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5月9日】张群小传:给蒋介石做菜的“厨子”,为张学良祝寿的百岁老人
张群,1889年5月9日出生于今四川成都。父亲在政府部门工作,张群耳濡目染,熟悉官场内幕。
1908年(19岁),张群考入保定军校,后留学日本,进入振武学堂。他本来准备学步兵,但与蒋介石、黄郛一见如故,便改学了炮兵,三人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三人回国参加革命。1912年,张群(22岁)、蒋介石(24岁)、黄郛(31岁)三人结拜为兄弟,时称“桃园三结义”。
(日本期间,张群和蒋介石等人合影)
张群先后参加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是国民党的元老。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张群任总司令部总参议,成为蒋介石的第一“师爷”。1927年,北伐攻下上海,张群任上海市长。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张群起到了重要作用。
蒋介石经常把最不放心、最难办的事,交给张群去办理,而张群也最能领会蒋介石的意图,执行起来不折不扣,甚合心意。
(日本期间的张群和蒋介石)
1930年(41岁),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联军爆发中原大战。当时,东北少帅张学良是双方拉拢的关键力量。
张群携带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大印,赴东北游说。他陪张学良打了一个月麻将,输掉了几十万。最终张学良通电拥蒋,东北军入关,冯玉祥阎锡山腹背受敌,只好下野。
(张群一家合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张群支持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认为中国贫弱,无力对抗日本,被指责为“亲日派”。
1936年(47岁),西安事变后,任外交部长的张群,言论随之一变,主张“以不侵犯主权为限度,谋友邦之政治协调,以互惠平等为原则,谋友邦之经济合作,以合法之途径,解决不平等条约”较为强硬的外交方针。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张群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1938年,任国防最高委员会重庆行营主任,时刻追随在蒋介石左右,出谋划策。
1940年(51岁),张群被任命为四川省主席。他积极组织全省的人力、粮食和财力支持抗战,殚精竭力,巩固大后方。
1945年(56岁),抗战胜利后,张群以国民政府代表身份参加国共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艰苦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协定成了一张废纸。
(蒋介石背后为张群)
1949年(60岁),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蒋介石打算以西南为反击根据地,张群被派到云南。12月,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通电起义,扣留张群,蒋介石的计划彻底失败。
已经被列为11号战犯的张群拒绝一起起义,他说:“我一生都是一个国民党员,我和蒋先生的私人关系,你们也知道,我不能和你们一致行动,我今后也不再做什么事,到海外做个寓公算了。”
张群被卢汉释放后,飞到香港,不久乘船前往台湾,仍旧投奔蒋介石。
(张群和蒋介石)
有人讽刺张群是蒋介石的“侍女”,张群却自嘲说:“我只是一个厨子,主人吃什么菜,我做什么菜”。
撤退到台湾后,蒋介石和张群的关系更加亲密。蒋介石不苟言笑,张群是唯一一个敢和蒋介石在饭桌上讲笑话的人。
(左一为张群)
张群一直和被软禁的张学良,保持着密切关系。1964年7月4日,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结婚,75岁的张群见证了他们的传奇爱情。他在张学良、蒋介石之间,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
在蒋介石(1975年)、蒋经国(1988年)先后去世后,在张群的不断施压下,1990年90岁的张学良终于重获自由。6月1日,102岁的张群领衔发起,在圆山大饭店为张学良庆祝90大寿,他当场宣读贺词。
同年12月14日,张群病逝于台北。
(张学良的三挚友:张群和张大千、黄君璧合影)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331篇作品,营员“一声雷”的第8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