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周的五一档电影中,《复联4》以超37亿票房成绩毫无悬念地一统天下。但据鹿豹座平台观察,除去五一档无人能敌的《复联4》之外,另一部小国别的电影《何以为家》也相当引人注意。这部来自黎巴嫩的电影成为今年五一档的票房黑马,此前业内对于该片的票房预计也就两三千万,但如今电影上映五日票房破亿,预计最终票房可达3亿左右,可谓今年五一档的一匹小黑马。
那么,《何以为家》赢在了哪里?在这部影片取胜背后又折射出内地市场的哪些信号?这部影片所具备的意义对于中国电影发展又有哪些启示?
高评分高口碑和高排片
9.4、9.1、8.9,这是截至目前猫眼、淘票票和豆瓣三家平台给出的《何以为家》的评分,这个成绩不仅高出五一档所有影片,甚至超过了五一档霸主《复联4》,堪称今年五一档的最高口碑影片。其实最初,《何以为家》并不被市场和业内人士看好,虽然影片在国际电影节拿过奖,也获得包括奥斯卡在内的不少入围提名,但对于整个国内电影市场及观众而言,这部明显话题沉重、来自黎巴嫩的小片并不足以引发更广泛的关注,而且影片在国内上映版本相比原本还进行了多达9分钟的删减。
影片4月29日首映日排片达到14%,仅次于《复联4》位居当日排片第二。其实对于《何以为家》这样在国内市场并没有观众基础和国别认知度的电影而言,首映日给到14%的排片已经不低。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影片在上映日问题上是幸运的,4月29日仍然是五一档开启前夕,《何以为家》也是当天唯一一部上映的影片,之后随着30、1日两天部分新片的陆续上映,《何以为家》的排片其实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但好在《何以为家》提前于所有影片一日上映,为影片提前积累了口碑,随着口碑扩散与发酵,从5月2日开始《何以为家》的排片持续上升,从11.5%已经上升到今日的15.4%,可以看出影片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异国的催泪故事和反映现实的启示
远距离的国度与故事、陌生的语言与文化背景、没有视效特级与所谓的重工业打造,最初,并没有人对于《何以为家》寄予极大的希望,但没有希望的背后,反而使得这部电影的成功更具惊喜意味,但归根结底,电影市场成绩的惊喜其实是来自电影自身充满了惊喜。
尤其对于见惯了电影、电视当中歌舞升平画面的中国观众而言,《何以为家》几乎展现了世界上另一个不堪角落的落魄全貌。故事主人公是一个约12岁的小男孩赞恩,“约12岁”是因为他没有出生证明也没有身份证件,父母也不知道他具体的出生日期,直到他因为犯罪被关进少年监狱时,医生在对他进行体检之后才估算出来他大概12岁了。
而像赞恩这样的小男孩,也成为黎巴嫩儿童群体的代表,他们出生于极端贫困的家庭,成长于贫民窟当中,用木棍、铁棒制成的“武器”就是他们日常的玩具。而且每个人家中兄弟姐妹较多,但是父母只管生下他们却不进行养育,他们不去上学也不识字,小小年纪就要外出打工赚钱供养家庭,女孩如果经历初潮就会被卖掉或者进行完全不公平的交易……这是一个谈不上亲情的地方,也是一个忽略人性的地方,而也恰恰在如此冷漠与丑陋之处,赞恩的故事被衬托得更加动人也更加悲伤。
在电影当中,除了对于黎巴嫩儿童待遇以及成长过程的深刻描绘,影片也借由这个男孩的一段流浪之旅,串联起战争难民卑微的生存现状、国民百姓凋敝的生活环境、社会经济脆弱的发展层面以及残酷现实当中人心与人性的不同侧面。
从国内电影市场角度来看,这部电影的进入,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其实是相对陌生的,因为电影当中所呈现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生存现状等几乎是不接地气的,但是《何以为家》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在其深刻的主题意义和共通的情感话题当中讲述的,不仅仅是黎巴嫩这片难土上发生的故事,更是全世界范围内都会发生的真实现状,例如亲子关系、教育问题、人性的真善美等等,尽管电影当中的故事始终被蒙上一层尘埃,但电影所表达出的关于希望、关于改变的诉求与全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因而从价值观和情感交流层面来说,《何以为家》又像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陌生人”,它的出现唤起了观众心中久违的感动,也唤起电影市场又一次关于好故事和好内容的热情讨论。
从《何以为家》背后体现的现实命题当中,我们也再一次看到当下电影市场内观众对于生存问题、社会现状的关注,而回看如今电影市场上关注度最高且市场成绩屡创佳绩的电影题材方向,反映真实社会现状的电影正在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