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的回报率比住宅高
一问一答之间事关如何认识市场、判断公司,甚至是重识自我。答案说出来了,看似都是常识,但同样的问题却又总会被一问,再问。
Q:你怎么評价1月26日证监会主席换人一事?
A:证监会的工作职责是维持市场秩序,不可能让它对资本市场的涨跌或者投资者的盈亏负责。我们来引述一下罗斯福的话:“联邦政府当然不能够也不应采取任何行动,可能导致人们认为联邦政府认同或保证有关的新发行证券稳健可靠,或其价值将可维持,或其所代表资产将能够赚取利润。然而,我们有责任坚决要求所有发售的新证券,均向投资者提供广泛且全面的资料,不得隐瞒任何重要信息。”虽然中美资本市场制度有一些差异,但我觉得这一条道理是相通的。中国监管部门希望通过对上市项目的实质审核,保障投资者的利益,这个效果是有争议的,但动机是好的。投资者如果把赚钱的希望,或者亏钱的责任,推到任何第三方身上,都会导致最终亏损,这些第三方包括:证监会、上市公司、大股东、证券公司、经济学家,等等。资本市场的每个阶段,都会有各种“不合理”的现象,只有投资者自己才能对自己的钱包负责。
Q:“每次股灾原因不同、表现相同(跌得让人绝望)、结果也相同(终将新高)”—请问这种股指“一路向北”的理论是怎么形成的?
A:股指“一路向北”,就像“生活会越来越好”,是基于对过去有限的时间段(工业革命以来)和有限的样本(主要的市场经济国家)的不完全归纳得出来的结论,并不是逻辑可以形成闭环的演绎。很有可能,这个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会被低概率事件击破,比如:陨石撞击地球、外星生物入侵毁灭人类、大国擦枪走火导致世界大战……但是,我们能怎么办呢?
Q:未来哪些因素可能会导致现有几家龙头房企走向衰落,甚至是价值彻底毁灭?
A:我认为一看杠杆。“地拿反”或者搞错拿地节奏,长远来看基本不可避免。杠杆率会决定这个“错”的后果。银行、保险行业为了避免杠杆出问题,有一整套的监管措施,当然最后也不一定能完全避免银行出问题。而房地产行业的杠杆率主要由房地产企业自身来把握。第二个因素是多元化。大部分企业选择“多元化”,并不是不看好自己的主业,而是没有能力经营好自己的主业,所以觉得另搞一件事情也许会解决问题,但大概率上另一件事情也搞不好。所以本质上是自身的能力问题,而不是事的问题,更不是多元化的问题。这跟人生碰上问题怪“原生家庭”是一样的。
Q: 过去20年房价涨了10倍,房子成为人们的财富仓库,而同期股市只涨了1倍。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未来这一二十年会轮到股市慢牛、长牛吗?
A:此消彼长只是表面的资产价格现象,并不是真正的规律。真正的规律是回报率高的资产,长期投资收益更高。全球资本市场100多年的历史表明,股票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资产。我认为目前中国股票的回报率比投资住宅要高。沪深300市盈率只有十几倍,分红率(分红只是股票的部分租金)将近3%,而住宅的全部租金回报率只有1.5%至2%。但说到哪一个具体时间段,房价和股价的涨跌都很难预测,这里面特别要提示几个风险:一是股价波动很大,会远远大于每股收益的波动;二是股票的盈利也有可能变化,从前盈利的企业也有可能盈利下降甚至亏损。
Q:你是否认同巴菲特所说的“绝大多数人跑不赢指数基金”?
A:80%的司机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超过80%的司机。
Q:怎么评估持有的股票是否太贵了?一旦觉得太贵了,你会卖出还是继续持有?
A:我也很想“高抛低吸”,可是操作上非常困难。因为公司的估值贵贱是在一个很宽泛的空间里面,而股票的价格与公司的业务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对应关系。所以,一般来说,在对公司定性不变的情况下,我不会卖出股票。但也不排除在某些估值场景下,我会卖出,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
Q:对公司展开深入研究,对动态密切跟踪,有助于降低投资波动吗?
A:深研必须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持续跟踪,但操作上未必是根据经营业绩的波动高抛低吸。持股必须对公司经营波动有一定的容忍能力,股价与经营业绩波动的关系也不是线性的。
Q 我买股票涨的时候拿不住,跌的时候死扛,这个问题怎么破?
A:涨的时候拿不住,是因为你买的理由不清晰。跌的时候死扛,是因为你厌恶要当下确认损失。两种情况治疗的办法,都是—想清楚再买。
Q:请问为什么“过度自信”在知识类或技能类的比赛、考试或选拔中不常见,在金融领域上却很普遍?
A:这取决于反馈的对应性和时间长度。在定义无争议的赌博上大家并不容易过度自信,但如果把赌博包装成“投资”,大家就自信了。一说,亏了钱那是因为市场不行,因为庄家太坏,因为上市公司造假,总之可以随意归因。二来也能说,浮亏只是波动。但是不是只是波动呢?有时候是,有时候不是,但到底是不是,只有时间能给我们答案。
Q:获取财富是否源于对信息不对称的利用?
A:我举个例子。客户要过河,这叫作需求。你可以建一座桥,提高客户过桥的效率,然后向他们收一点过桥费,甚至不收过桥费,在桥头开个卖茶卖水的亭子挣点钱。也可以把方圆十里的桥都拆掉,船都沉掉,让客户过不了河,只能坐你的船,然后向他收摆渡费。两种办法都可以挣钱,但大钱主要来自于第一种。
Q:目前Facebook成本的增速快于营收的增速,这只是一个短期现象吗?
A:Facebook越来越大,用户数超过全球任何国家,它肯定承担了很多社会的功能,管理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安全、审核、监管的投入加大是正常的现象。但这种投入,也不会无休止地加大。
Q:研究企业文化应该从何着手?
A:我主要看三点—企业跟客户的关系,是不是良性双赢可持续的;企业跟员工的关系,是不是良性双赢可持续的;企业跟股东的关系,是不是良性双赢可持续的。
Q:你认可“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方向发展”吗?
A:这个说法是非常符合互联网发展趋势的。互联网作为一种连接工具,它被用于连接人与信息,连接人与人,连接人与商品,这个发展的过程,对连接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网速更快、稳定性更好),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越来越高。那么,现在除了信息、人、商品,还有一大块的蓝海市场是我们平时使用的各种线下服务。理论上来讲,将来所有的服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与用户连接。腾讯这样的公司,通过提供账号体系、支付系统、计算资源(云计算),成为连接的基础设施。这就是所谓的产业互联网。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最后会让互联网成为人类社会的阳光、空气和水。
Q:5年之后,受科技的驱动,比如5G、人工智能低成本广泛应用,什么行业/环节的效率会有明显的提升?什么行业/环节的成本会急剧下降?
A:现在,我能看到的是,商业服务提供方与客户的连接,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比如,服务的提供方,不依赖于线下的地理位置获客,可以通过社交网络、用户数据做推广;不依赖于自建网站、App,自己搭建的网络、服务器提供服务,可以把服务都部署在云上。
方三文投资交流交易平台雪球创始人、私募基金管理人。雪球ID:不明真相的群众
本文选编自方三文与雪球网友的文字互动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