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如果岳飞有进士出身,就不会落得那个下场了。我可以确定你是想多了。
▲岳飞真是因为没有功名才被迫害致死的吗
宋仁宗庆历年间,中央想要把范仲淹等四位文官统帅的文职同时改为属于武职的观察使。范仲淹接到这一任命后,上书坚决辞之,三次上表。
▲有心治理好天下却无能没气魄的宋仁宗
范仲淹向皇帝这样说道:“观察使班待制下 ,臣守边数年,羌人颇亲爱臣,呼臣为‘龙图老子'。今退而与王兴、朱观(二人均为观察使衔带兵将领)为伍,第恐为贼所轻”。范仲淹这事开启了文臣耻于换武的风气,导致唐代的出将入相传统在宋代可能性变得很小了。
▲范希文是名臣不假,他从古至今受到的赞誉是否太多以至于虚美不实了?
对夏开战期间,还有种世衡、张亢两位文官因为关心国防,多次提出用兵方略,而被转换为武职。种、张二人可谓北宋少见的有为边臣,但却最终遭到压制,仕途坎坷,至死未能显达。行行行,不换就不换吧,以文官的身份打仗拓边可以吗?理论上说是可以的,需要老板靠谱,比如神宗朝的王韶、哲宗朝的章楶;但是在大宋绝大部分时间里,这都是想多了。之前冷研的文章《南宋为何选择“联蒙灭金”?谁让三峰山之战后金国自己浪费机会》里边,评论里就有人问,南宋为什么不趁着金宣宗时代金国四面受敌,在反击成功后多占一些地,取得主动权呢?
很多人想,只是没成。且说金宣宗时代的宋金战争中,宋的反击是非常有限的。无论是西路的安丙、张威,还是中路的赵方、孟宗政,实际权限不过沿边数个州军而已,反击有余,进取不足。按照宰相史弥远的想法,能把金人打回去就谢天谢地了。
▲赵方、孟宗政在枣阳大破金军,但因为权限不足,无力阻止金人突破大别山攻入湖北腹地
而在东路,几乎完全靠从金国境内招募的山东义军作战,也不愿意扩编自己的野战军。当时宋朝在淮东的最高官员是淮东制置使贾涉,为贾似道之父。贾涉招抚山东义军,调动他们攻打金国颇有成效。
▲南宋名臣贾涉,他的儿子贾似道因为力图改革财政损害了士大夫利益,被抹黑为大奸臣
但是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贾涉坐镇在淮南后方,不亲自进入山东,如何能有效控制各路义军?
▲图上南宋似乎收复了不少淮北、山东的土地,然而缺乏朝廷直接控制的义军,最终不过是为蒙古人准备肉食罢了
贾涉并不是不想去。他不是范仲淹、庞籍、韩琦这种只会躲在后方让部下修堡寨混战功的文官。当时南宋把楚州交给义军们驻守,然而义军各有首领,朝廷控制力不足。贾涉就招募北方流民万人,组建了一支帐前忠义军,由自己亲自指挥。
可以看出,这类似东晋北府兵的路子,贾涉其志不小,不满于仅仅羁縻山东义军。但是宰相史弥远得到消息之后,非常恼火。贾涉你擅自自募军队,什么意思?是不是想要出将入相,建立战功了好夺我的宰相位置啊?
▲宋代仅次于秦桧的大奸相史弥远
于是每当贾涉与义军中的龙头老大,大野心家李全发生矛盾,贾涉想要限制李全势力,史弥远就偏帮李全,贾涉最后愤懑辞职,没多久就被气死了。贾涉死后,李全贿赂南宋的官僚,说:你们大宋不是有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习惯嘛?那一万帐前忠义军都是北人,不如给我来带吧。我李全对大宋忠心耿耿,给了我之后,能够更好为大宋出力啊。
准摄帅事丘寿迈本来就嫌帐前忠义军都是北方人,不好管理,向史弥远请求批准之后,竟然把这一万人交给了李全。贾涉苦心建立的直属于南宋淮东战区的精锐力量,落入居心叵测的野心家之手。贾涉死后,李全和山东另一个义军首领彭义斌闹了矛盾,1225年,彭义斌上书朝廷,请求讨伐李全,然后以山东的势力北伐蒙古。
▲当时山东、冀南一带的形势如图。
武仙一度被木华黎迫降,附庸于蒙古,此时刚刚和蒙古人决裂,被赶出真定,但在真定一带仍然有影响力。彭义斌与其结盟。东平一带附于蒙古的世侯严实被彭义斌打败并降伏。李全的实力看起来要远大于彭义斌。虽然宋方不满于李全的跋扈,但也畏惧李全的实力。但是当初大破金兵于枣阳的知襄阳府赵方的儿子赵范就明确指出:李全这人曾经去湖北支援我老爹打仗,我知道他是个什么货色,彭义斌擅长用兵,李全不是彭义斌对手。赵范从小跟着其父赵方作战,但是进士出身,明面上是文职,这时候担任扬州知府。他能力不是很强,后来还闹出襄阳之变,但是看人很多时候还是蛮准的。
▲赵方后来镇守襄阳时御下不力,无法协调南北军关系,发生内乱,襄阳被焚毁,遭到蒙古军轻易夺取
【以义斌蹙全,如山压卵;然必请而后讨者,知有朝廷也。失此不右,而右凶徒,则权纲解纽矣。万一义斌无朝命而成大勋,是又唐藩镇之事,非计之得也。】赵范看来,需要考虑的不是彭义斌打不打得过李全,而是如果彭义斌独自解决李全会怎么样。朝廷应该派人和彭义斌夹击李全,把直属部队派进山东,然后监督并支援彭义斌,规复中原。赵范提出的人选,是他的老弟赵葵,他认为让赵葵率领淮西精兵万人支持彭义斌,足以先灭李全,再复河北。
可以说,赵家兄弟虽然能力不是很强,但是毕竟是保守的南宋朝廷中的进取派,也有一定战略眼光。此时木华黎已死,铁木真带着蒙古大部分兵力去中亚西征还没回来,河北除了少量蒙古军,就只有张柔、史天泽这些世侯势力。可以说赵范的计划是大有可为的。
▲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1225年年末才回到蒙古草原
但是史弥远又寻思,你们赵家兄弟如果建此大功,是不是要出将入相,抢我的宰相位置?所以硬是没有给彭义斌支援一兵一卒,坐观彭义斌和李全争斗。彭义斌也真是猛人,一鼓作气打残李全,夺取半个山东,又裹挟着严实所部,北上与武仙呼应,对决蒙古将领孛里海率领的河北蒙古和汉军世侯联军,大战于五马山。
本来双方兵力相当,彭义斌擅长用兵,完全能够收拾掉对方。然而严实忠于蒙古,虽然彭义斌和他结为兄弟,他仍然反咬一口,临阵倒戈。彭义斌终于战败,被俘后慷慨声称:“我大宋臣,且河北、山东皆宋民,义斌岂为它人属耶!”说后从容就义。如果赵葵能北上,一则可以让宋朝实控山东,二则当严实倒戈的时候,赵葵作为后援部队就能挡住严实,让彭义斌夺取胜利。那么宋朝更是可以借机光复河北。这么好的机会,就被奸相史弥远所破坏了,而义士彭义斌也被宋朝坑死。
所以宋朝文官要出将入相,真实战功是不能有的,就要学范仲淹范那样编“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歌谣自吹自擂,让几个诗人赞美自己“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派人修几个堡寨混到战功就能入朝了。如果想要学晋朝的谢玄,唐朝的韦皋,组建强兵雄峙一方,亲临战阵扫破强敌。那么贾涉的下场就是很好的例子。
参考资料:
《宋史》
《金史》
《元史》
赵冬梅《文武之间:北宋选官研究》
宁可《宋代重文轻武风气的形成》
陈峰《从“文不换武”现象看北宋社会的重文轻武风气》
黄宽重《中国历史上武人地位的转变 :以宋代为例》
李湖光《蒙金战争全史》
李天鸣《宋元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