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古代,你会想坐哪种古车?

车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据谯周《古史考》载:“黄帝作车,少昊驾车,禹时奚仲驾马,仲又造车,广其制度也”。可推断,最原始的车应该是黄帝发明的,而奚仲则发明以马为动力的车,并推广。

其实,不管车起源于何时,或是谁发明了车,车首先是作为一种实用的器物被发明创造的,是为满足人“衣食住行”里的“行”而出现。为达到“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的用途,中国古车无论是在形制、材料,还是在装饰的处理上,都力求能够更好地满足这种功能。

在甲骨文卜辞利,我们随时可以找到象形字“车”,由轮、辕、舆等部件组成。轮,即车轮;辕,即车辕,也叫车轴;舆,即车厢。

古代用于交通出行的车,一般分大车与小车两类。

大车一般指牛车,在汉朝之前其作用为装载货物。如《诗经·小雅·黍苗》:“我车我牛。”孔疏:“大车以驾牛。”《易·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服牛”与“引重”对照。

因此,乘坐牛车的人,一般为社会地位低下之人,不过也有例外。《诗.王风·大车》毛传即说;“大车,大夫之车。”而唐孔颖达疏说得更明确:大车是大夫在外行使诸侯之职时所乘之车。据《汉书·食货志》载:“天下既定,民亡盖减,自天子不能具醇驯,而将相或乘牛车。”即汉朝刚建立时,天下还很穷,天子不能乘好马,大官有的只能乘牛车。

小车则是指马车。《论语·为政》:“大车无貌,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包咸注:“大车,牛车。”“小车,四马车。”大约马、牛有等次之差,君女侧用马,臣则用牛,所以大夫乘牛车—大车。根据文献记载,小车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辂。即天子之车。据《论语.卫灵公》载:“乘殷之辂”。邢昺疏:“殷车曰大辂,木辂也。”据《文选·张衡》载:“龙辂充庭”,薛注:“辂,天子之车也”又据清朝段玉裁说,“辂”字本作“路”。又据《白虎通·车拚》载:“路者,何谓也?路,大也。”

当然,大辂为帝王之车,有时也可赏赐予诸侯。如《左传·嘻公》就载有,以晋文公功大,于是周王策命他为侯伯,所赐物品中就含“大辂之服”。

辇。最初是指人拉的车,如《诗经·小雅·黍苗》:“我任我辇。”郑笺释“辇”为“挽辇”,孔疏:“辇车,人挽以行,故云挽辇。”

秦汉之后,辇就专指帝王之车了。如据《通典·礼·嘉》载:“秦以辇为人君之乘,汉因之。”而据《汉书·司马迁传》载:“仆赖先祖绪业,得待罪辇毂下”,又唐杜甫《哀江头》“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杜牧《阿房宫赋》“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等等。

轩。一般为卿大夫所乘之车。如《左传·阂公二年》载:“卫豁公好鹤,鹤有乘轩者。”杜预注:“轩,大夫车。”

轩车车藩文彩华丽,因此又叫“文轩”。据《墨子·公输》载:“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肇而欲窃之。”

“轩”有时和“冕”连用,象征贵族。如《庄子·缮性》:“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这里的“轩冕”是贵族。

轺。主要为一般小吏外出办理公事或邮异传递公文时乘坐。《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下记:“粤自世修欢契,时遣使轺。”这是很典型的例子。轺车一马双辕,行驶便利;舆上有盖,而四周无屏蔽,故利于遥望,观览。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百十五首》之一百五十四:“高秋那得吴虹生,乘轺西子湖边行。”此可见轺车轻便而适于观览的特性。

輏。一种轻便车,车厢上有伞盖,四面无帷。据《诗·秦凤·驰戴》载:“輏车蛮镇。”毛传:“輏,轻车。”

又清代高其悼《碧云寺》载:“作诗述胸臆,以侯采风輏。”便很能说明輏的用途。因輏、轩形同,因此二者可连文,如应韵《凤俗通序》就载:“周常以岁八月遣輏轩之使,求异代方言。”汉扬雄也著有《輏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辎。四周围有帷慢,供贵族妇女乘坐。如《急就篇》载:“辎轺辕轴。”颜师古注云:“辎,衣车,四面皆蔽也。”可见辎车有隐藏的功能。又据《史记·孙膜传》载:齐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师,可能是因孙膑受过刑罚,“刑余之人”不适宜做军师而出来活动,就“居辎车中,坐为计谋。”此外,汉语里“辎重”一词,可知辎车还是一种货车,一般装载军需品,《释名·释车》就载:“辎车,载辎重。”

軿。軿与辎车差别不大,四周也围有屏障,因此“辎軿”可以连起来组成一词。如《后汉书·袁绍传》载:“辎軿柴毂,填接街陌。”汉代以后,軿专称贵族妇女乘坐的车子。如《后汉书·舆服志上》载:“太皇太后、皇太后……一非法驾,则乘紫罽軿车。”又宋苏轼《陌上花三首》之二:“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

此外,还有安车、栈车、役车等。

实际上,由于年代久远,古车已无实物。因此,想要对古车有深入研究,还得依赖考古出土的大量古车舆实物。1988年,在太原晋卿赵鞅墓发现了迄今最为完整的东周车马坑,为研究我国古车的制作工艺、发展,提供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现在,如果穿越回古代,你会想坐哪种古车出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