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三年前我从巴西回来后曾经感叹,中国人最难获得的签证区域,一个是中亚,一个是南美。
这三年,南美各国纷纷对中国人降低了门槛,电子签、落地签、凭美国签证免签,这片离中国最远的大陆向中国旅行者慷慨的打开了怀抱,而中国的邻居中亚,由于一些历史和民族的原因,反而一直是维持着高度的警惕与矜持,迟迟不肯接纳中国的旅行者。
去年,乌兹别克斯坦,这个中亚五斯坦中最璀璨的明珠,第一个向中国人彻底打开了怀抱,向中国人开放了近似免签的电子签证(吉尔吉斯,塔吉克这两个斯坦国虽然也有开放,但却并名不副实,这一点以后详讲)。
3月底,我在专注于中亚定制游的朋友@文晋的陪伴下,从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出发,一路途径了中亚历史名城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又一路往北,到达了接近干涸的咸海畔。
在结束了乌兹别克斯坦的旅行后,我还去了旅行签证极为苛刻变态的中国邻国哈萨克斯坦,在离中国边境霍尔果斯口岸仅仅几十公里的中亚第一大都市阿拉木图停留了难忘的三天两夜。
天山脚下的阿拉木图
第一次去中亚,我就足足呆了长达20天,并深深被中亚地区极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极其多元的民族交融现状所折服。
在古城希瓦,我们有幸观赏了当地的青年拳击联赛。拳击是乌兹别克斯坦非常流行的运动。
希瓦的合影,旁边热情的老人的经历很了不得,以后详讲。
如果说我对中亚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感想和情绪,在我过去的一篇东南亚的文章《我为什么开始重新爱上东南亚?》里一些段落或许能解释。
在相当长的历史里,中亚一直是中国的邻居,中亚与中原王朝的交集以及爱恨情仇贯穿了两千年的历史,甚至远比中原王朝和东南亚的交流还要悠久。
去中亚,就像去东南亚一样,能更加的理解和了解我们自己的国家。
但不同的是,去东南亚,理解的更多的是华人这个族群。而中亚的旅行,则是对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对从西汉到清朝的西域兴衰,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从乌兹别克斯坦到哈萨克斯坦,经常遇到一个人,一幅画,一件器皿,就能轻易的令我百感交集。中亚的20天经历,我暂打算写五篇文章,而今天是中亚五部曲的第一篇。
从字面上看,很多人对乌兹别克斯坦这个国家可能非常的陌生,觉得它只是五个斯坦国中普通的一个成员。
而事实上,乌兹别克现在的疆域,几乎是五国之“母”,从汉唐的丝路时代,到清末的俄国染指鲸吞时代,中亚地区最悠久的文明与都城,如今都集中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虽然是上世纪人工划界所诞生的新国家,老爸苏联也是对乌兹别克是如此的偏爱,乌兹别克斯坦是五斯坦国里人口最多,古城最多的国家。苏联时代中亚地区唯一一个建设有地铁的城市塔什干,正是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
讲完了乌兹别克斯坦的概况,下面谈谈我去的乌国这五个主要城市:
“乌国的北京”——塔什干
乌国首都。全国最大,人口最多(216万人口)的城市,建筑风格非常的苏式,大马路大绿化的原因,导致马路上常常看上去没有人烟。
塔什干街景,马路很宽,这很北京。
1966年4月26日清晨,塔什干经历了一次强烈地震,几乎将全城变为废墟。震后,苏联组织各加盟共和国的人民进驻塔什干,进行了历经多年,大规模的重建工作,现在塔什干市区的建筑多为1966年以后新建。
这是塔什干,也是全国最好的商场……但塔什干第一座全玻璃幕墙的现代写字楼正在兴建中。
苏联风浓郁的“乌兹别克斯坦大酒店”
外型酷似东方明珠塔的“塔什干电视塔”
“乌国的西安”希瓦,布哈拉
希瓦与布哈拉均是俄国南侵前,这片土地上的本土政权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的首都,有着恢弘的古城和众多精美的宗教建筑。
上图即为俄国南侵前的中亚三大汗国: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浩罕汗国
晚间的布哈拉古城
”乌国的上海”撒马尔罕
乌兹别克斯坦的国宝景点“雷吉斯坦广场”就位于这座城市,中亚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帖木儿帝国”的首都即是此城。乌兹别克斯坦人的“成吉思汗”——帖木儿,他的出生地也位于撒马尔罕附近。
绿色即为帖木儿帝国,红色为明朝。
帖木儿帝国时期,中亚突厥人文化特性与根基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与发展,为当代乌兹别克族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帖木儿帝国因此也是当代乌兹别克族定型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乌兹别克斯坦,人民都极度尊敬已故的前总统,卡里莫夫。几个主要城市都有它的雕像。
乌兹别克斯坦最著名的景点——雷吉斯坦广场
通常大家写中亚,会从繁复的历史来铺开,或者以一座城一座城的顺序来讲解。
但我并不打算用这种结构,而是用大西洋鳗鱼式的,易读性更强的,打乱地理空间的方式来介绍这个国家。
中亚第一篇,只讲概况:
从这个国家的高颜值,舞蹈和食物的情况,让大家初步了解它。
颜值
虽然中亚五斯坦的民族众多,各民族混血的状况异常的复杂,但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这两个国家人民的波斯血统是最多的。
而长相波斯化,就意味着长相的高加索化,五官的立体化,与之相反的是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人长相的东亚化与蒙古化(哈国的长相,我会在第五篇哈萨克斯坦的游记里专门来探讨)
舞蹈
舞蹈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乌国的街头,还是能感受到乌国人喜欢舞蹈的气氛的(请欣赏以下两个视频,分别来自希瓦的街头,撒马尔罕的饭店)
但后来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都是女人在跳,男生很少跳,这不仅在与本地导游的交流中得到了证实,而且在乌国看到的诸多表演性质的舞蹈里,从没有男人出现。
我当时在微博上写了以下的感想:
乌兹别克斯坦的民族舞蹈我不太喜欢,物化女性严重,看了两场,没一个男的出现,各种凸现腰臀胸的民族服装包裹下的女性以及单一的舞姿。
我的想法有二:
一,任何一个文明下,民族舞蹈中表现男女互生爱慕暧昧的情节少不了,像乌兹别克斯坦100%纯女性纯表现曲线的舞蹈内容,罕见。我不知道在场那么多西方老太太怎么想。
二,中亚还是以“欧”为美,这些舞者和模特都是很欧美白人或者波斯化的高加索长相,实际上这种长相在白黄混血的乌兹别克斯坦并不是最常见的。就像印度电影里的白人帅哥美女,在印度现实生活中实际上是占比很少的。
食物
提起穆斯林国家的食物,我的脑海中就出现“干枯柴硬”这四个字。
不得不说,乌兹别克斯坦菜比我去过的伊朗要出色很多。应该是受俄罗斯影响,乌国的很多传统餐馆都出品各种各样的汤,这些汤汤水水大大弥补了“干枯柴硬”的穆斯林食物与各种馕,炖牛肉、鱼子酱、红菜汤这些东欧风格的菜在乌兹别克斯坦也相当常见——不像我现在想起伊朗就是干干硬硬咬断牙的羊肉条米饭。
前苏联对中亚的影响与改造真的是全方位的。
很多好的餐馆都配有舞蹈表演
在塔什干,我还吃到了此生最好吃的手抓饭,吃到的餐馆已经记不清。但下图中这个“中亚手抓饭中心”是异常的出名,饭点时间全是本地人过来吃饭。
可惜中亚人早就不用手抓吃饭了。只有帖木儿后裔创建的印度斯坦的印度人,继续了光荣的手抓传统。:)
这篇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暂时结尾了。一篇文章不可写得过长,这是很多读者对我的建议。写到现在,其实这20天的旅程,才刚刚揭开皮毛。
这片土地与中国的爱恨纠葛,这些子民在清末与苏联时代的历史伤痛,还有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又有多么的不同,等等等等,太多的经历与故事还没有展开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