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出行坐啥交通工具?

古人出行坐啥交通工具最牛的车是牛车

长久以来,牛车都是古代的主流交通工具。在历史中,马车和牛车差不多是同时期的产物,起源于商代。但相比牛车,马车的地位要更高,因为马车跑得快,打仗用得上。但马匹的消耗很大,仗打到西汉初年,马匹奇缺,连皇帝出行都找不到四匹毛色相同的马拉车,官员们就只能乘牛车出行。

牛车一是走得太慢,二是牛还要兼职耕田,不体面。所以经济一好转,大家还是换上马车。东汉章帝时,有个叫谢夷吾的太守,甚至因为坐牛车出巡丢了朝廷的脸面,被刺史劾奏,直接贬为县令。

魏晋时期,牛车又成了好东西。这是因为那时的名士整日空谈,吃药喝酒,不干正事,也不赶时间,牛车慢点无所谓。更何况当时道路条件差,速度慢的牛车坐起来比较舒适。因为速度慢,所以不用学习专门的驾驶技巧。“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就经常一个人驾牛车出行。

最大的轿子要32个人抬

宋代之后,轿子开始流行。在轿子极盛的明清,都有明文规定:武职官员不准坐轿,哪怕是王爷。顺治年间,有官员就平西王吴三桂等各路王公乘轿一事请示,朝廷上谕回复说:“各王在镇守的地方可以乘轿,到京师则须骑马。”乾隆年间,甚至还有满洲籍文职大臣禁止坐轿的规矩,只有60岁以上、身体确实不好者才例外。

但大将军福康安“例外”得有点过分。他不仅平时坐轿,连打仗也坐轿,他手下常备36名轿夫。这些人并非都一起抬轿,而是轮流抬。所以,福康安的轿子速度极快,跟骑马差不多。替补的轿夫每人也要备几匹好马,骑着马跟轿子行进。

史上最夸张的轿子,是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的32人大轿。那年,他奉旨回湖北江陵老家为父亲办丧事。那时皇帝年幼,张居正权倾朝野,所以他的轿子“超标”得厉害:32个轿夫一起抬,内分卧室和客室,还有两名小僮在内伺候。算重量,这个轿子超过一吨。算体积,驿道都可能不够宽。所以他一路途经州县都大兴土木,修桥铺路。

(叶丁文荐自《看历史》)

责编:明方

作者:王月

来源:《今日文摘》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