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吃早餐?
对于健康而言,坚持吃“合理的早餐”,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
吃不吃早餐是不少人纠结的问题。不吃早餐通常有两种原因:一是早晨太匆忙,没有时间吃;另一种是希望通过不吃早餐来减少热量摄入,帮助减肥。
在科学文献中,有大量的论文探讨过早餐对体重的影响。有的结论是“早餐与健康的体重有相当强的相关性”,有的结论是“是否吃早餐对于体重控制没有明显影响”。
不过,这些研究基本上都只是流行病学调查,“相当强的相关性”也并不说明“吃早餐有利于控制体重(或者减肥)”——比如说,是因为吃早餐帮助了维持“健康体重”,还是因为吃早餐的人群更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花更多的精力去维持健康体重?
这些研究并不能作出回答。但这些调查告诉我们:吃早餐——或者更严谨一些,合理地吃早餐,并不会导致长胖。
科学家们更感兴趣的是早餐对孩子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的影响。这种研究非常多,比如1998年在《儿科和青少年医学档案》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美国一些低收入地区的公立学校会引入“免费早餐计划”,研究者选了三所学校,比较引入该计划前后学生们吃早餐的频率、学习成绩以及心理和行为的评估。
虽然提供了免费早餐之后,还是有很多学生不愿意吃早餐,但总体而言吃早餐的频率还是大大增加了。研究者把完成了所有调查的学生分成三组:吃早餐频率降低20%以上的作为“减少吃早餐组”,增加超过20%的作为“增加吃早餐组”,介于二者之间的作为“无变化组”。
统计显示,按照4分制来衡量,减少吃早餐组的数学成绩平均下降了0.9,增加吃早餐组则上升了0.3,而无变化组则下降了0.1。学生的抑郁指数(一个衡量抑郁状况的标准问卷调查)跟早餐也有显著相关性,减少、无变化和增加早餐各组的指数变化分别为:增加4.6,增加0.6和降低2.3。此外,在学生的焦虑状况、心理社会评估以及学校行为评估中,增加早餐组都有比减少早餐组更好的变化。
类似的研究还有很多。虽然受到样本数以及评估方法的限制,不能说得到的结论有多坚实,但我们至少可以认为:吃早餐,对于孩子的学习能力、心理感受以及行为举止可能会有积极的影响。而针对成年人的调查也显示,吃早餐对于记忆力也有些许帮助。
对营养学家们来说,饮食对慢性疾病的影响是永恒的话题。在各种慢性疾病中,早餐跟2型糖尿病可能有一定关系。这是因为,经过一个晚上,人体处于血糖较低的状态。上午比晚上睡眠时需要更多的糖来提供生命活动的热量。不吃早餐的话,保持这种状态的时间会更长。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可能会增加人体对血糖和胰岛素的敏感性。当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就会导致“胰岛素抗性”的增加。而胰岛素抗性,正是2型糖尿病的根源。
在2016年5月出版的《营养进展》上,发表了一组关于早餐的文献综述。其中有一篇,专门介绍是否吃早餐以及早餐的营养组成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文章总结了迄今为止这个话题上的研究,并指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早餐能降低2型糖尿病的风险。
这些研究显示,除了吃不吃早餐,早餐的营养组成也很重要。比如,如果吃的是“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那么不仅不能降低,反而会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这是因为,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糖和精米白面制作的食物,升糖指数高,会增加胰岛素抗性。而膳食纤维、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就不会增加胰岛素抗性,而且饱腹时间长,有利于减少午餐的热量需求。因此,蛋、奶和全谷食物,就是“健康早餐”的首选。
由于科研伦理和试验设计的限制,早餐对健康的影响难以通过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进行。这些流行病学调查,虽然难以建立早餐与健康的因果关系,但吃早餐毕竟不需要很高的代价,也没有什么风险。所以,对于健康而言,坚持吃“合理的早餐”,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
作者:云无心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第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