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冰雪运动在国内开始火爆起来。在今年的两会上,冰雪运动甚至成为热门话题成为讨论的对象。虽然我国是冰雪大国,但是冰雪运动整体却并不完善。相比较北欧的另一个国家芬兰有着巨大差距。鹿豹座平台今天就来谈谈这个北欧国家在冰雪运动上都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点。
其实,芬兰和中国的距离比想象得要近。从北京遥望芬兰首都赫尔辛基(Helsinki),两国间只隔着俄罗斯。2019年,平均每天有51趟航班从中国飞向芬兰,直飞只需7个半小时。
也是从2019年开始,中国和芬兰的关系更近了一层:2017年,中芬领导人决定,从2019年1月开始启动中国芬兰冬季运动年,并在这一整年里共同举办冰雪运动赛事和训练,并开展教育、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解决方案等合作项目。
长年建设专业的冰雪赛事场馆 政府大力支持
芬兰有着庞大的冰雪运动需求,而政府机构、私立组织,都必须重视供给的数量和质量。Kati M?lkki-Karttunen介绍,虽然芬兰长年建设专业的冰雪赛事场馆,但如果该场馆想要从文化教育部获得支持资金,就需要配备供公众使用的空间和设施。
在赫尔辛基东北部106公里的拉赫蒂,其体育中心就是该类性质的冰雪运动基地。4月,芬兰南部的地区雪季已经趋于尾声。但这里从森林蔓延到维西耶尔维湖(Vesij?rvi) 的雪场里,依然诸多自带装备前来滑雪的市民。
这片雪场所在的体育中心,对业余爱好者开放,每年也会承办多场高规格的冰雪运动赛事。这里有能容纳6000名观众的专业冰球场,包括三个滑雪跳台、可容纳3.5万观众的跳台滑雪场,连接着滑雪跳台的游泳池,以及室外多功能足球场、长达235公里的雪道等。而这些场馆和设施都是由拉赫蒂市政府主持建造。
据拉赫蒂体育中心总监Mikko Saarinen介绍,这里举办过7届北欧冬季世界锦标赛,最近一次是在2017年——总面积154.5平方公里的小城,涌进了60个国家的运动员和工作人员、1500多名媒体代表和22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为此,只有12万人口的拉赫蒂投入了6000多名官方工作人员,还召集了3000多名志愿者。为了解决观众们的住宿问题,拉赫蒂体育中心特意开设了一个网上服务平台,当地市民提供自己的住处给观众分享。而这座城市的最大观众承受量可以达到35万。
冬季运动良好的民众基础和赛事举办传统,也刺激了当地冰雪相关产业的发展。2017年的北欧冬季世界锦标赛,为当地政府带来了4000万欧元的收入。当地的冰雪运动器械和装备品牌,以Ice Peak、Start和Peltonen为代表,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品牌。
冰雪人才从娃娃抓起
距离拉赫蒂车程20分钟的地方,一座名为维耶鲁梅基(Vierumaki)的训练中心,为芬兰、乃至全世界培养着冰雪产业人才。成立于1927年的维耶鲁梅基,是全国6个奥林匹克训练中心之一。每年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在这里进行体验、训练,中国的冰球俱乐部昆仑鸿星就曾来此集训。
4月的维耶鲁梅基还被积雪覆盖着,室外的滑冰场、冰球场和高尔夫球场暂时关闭,而在多座室内场馆里,热火朝天,欧洲的多支国家青年冰球队正在多功能体育馆、冰球场上集训。
当然,除了短期来训练的运动员,这里大部分的常住人口还是维耶鲁梅基的学生——这里就像一个专门为体育产业输送人才的职业技能学校,包括芬兰体育学院和教授应用科学的HAAGA-HELIA大学,覆盖了从中学到硕士的教育阶段,专业涉及体育管理、商务管理、教练培训等专项。
目前,超过100名中国运动员正在芬兰的沃卡蒂(Vuokatti)奥林匹克训练中心训练。芬兰的基萨卡里奥(Kisakallio)训练中心,则已在上海开设了基地,接下来几年将在中国开设20家此类机构。
芬兰只有550万人口,充足的需求和专业供给保证了芬兰冰雪运动的全面开展。而在人口250倍于芬兰的中国,冰雪运动也正逐步铺开。随着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申办和筹备,冰雪运动开展和辐射的地理范围更加广泛了,北重南轻的局面正在得到缓解。
芬兰的冰雪运动从业者都表示,虽然直接将芬兰的经验移植到中国并不现实,但双方从2019年开始的高频互动交流中,或许能摸索出适合中国的本土化冰雪运动发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