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真的不容易。
——国馆编辑部
“周伟光医生,请你立即休息!”
收到强制休息的通知单时,外科医生周伟光已经连轴转了好几天。
开医嘱、写病历、做手术……
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之下,他烧到了39.5℃。
令人心疼的是,为了病人,他硬扛着虚弱的身体继续工作。
和他一样扛着的,还有不少其他的医生。
这是上个月流感季节高发时期的医院,也是很多医院的常态。
不知不觉中,过劳与医生挂上钩,再也分不开来。
于是,不少医学生被这一现象吓退。
《半月谈》的一次采访中曾给出这样一组数据:我国每年培养60万医学生,但从医的仅有10万。
细思极恐,残酷数据所透露出的,其实是当前医生的窘境。
01
/窘境之后,累垮的医生/
一直以来,谈及医生,很多人总是冠以白衣天使之名,大加赞赏,在人们的神化下,医生成了人人向往的理想职业。
却很少有人知道,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是咬碎牙关的坚持。
很多医生因为过劳工作,都患有大大小小的职业病,可没有办法,他们还是得硬着头皮扛着身上的重责。
长此以往,当攒足了病痛,悲剧便相继发生。
去年八月份,对湖北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而言,是一个沉痛的月份。
6号早上,46岁的万医生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科室安排工作,一个上午的时间,他得完成7台肠镜手术。
然而那天,在为第二个病人治疗时,万医生突感不适,可为了病人,他还是强忍着完成了手术。
他自己都没想到,这一忍,要了自己的命。
被护士察觉到异样时,万医生已经躺在椅子上,奄奄一息。
不幸的是,经过30个小时的抢救,心肌梗塞的他还是离开了人间。
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与他紧张忙碌的工作密不可分。
万医生几乎全年无休,每天一大早他就得到科室,查房、安排工作、做手术,有时候忙到连午饭都忘记吃。
下午也是一直做手术直到晚上,经常忙到很晚才能下班,若遇上急诊病人,则更得延迟下班时间。
这样紧绷的工作状态,万医生一坚持就是20多年。
来源 | @湖北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而这,也是绝大多数医生的真实写照。
我一个曾经当医生的朋友告诉我,他每天的日常就是:
早上6点多起床,8点交班,查房,9点开医嘱,然后写病历,12点吃完午饭后继续写病历。
日日如此,年复一年。
相较于他,其他医生的工作量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
悄无声息中,“累”成了医生另一个代名词。
艾瑞网有一个调查报告表明,近八成的医生一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绝大多数医生的作息、饮食都不规律。
来源 | 艾瑞网
这般超负荷的工作,也意味着透支自己的身体,所欠下的债,终有一天会以更加惨痛的方式还清。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见证过无数猝死事件的医生,正成为猝死高发群体。
残酷现实摆在眼前:从立志成为一名医生开始,劳累便常伴左右。
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临,医生们真的不敢想象。
02
/正提心吊胆的医生/
对于医生而言,身体上的劳累尚且能克服,难的是心理上的疲倦。
为了让患者尽早痊愈,医生们都会拼尽全力,寻找最优的治疗方案。
可医学在病魔面前也会显得苍白无力,受限于当前的医疗水平,有时医生也很难将病人从死神手中拉回。
只是对于病人乃至家属而言,他们往往很难理解,这也导致很多医生越来越无奈。
一如前不久的闹得沸沸扬扬的聊城假药案。
去年4月,聊城肿瘤医院的主任医生陈宗祥收治了74岁晚期癌症病人王某。
在尝试了所有国内抗癌药都没有明显疗效后,心疼病人的陈医生推荐了一款国外抗癌药并让其自行购买。
而后在王某女儿王玉青的恳求下,陈医生介绍了同院有购买方式的其他病人给她。
在服用那款国外抗癌药后,王某有所好转,王玉青便再度购买了一瓶。
可好景不长,11月份的时候,王某意外去世。
令人没想到的是,王玉青随之翻脸,将“开假药”的帽子死死扣在陈医生头上,多次到医院进行医闹。
彼时,网上舆论四起,一众对医生积怨已久的人敲着嗜血的键盘,一遍又一遍声讨着无辜的陈医生。
事情发酵没多久,陈医生被开除主任职务并暂停执业一年,随后还被带走调查。
尽管后来被证实无罪,可这样的打击已经让他变得愈发憔悴,从出事至今一直没睡过一个好觉。
而他也做出了一个让人心痛的决定:不再从医。
来源 | 北京青年报、头条新闻、山东公安
我很清楚这对于医学界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但我更明白这样的决定真的是无奈之举。
如他一般无奈的,其实还有450万个如履薄冰的医生。
他们“一脚在医院,一脚在法院”,正提心吊胆地苦撑着救死扶伤的梦想。
03
/野蛮生长的医闹/
为实现梦想,有的医生赌上了自己的名誉和职业生涯,而有的却赌上了自己的生命。
很多时候,当自己心力交瘁拯救的患者倒下,那种挫败与自责,医生比谁都要强烈。
可不解的患者家属往往被悲伤与愤怒冲昏头脑,医闹悲剧便由此拉开帷幕。
时间拉回2013年10月25日,对很多人而言,这天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
但对于温岭的王云杰医生乃至中国医学界而言,是一个重大转折点。
那天一早,王云杰医生像平常一样来到诊室,已经有几个病人排队等候。
他没想到,等待着他的,还有一场噩耗。
八点多,他曾经的一名病人,连恩青来到诊室,带着一把榔头和尖刀。
众人慌张的喊叫声中,被敲了三下榔头的王云杰医生逃了出去。
不幸的是,杀红眼的连恩青追上了他,一把尖刀重重插进了他的心脏。
两个小时后,47岁的王云杰医生经抢救无效离世。
两年后,连恩青被执行了死刑。
从此医患关系,就被撕裂了。
之后几年的时间里,人们才逐渐意识到,那场杀医案偷偷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2017年6月,山东惠民县刘某在手术后突发不适死亡,之后大量医闹人员到医院闹事,在重症病室烧纸钱,甚至围殴医务人员,造成10人受伤。
来源 | 齐鲁晚报
2017年12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一名女医生被患者持菜刀砍伤头部,伤口长达10厘米。
来源 | 成都商报
2018年9月,中医科一名医生被患者连砍数刀,造成头部及面部受伤。
来源 | 新京报
以上种种,无不是在医生受创的身心上再度划下沉沉的一刀。
可怕的是,这些还只是冰山一角。
04
/不成正比的待遇/
可能有人会觉得,医生所遭受的压力如此之大,必定能换来不菲的报酬。
答案是否定的。
我那个曾经当医生的朋友告诉我,尽管他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但收入远没有外界想象中那么高,甚至有的医生还入不敷出。
离开医院那天,他和医院中的几个病人道了别,有人问他以后还会回来吗,他点了点头。
其实他比谁都清楚,他再也不会回来了。
那天,他在朋友圈发了一句“对不起,我没办法了。”
是啊,他没办法了,多少医生也正和他一样过着拮据的生活,他们真的没办法了。
在别人早早月薪过万的时候,他们还在拿着几千块的工资,焦头烂额盘算着这个月的开销。
你可能还不知道,学医所耗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其实都非常高,所以这样的待遇其实是不成正比的。
这般糟糕的待遇,往往成了压死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于是,当救死扶伤的梦想开始幻灭,他们便开始一场场与自己的抗争:
转行或坚守。
05
/十分紧缺的医生群体/
兴许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去医院排队两小时,看病几分钟。
可能你会觉得医生敷衍,但真的不是。
因为在你身后,还有很多和你一样,排着队焦急等候的病人。
医生所能做的,就是以最短的时间,给出最好的治疗方案。
从这可以看出,当前医生数量并不充足。
医学杂志《柳叶刀》曾公布一项研究:
2005年至2015年期间,470万医学专业毕业生里,仅有75.2万人完成了医生注册。
25~34岁医生比例从31.3%下降至22.6%,60岁以上医生比例从2.5%增加至11.6%。
也就是说,多重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成为医生了。
造成这一结果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年轻医生的不信任。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去相信一个毫无经验的年轻医生。
于是,一个怪异的现象在全国弥散开来:
拥有丰富经验的医生诊室门庭若市,极少经验的医生则鲜有人问津。
而这导致的后果就是成熟的医生每天连轴转地工作,年轻医生却得不到实质性的成长。
长此以往,有丰富经验的医生越来越少,熬不住的年轻医生纷纷开始转行。
“看病难,把病看好更难”的问题便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表明,我国儿科医生缺口达20万左右,病理医生缺口达10万,全科医生缺口达18万。
平均每10万人口拥有1.49名精神科医生,每一万人拥有0.5个麻醉医生。
数据透露出了一个可怕的现实:医生群体十分紧缺。
细思极恐,当种种悲剧接踵而至,待遇愈发不良之时,百万医生从业者将消失于这片神州大地。
而我始终不敢想象那么一天的样子。
06
/紧缺趋势,我们可以阻止/
自古以来,医生这一职业总是被寄予厚望。
也因此,在我们眼里,每一个医生都必须是高尚无私的圣人。
其实我们都忽略了,医生与病人无异,都是有血有肉,会哭会痛的普通人。
我知道,每一个行业都会有形形色色的人,医生行业也有一群拖着后腿的人。
但我也知道,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不少医生依旧坚守着一颗滚烫的为民之心。
每当我想到还有人在黑夜之中负重前行,苦苦为我们守一盏明灯,光想想就已经热泪盈眶。
我清楚知道自己无法做到这般,为无数绝望之人带去希望。
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该去辜负为我们带来希望的人。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我们所要做的首要一点是不神话医学。
《人间世2》中有这么一句话:医学永远只是一个比例,而不是一个承诺。
要知道当前的医疗水平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高,有些疾病依然没有攻克,一定不要觉得有病找医生就万事大吉。
其次,我们还应当给予医生足够的信任,配合着他们的工作,齐心协力之下,才能更快驱赶病魔。
再者,面对生命的离开,不要过分苛责医生,他们亲眼看着自己病人死去,其实比我们还要无奈,所以千万不要把所有责任推卸给他们,其实他们真的很尽力了。
最后,当好的医生遭受恶意攻击时,希望我们能发声的发声,能帮忙的帮忙,尽我们所能去捍卫这一群体。
也希望医者能关注多点患者的无助,带着初心去善待每一个患者。
唯此,过往医生群体被撕扯开来的伤口才能逐渐愈合。
07
我想一定会有人有所疑虑:当前医生们糟糕的处境真的有那么容易变好吗?
我也曾无数遍这样问我自己,答案是很难。
而这也正是我的担心所在,我害怕有那么一天,医生行业就此消亡,我们有病无处可医,只能静静等候死神降临,该多么糟糕。
所以,此刻的我只愿每一个人都尽自己所能,为眼前的医生窘境作出一点努力。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我始终相信,每个人所做出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都一定能让这糟糕的医生处境得到改善。
哪怕只有一点点。
尽管这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可你看到那张周伟光医生的强制休息单了吗?
所谓世间,不正在变好吗?
参考文献: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
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17》
艾瑞网《2017年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丁香园《我不是累了,是燃烬了 | 中国医生职业耗竭现状》
纪录片《人间世2》
《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MedSci《悲痛!又一名医生猝死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
/今日作者/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