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变红了,是眼表出血、眼底出血还是红眼病?千万别弄错了

眼睛作为我们接触外界的重要器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现在上班看电脑、下班刷手机,加班熬夜成常态,中午小憩趴着睡,眼睛干涩揉一揉……这些都使眼睛变成“兔子眼”的情况日益增加。

看着红红的眼睛,惊恐万分,“完了,是不是要瞎了?”

别急,眼睛变红、出血也分情况:一种是眼表出血,一种是眼底出血,还有可能是红眼病。

无需过分担忧的眼表出血

医学上又称球结膜下出血,是因为眼球表面的球结膜血管破裂或其渗透性增加或眼部炎症造成出血。

1、眼表出血症状

由于球结膜呈透明状,所以出血后眼白部分可明显看到一片鲜红色,一般视力无影响,自觉症状不明显。

刚出血时呈鲜红色或深红色,时间长了就变成淡黄色,一般都能于几天至几周后慢慢吸收不留痕迹。

医生表示,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也会有眼表出血症状,而年龄增大、血管硬化也会导致此类症状。

提示:虽然严格意义上,眼表出血并不算眼病,只是一种症状,但最好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及时治疗炎症或外伤。

2、眼表出血处理方法

因炎症或是一些基础性的老年疾病导致的出血,应针对病因积极治疗,而偶尔发生的、出血量不多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冷敷+热敷

一般早期可以采取冷敷3-4天,后期停止出血了可采用热敷的办法以促进血吸收。

危害严重的眼底出血

眼底出血是指眼内视网膜出血,或玻璃体内积血。此现象只靠肉眼是看不到的,早期也可无明显表现,需通过专业的眼底检查才能发现异样,相比眼表出血危险性也更大。

1、眼底出血症状

眼底出血会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或是眼前有黑影、看东西变形等情况。

因此,医生提示,平时一旦视物“异常”,则应立即到医院进行眼压、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检测,切勿任其不管,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2、眼底出血原因

眼底出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而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性疾病所共有的特性。以下四类人群尤其要注意眼底出血状况:

高血压

眼底的血管比较细小,抗压能力也小,而升高的血压会刺激柔软的视网膜动脉血管,造成视网膜动脉的痉挛,就容易诱发出血、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有研究表明眼底视网膜动脉和整个眼底的改变与血压水平成正比,和舒张压的关系尤其密切。

因此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检查眼底,明确病情的进展程度。

糖尿病

有研究表明,在糖尿病前期,约10%的患者会发生眼底病变;而眼底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每年约5%-10%的人会出现眼底血管增生。

视网膜的血管处于高糖环境中,相对也变得脆弱,就像老化的水管,容易发生渗漏、出血。

老年黄斑变性患者

色素上皮层下有活跃的新生血管,而新生血管较脆弱,极易破裂而引起黄斑出血。

另外,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变薄,周边易发生病变,诱发新生血管,引起黄斑出血。

易传染的红眼病

红眼病在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是细菌或病毒感染结膜而引起的。与眼表出血不同,红眼病是整个眼睛都红,还伴有流眼泪、分泌物增多的症状。

红眼病的传染性极强,若刚开始只有一只眼睛发病,另一只眼睛随后也会被感染,不仅自身传染,还容易传染给他人。

建议:不要和他人共用毛巾、脸盆,尽量避免用手接触眼睛,并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树起眼睛的保护伞

1、减少刺激,不疲劳用眼

出门佩戴遮阳伞、太阳镜等,避免阳光直射对眼底的刺激;避免长时间盯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减少蓝光危害。

保持充足的睡眠,用眼期间注意休息,最好每隔1小时就能向远方眺望,看看绿色植物,做做眼保健操。

2、补充营养素

叶黄素

叶黄素是人眼视网膜黄斑区域的主要色素,能过滤蓝光,降低色差,保护视力;还能抵抗阳光和自由基的伤害,帮助预防眼部疾病,但是人体本身无法合成叶黄素,必须依靠外来摄入。

食物获取:深绿色蔬菜、柿子椒、豌豆、西兰花、南瓜、玉米、鸡蛋等都含有一定的叶黄素。

人体每天叶黄素的推荐摄入量是6~12毫克,若食物获取不足或吸收较差,可适当服用补充剂。

维生素A

维生素A是构成眼睛感光物质的重要原料,有保护眼睛和其他上皮组织,间接抵抗感染的功能。

而β-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变为维生素A,因此也可以多补充些。

食物来源:鱼肝油、蛋类、奶类、黄色蔬菜和橙色水果等。

花青素

花青素是维生素的增效剂,能增强人体对叶黄素、维生素A等的吸收率,还能清除多余的自由基,阻止视力退化。

食物获取:紫薯、紫甘蓝、葡萄、蓝莓等都含有较丰富的花青素。

3、治疗原发疾病,养成良好习惯

对于因糖尿病、高血压等导致眼部出血的人群,重要的是先治疗这些基础疾病,并养成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定期眼部检查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