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晋楚争霸(下)
过去,大家有一个印象,楚国盛产齿牙革角,多丝绸漆器,民风剽悍,淫祀鬼神,巫风很盛,文学艺术,怪诞诡谲,充满神秘感,最能代表南蛮。但我想,这种北方人对南方人的印象未免过于笼统。因为我们看一下地图,楚国只是长江中游的一个国家,上游有巴蜀,下游有群舒、吴越,不仅不能代表整个南方,就连长江流域也未必能代表。我们要知道,长江流域只是南方的前沿,真正的南方还在其背后的纵深地带。楚国的核心地区,也就是江汉地区,当周之南,与河洛地区最近,在所有长江流域的国家中,其实“最中国”。它比所有南方国家都更受北方影响,而且越早越如此,很多南方特色反而是随楚人对南方的开发逐渐发展起来的。
楚人从哪里来?这是个大问题(参看李零《楚国族源、世系的文字学证明》,收入氏著《待兔轩文存》,广西师大出版社二0一一年版,193-208页)。研究楚史往上追,大家会讲“祝融八姓”。所谓“祝融八姓”,其实是奉颛顼、祝融为远祖的集团。《国语·郑语》讲“祝融八姓”,《大戴礼·帝系》只有六姓。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己姓,西周金文作妃,有昆吾、顾、苏。昆吾与顾灭于夏,只有苏,封地在温,西周还在。
董姓,出自董父,乃己姓的分支,包括豢龙氏和鬷夷,也灭于夏。
彭姓,其实是氏,有大彭、豕韦、诸稽,灭于商。
秃姓,其实是氏,其后有舟,武王克商前,灭于周。
女云姓,西周金文作(女+员),有邬、郐、路、倡阳,皆两周小国。
曹姓,西周金文作(女+朿+朿),有邹(即邾)、莒,也是两周小国。
斟姓,其实是氏,无后,乃曹姓的分支。
芈姓,西周金文作嬭,有夔越和蛮芈,夔越即夔,在湖北秭归,蛮芈即荆,荆即楚。楚在江、汉之间。
上述八姓,分布甚广。己姓之祖曰樊,其后昆吾,楚人称之为“皇祖伯父”。昆吾之墟在河南濮阳,濮阳有颛顼陵,属于卫地。斟姓之祖曰惠连,其后参胡,住在韩地。彭姓之祖即彭祖,其名曰钱铿,钱铿住在江苏徐州,古称彭城。(女+云)姓之祖曰莱言,其后为郐,郐在河南密县,属于郑地。曹姓之祖曰安,其后为邾,邾在山东邹城。可见所谓祝融八姓,其实是个很古老的族团,它以河南为中心,旁及山西、山东的南部和江苏、湖北的北部,既不同于陕西的姬、姜等族,也不同于山东的风、赢等族,反而是个以中原为中心的族团。
楚在商代如何,我们不太清楚。我们只知道,鬻熊事文王,熊绎事成王,商代末年和西周早期,楚、周关系很不错。只是到了西周中期,周昭王伐楚,死在汉水上,两国才交恶(齐桓公伐楚,仍拿此事问罪)。西周晚期,鄂侯驭方率南淮夷、东夷叛,周夷王起西六师、殷八师伐灭之,熊渠乘机兴兵伐庸、杨越,至于鄂,立三子为王,周厉王时,惧周见伐,才去其王号。宣王时,楚有熊严四子争位的内乱,不暇他顾。整个西周时期,楚的地盘,不出江汉。
清华楚简《系年》说,楚国始大在楚文王时。这和司马迁的说法完全一致。
西周时期,周人在随枣走廊封了曾(姬姓)、鄂(姞姓)(曾是姬姓,即随州叶家山的曾,后亦称随,乃南宫括之后。鄂是姞姓,即随州羊子山的鄂,南阳夏饷铺的鄂是周人灭鄂再封的鄂,乃姬姓之鄂)。在襄阳封了邓(曼姓),在南阳封了申、吕(皆姜姓),在平顶山封了应(姬姓),在许昌封了许(姜姓)。
东周时期,秦穆公排逐西戎,还和晋国联手,把迁自西方的姜姓之戎(即氐羌)和允姓之戎(陆浑戎,即猃狁)特意安排在伊洛地区(洛邑以南,本来就是伊洛之戎的安置区)。
这些安排,都是为了遏制楚人北上。
楚国北上,要解决很多问题。
第一,它要稳固后方,如伐唐、曾,灭郧,控制襄阳到鄂城之道;灭邓,控制襄阳到南阳之道;灭申、吕,控制南阳到洛阳之道;灭商、都,控制南阳到沣镐之道,灭夔,控制楚通巴蜀之道。
第二,向淮水流域和汝、颍水流域挺进,如灭弦、息、江、黄,灭陈、蔡,灭群舒。
第三,郑国地处要冲,拱卫洛邑,卫、曹、宋是齐、鲁的屏障,它们夹处于晋、楚两大国之间。楚要夺取中原,还得把这些国家摆平。
楚国,北有晋,西有秦,两边受阻,最后是向豫东、鲁南和皖北发展。
楚国灭国最多,设过很多大县。如申公、息公、商公、期思公、析公、鄀公、郧公、蔡公、叶公、白公、鲁阳公、养公等等,都是灭国设县的大县之公。
东周楚墓,数量最大,年代序列和等级规格最完整。春秋早中期,楚国铜器与中原铜器区别并不明显。春秋晚期以来,才形成自己的鲜明特点。如鼎,一出就是三套:无盖大鼎(特鼎或偶鼎,自名鑐,用以烹牲)、撇耳平底鼎(列鼎,自名升,用以载牲)和三足外撇鼎(列鼎,自名矫,用以载牲,晚期腿变直)。缶分尊缶、浴缶。成对的尊缶多与成对的方壶、圆壶配套,浴缶与浴鼎、盘、匜配套。敦作圆球形(自名盏),等等,既有北方传统,也受群舒(如扁圆的浴缶)和越地(如撇足鼎)影响。(参看李零《关于楚国铜器的类型》和《楚鼎图说》,收入氏著《入山与出塞》,文物出版社二00四年版,271-342页。案:蠕,字形仍有问题。)
楚器与晋器,无论器形纹饰还是艺术风格都大不一样,大家在展厅可以比较一下。
古书有句话:“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这话本来是说,楚国不乏人才,但都跑到晋国去了,反而被晋国利用。可见晋楚争霸,晋在上风,楚在下风。
虽,古通唯或惟,属于通假字。如孔子有句名言,“唯酒无量,不及于乱”,本来应读“虽酒无量,不及于乱”,意思是说,虽然喝酒不限量,每个人酒量不同,没有统一标准,但至少有一条底线,你不要喝到“乱”,喝到丢人现眼撒酒疯——这话应该挂在每个饭馆,送给每个酒徒。
大家都知道,岳麓书院有个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据说出自袁名曜。袁是湖南宁乡人,当过山长。他是反用《左传》之典,故意把虽读成惟,意思是说,就咱们楚地最出人才,人才济济,全在这儿了。
近代,风水轮流转。湖北、湖南出人才,山西比不了。但当年,山西不光是个出人才的地方,而且是个吸引人才的地方。
山西人,古称晋人。阎锡山,人称“阎老西儿”。咱们有个外号,叫“山西老西儿”。为什么叫“老西儿”?不光因为咱们是山西人,据说还跟咱们山西盛产醋,山西人喜欢吃醋有关。古人把醋叫作醯,醯的发音正是西。方新芳说,醋,镇江、山西最有名,山西老陈醋比镇江香醋更胜一筹。当年我住中关村北区十号楼,跟方先生楼上楼下住邻居,他是研究工业微生物学的大专家。我请孙慰祖先生刻过一方印,印文作“上党老西”。
山西,近代有晋商,大家有个印象,善于理财。早期资本主义,都是靠抠门起家。不抠门,发不了财。马克思写《资本论》,对巴尔扎克写的老葛朗台很有兴趣。山西老人有个说法,省吃俭用,把嘴里的挖下,也要给孩子盖地方,所以大户人家的宅院非常漂亮。房子是不动产,古代值钱,现在也值钱。勤俭节约,本来是美德,但人家有个印象,山西人都是老抠。现在,房子太贵,贵得不得了,你就是再抠,也抠不出个房子来。
楚人,现在多指湖北人和湖南人,很少指河南人和安徽人。
湖北人有个外号,“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北京有家饭馆,专做湖北菜,就叫“九头鸟”。
“九头鸟”是什么鸟?古人有鵩鸟、鸧鸆、逆鸽、糜鸹、鸱鸮、鸺鹠、渠逸鸟、鬼车鸟等不同叫法,大概是猫头鹰的一种。猫头鹰都是半夜起来抓耗子,也叫夜猫子。俗话说,“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贾谊写过一篇《鵩鸟赋》就是讲这种鸟。古人的说法是“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夜猫子是很普通的动物,但古人讲九头鸟,有点神乎其神。相传此鸟长着十个脑袋,一个脑袋被狗吃掉,滴滴答答往外流血,叫声好像鬼车碾过,非常疹人。总而言之,这是凶鸟(唐段成氏《酉阳杂俎》卷十六、宋李防《太平广记》卷二九七引唐李德裕《玄怪录》、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后录》卷二九、宋洪迈《夷坚志·三志》壬卷三和《志补》卷四、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九、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六、明叶子奇《草木子》卷四下、明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卷八、明无名氏《天变邸抄》、明邝露《赤雅》卷下、明夏允彝《幸存录》卷上、明谢肇淛《五杂组》卷九、清谈迁《谈氏笔乘·赜动》、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回和第二十一回)。
我想,“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大概只是说,湖北人厉害,并不是说,见了湖北人就会倒霉。我跟很多湖北人都是朋友。
厉害不一定都是坏词。比如现在的流行语,厉害了什么什么,就多半是当好词。
楚人厉害,古代就如此。张良曾说:“楚人剽疾,愿上无与楚人争锋。”周勃也说:“楚兵剽轻,难于争锋。”
当年,晋楚争霸,楚人来势汹汹,咄咄逼人,晋文公是“退避三合”以报之。
晋景公时,伯宗有言:“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左传》宣公十五年)“天方授楚”见《左传》桓公六年,春秋早期,随国的季梁就这么讲。可见春秋时期,楚人风头正健。
但楚人都这么一股劲吗?不一定。
楚国出道家。道家最反对的,就是争强好胜出风头。司马谈《六家要指》说,道家的特点是“去健羡,黜聪明”。
当然,我们不要以为,一说楚人,就一定指湖北、湖南人,道家都是湖北、湖南人。其实,老子、庄子是河南人。河南也出思想家。晋楚争霸,河南人最倒霉。倒霉的结果是出了一种哲学。贾谊是洛阳人,他的《鹏鸟赋》就是讲这种哲学。毛泽东有诗,“贾生才调世无伦”。
什么地方的人都多种多样,不能一概而论。我们不要以为楚人个个喜欢争锋,也不要以为晋人全都喜欢吃醋。
二0一八年二月二十一日写于北京蓝旗营寓所
作者:李零
来源:《读书》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