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作为中国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如何看待她的是非功过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关于她的故事在书籍、电影、电视剧等文艺作品中经常出现,大家都耳熟能详,然而对她在执政期间,功过是非的评价,我们却知之甚少。至古到今对武则天的评价很多,但都是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对于她在历史中的作用难以定论。为了更好的深入了解武则天其人以及她对历史的贡献,让我们借助于历史资料和史学家们的各种评价进行分析,以做出客观的判断。

武则天,名曌,山西文水人,公元六二四年(唐高祖武德七年)出生于长安(今西安)。贞观十一年(638年)被选入宫,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李世民死后,武则天被唐高宗李治所纳,永徽六年(655年)封为皇后,由于高宗身体的原因,武则天开始参与朝事。光宅三年(684年),武则天先后废掉她的两个儿子——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改唐为周(史称“武周”),亲登大宝,自己做了“大周”皇帝,直到神龙元年(705年),被迫退位。

?

图1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 ,即唐高宗

对于武则天这样一位历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自然是后人关注的焦点,评论颇多。许多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都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发表不同的看法,各执一词,褒贬并至,众说纷纭,毁誉不一。历史上对武则天是如何评价的?我们又应该怎样重新认识武则天,从而对她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对于武则天的身后之事,历史上多有议论,从两宋开始热议,至明朝更甚。随着“宋明理学”的扩大发展,男尊女卑思潮逐渐泛滥,对武则天的评价如江河日下,越来越低。大部分书籍和文章说武则天是“牝鸡司晨,秽亵皇后”、“残忍暴戾,阴鸷好杀”、“任用酷吏,荒淫无道”等等,只有极少数认为她“从宜称制,仗义当责”,出现了几乎“一边倒”的倾向。到解放前三、四十年代出版的《中国通史》、《隋唐史》等书刊还有“武韦之祸”、“武后之乱”的大量章节出现,把武则天同韦后之乱联系起来,一并批判。尽管有些文刊为武则天说几句公道话,也总是被受到指责甚至攻击。总之,对武则天的评价,没有根本的改变,结论仍是“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历史罪人”。

?

图2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近几十年史学家摆脱了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开始从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看其是否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为重要依据,来重新评价武则天的历史地位。这样人们对武则天就有了新的认识,对她的看法发生了重大变化,肯定者居多,褒奖占了主流。认为她“在历史上 起到了积极作用”,“是一个刚强机智的女政治家”,在郭沫若、范文澜、吴晗、翦伯赞、尚钺等著名史学家的书、文中,都明显地反映出了这种观点。

我们盘点一下,纵观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大致分为否定和肯定两种。

第一种观点为否定。认为:武则天以阿谀奉承的手段骗取信任,当上皇后,掌握朝政大权,又培植党羽,建立宫廷奸党集团,用两面派的手法扩大权势,消灭异己;任用酷吏,实行恐怖政策;崇信宗教,愚弄人民;失掉安西四镇,危害国家统一等等,总之,说她的上台是“历史的一次逆转”,“全面倒退”,使“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比两汉、明清等朝都要推迟三、五十年”。结论是:武则天有过无功,是一个被否定的历史人物。

第二种观点是持肯定的态度。认为:武则天继承了唐初“贞观之治”时“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治国基本方针,实行重文轻武,休养生息的政治策略;重视农业生产,奖励农桑,兴修水利,薄赋轻徭,体恤民情,使社会经济大幅度上升,人口增长迅速。同时认为,武则天在巩固封建国家边防,改善唐朝边疆民族关系方面做了不少有益工作;她还保持了太宗时期的纳谏作风,对缓和当朝的阶级矛盾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总之,武则天在当任期间,继承和发展了“贞观”以来的社会经济,并有所发展提高,为全唐盛世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

图3 武则天手迹《升仙太子碑》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基本了解了历史上对武则天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对她的评价,现在虽然趋于统一,但对于有些问题仍存在颇多的分歧和争议,争论至今仍在进行。笔者认为,对于历史人物,特别是对像武则天这样的历史名人,我们一定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充分考虑其所处的历史时代及政治背景,一分为二的进行公正评判。最重要的是,把是否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来衡量其一生的作为。使用这样的方法,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才是科学公正的。持这种的观点,从近代发现的资料,和史学家对武则天的评价来看,她的功要大于过,是一个被肯定的历史人物。得出这个结论,对武则天来说是比较合理而不失公允的。

在肯定武则天的同时,必须指出,她毕竟是一个封建时代的专治君主,是人民的统治者和地主阶级最高政治代表。对于她任用酷吏,大肆杀人,崇尚佛教,愚弄国人等行径必须给予深刻地批判。

?

图4 乾陵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

近代,虽然对武则天持肯定态度者颇多,但是还有一些史学家存有不同观点,这也无可厚非,历史的真相就是在不断挖掘,不断研究,不断探讨,不断发现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来的。对于武则天在执掌朝政五十年的时间里,究竟使唐朝社会是发展还是倒退这个问题上,至今还没有达成一定的共识,仍然还在探索和争论之中。我们相信,在史学家和广大史学爱好者的不断的努力探索、研究之下,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一个真实的“武则天”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正是:

千古历史人物中 忠奸善恶后世评。

功过是非怎定论?为国利民才英雄。

文:穆炳森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