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致的窗户、古朴的大门、芬芳的花蕾、缤纷的落叶、清幽的小径……它们都可能有一段故事向我们诉说,也可能有一份厚重的精神向我们传递。游学,作为一种既“游”且“学”的旅行方式,深受家长和孩子们欢迎。
然而,风景一样美好,故事一样精彩,我们的“游学”却总是缺少一些什么似的。最近,小编的一位宝妈朋友就遇上这样的烦恼,漫长的“游学”旅途归来,却总是无可回味,剩下的诸如下面的分享……
显然,“游”的过程中少了“学”,味道就变了。小编见朋友愁眉不展,便推荐了一个学习“利器”,帮她找回“游学”的纯正滋味。
朋友如获至宝,带着学习“利器”重新踏上“游学”之路,她决定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好榜样。
“游学”归来,朋友给小编讲了这么一段经历。
当她和孩子跟团“游学”到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时,大家被一种很特别的花吸引,它的叶子又扁又宽,花朵却通体红艳,看着就像鸡冠一般,十分耀眼。众人啧啧称奇,却一时说不上它的名字。朋友观察得仔细,很快想到小编推荐的学习“利器”,里面正好有一种花与它对号入座,它是鸡冠花。
正当大家回过神之际,朋友还和孩子现场演绎了一场关于鸡冠花的有趣故事。
话说明朝的时候有一个文人叫解缙,这个人非常聪明会作诗,但是当时皇帝就不太信,想故意考他一下,怎么考呢,皇帝看鸡冠花开红的多开白花的少,是,便把白花铰了一只放在衣袖里,把解缙找来,让他作一首诗。解缙明白皇帝的用意,说这个“鸡冠本是胭脂染”,这鸡冠花本来就是用胭脂染红的了。皇帝一听他说鸡冠花是红的,马上从口袋拿出来个白鸡冠花花说:“是白的。”解缙一愣神,迅即随机应变,转吟道:
“今日为何浅淡妆?
只为五更贪报晓,
至今却戴满头霜。”
妙作一出,博得皇帝欢笑,成为一段趣谈。
朋友和孩子惟妙惟肖的演绎,将有趣的故事融入知识,既生动又形象,博得了大家的喝彩,孩子更是别提多骄傲了。
朋友说,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小编推荐的学习“利器”。
那么,是什么学习“利器”呢?
它就是汪老师亲自授课的系列视频——《汪劲武中国草木植物讲堂》。这个系列视频共50集,系汪劲武教授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系统讲述中国有花植物的典型代表60余科、300种的珍贵视频,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合作拍摄完成。无论你是在国内“游学”,还是在异国他乡“游学”,你所遇到的植物,几乎都能在里面找到对应,神奇吧,快来带上学习“利器”,体验“游学”的别样滋味。
那么,汪老师是谁呢?
汪劲武老师1928年5月生于湖南长沙,1949年7月毕业于长沙长郡中学高中,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学系,1951年入北京大学植物系,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同年留校任教至今,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奖,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汪老师从事教学和研究时间长达60余年,即使退休后,仍然以返聘的方式继续工作。汪老师兢兢业业,把大半生都投入到科学事业中的人生实践,无不彰显了新时代的中国科学家精神。
在上一讲,汪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壳斗科和桦木科,帮我们认识了不少有故事的植物。在这一讲中,汪老师继续化身“故事大王”,穿插民间故事,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苋科,苋科代表性的有苋属,常见的就是苋菜,很多人都吃过;还有青葙属,鸡冠花最具代表性,在上文我们已经介绍过。此外,还有药用价值的牛膝,它属于牛膝属。苋科讲解完后,汪老师着重讲解了两种植物,分别是马齿苋科和藜科。马齿苋科,顾名思义,有代表性的便是马齿苋,它在汪老师所在的北大校园很是常见;接着,汪老师以标本做示范,讲解了藜科,包括藜和小藜两个代表性植物。
前往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观看《汪劲武中国草木植物讲堂》第18集精彩视频
听汪老师讲苋科植物的故事
课堂结束了,但先别走开——
竞猜:鸡冠花原产地是哪里?
故事很有趣,你一定记得它们来自哪里,快来竞猜吧。答对就有机会获得科界积分或其他精美奖品!怎么参与呢?
在科界社区“汪劲武的草木课堂”话题下留言,展现你的聪明才智!
机会有限,快快行动吧!
上期问题回顾:薜荔可以做凉粉吗?
答案:可以
小伙伴们答对了吗?
《认识中国草木》书籍介绍:汪劲武老师在视频授课之余,还将出版一部充满书香气的植物学专著——《认识中国草木》。全书58万字,300余幅高清植物图片、标本图及手绘植物画。系统讲述60多科、300种植物的特征、分布,和鉴别方法。本书是汪劲武60余年植物分类学理论研究、野外考察、教学实践的集成呈现,以植物分类学的一般方法讲述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全书以中国草木为重点,介绍常见、本土、有重要价值的以及濒危植物,除植物特征、产地分布等讲述外,更融入了体现植物特征的诗词等中国文化元素,用中国故事讲中国草木。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