通常小于6.00d,矫正视力正常。开始于10岁左右,结束是在18岁左右,如果不是自虐式的用眼,终身不再加深。
病理性的近视:近视之外,还有视网膜的病变。这种近视一般在成年以前就超过6.00d,并且成年后还会继续发展,矫正视力不能达到正常。除了巩膜加固术手术之外,没有办法阻止它的发展,直至出现网脱,失明……。好消息是大多数人都能在闭眼之前保持(不一定良好)的视力,虽然近视的度数大一点,相比失明,已经很好了。
也就是说,在上学的这段时间内,不管是单纯性的近视,还是病理性的近视,它的趋势都是发展的。
有一种理论认为,近视的发展是由于持续的视疲劳。虽然不能确定因果关系,但二者确实是相关的。近视后,如果不依靠镜片将眼睛调整到正视眼的状态,那视觉疲劳将是持续性的,直到眼睛适应了模糊的世界后才能缓解。
如果你戴上了眼镜,近视是否继续加深,取决于用眼习惯和是否是病理性近视,与佩戴眼镜本身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