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衰落,更多是一种心理感觉?

美国的衰落,更多是一种心理感觉?

时隔一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登上联合国大会讲台。他鼓吹道:“美国经济从未如此繁荣。自我当选以来,我们的财富已经增加了10万亿美元。股市正在历史高点,申领失业救济的人创下50年新低……我们增加了400万就业岗位,其中50万是制造业。我们通过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税务减免和改革……我们为军队提供了创纪录的资金—今年是7000亿美元,明年是7160亿美元。我们的军队将很快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强大。”

这让笔者想起哈佛大学约瑟夫·奈教授2016年出版的《美国世纪结束了吗》一书。在讨论未来世界秩序时,约瑟夫·奈先论述美国没有衰落,然后分析欧洲、日本、巴西、印度等地区对“美国世纪”会否有冲击,最后才开始论述中国。在此基础上他得出结论,就是中国的崛起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远不能标志美国世纪的结束。

从特朗普列举的数据也能看出,外界所谓的美国衰落,更多是指世界范围内美国之外国家的实力增长,是美国的“相对衰落”,而不是内部恶化的“绝对衰落”;或者如约瑟夫·奈理解的那样,所谓的美国衰落更多是一种心理感觉,与地缘政治分析无关。

“美国世纪”依然存在?

虽然美国的工业实力在19世纪末就已领跑世界,但“美国世纪”一词是在1941年由创办了《时代》等周刊的亨利·卢斯提出来的。他提出这个词的用意,就是呼吁美国走出孤立主义,参与世界秩序的缔造。

随后美国的表现就是参与二战,在战后主导建立了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等一系列世界政治经济的公共治理产品。战后涉及欧洲重建的“马歇尔计划”,也是在美国主导下建立的。这一套世界秩序,一直延续至今。

与英国主导世界秩序的时期相比,美国主导世界秩序时的自身国力更为强大。在二战后初期,美国的生产总值占到了世界的一半。随后到1970年代,随着欧洲的复兴、日本的发展,美国的生产总值降到世界的1/4,但仍然是超级大国。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且,英国主导世界秩序时倚靠的是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地,而美国依靠的是全球范围内的盟友。

对于美国当下存在的问题,约瑟夫·奈教授在书中也坦率承认,但是他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角度对美国的实力做了全视角分析,试图让读者明白美国实力的强盛。

经济方面,书中在分析中国经济与美国存在的差距时说道,排名前25位的全球性品牌中有19个是美国的品牌;全球性跨国公司中,500强中的46%为美国人所拥有。针对中国被冠以“世界工厂”的事实,约瑟夫·奈用了一句话形容中美的差别:“贸易额出现在中国的数据里,附加值却显示在美国的数据里。”

军事方面,书中正视了中国军力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不无自信地提到,中国军事建设的投入,要到这个世纪中叶,才有可能达到美国的水平。书中这样介绍美国的军事实力:“美国海军的规模相当于随后的17个国家海军的总和,不仅如此,美军还拥有空中优势,在太空和网络空间技术中领先,甚至美国的军事预算为全球军事预算总和的近一半。”

而且,关于军事,书中还提到了美国目前无国可比的实力:盟国、海外基地、远程物流,以及远征经验。在这一点上,美国独占鳌头,也是值得我们国人冷静思考的。

外交关系方面,约瑟夫·奈指出美国因关系网和盟友而处于更有利的地位,美国有60个条约盟国,而中国一个也没有。但是,约瑟夫·奈在书中也承认,现在世界上很少有国家想刻意针对中国;恰恰相反,尤其是在亚洲,很多国家认识到,虽然政治上可能还需要依赖美国,但经济上需要靠中国。

他者眼中的中国

约瑟夫·奈在书中对美国政治遇到的问题论述不多,他认为美国社会的问题在于不平等和培养未来劳动力,而最大问题与政治体制有关。他担心受困于政治对峙的政治体制能否应对美国未来的挑战。

约瑟夫·奈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软实力三个角度,来观察分析当下的中国。

经济实力方面,中国当下GDP虽然回升至全球前列,是贸易数字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人均收入也排在后面,属于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军事实力更是处在追赶之中,无论是全球布局,还是投放能力,乃至经验等方面,均与美国有较大差距。书中有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在累积的现代军事装备储量上,即使不计入美国的盟国,美国对中国也至少保留着10:1的优势。

软实力方面,约瑟夫·奈认为要分三个层面来分析:文化、价值观和外交政策。他认为美国显然做得更好,而且主要由美国的民间社会完成。书中举了美国高校,还有美国的好莱坞。在这一块,中国已经起步,但仍处于落后状态。

不管怎么说,中国在崛起,要不约瑟夫·奈不会在书中单辟一章讲中国,并且谈论美国对中国崛起应该采取的战略姿态。不同于美国的鹰派,约瑟夫·奈说不可能形成一个反中国联盟,他主张要拥抱中国的崛起。他总结了之前美国政府采取的“整合加保险”的策略(中国被迎进世贸组织,但美日重修安保条约防范中国势力扩张),也认为与中国更为广泛的议题合作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础,也是面对中国崛起时的应有态度。

对未来世界的畅想

约瑟夫·奈在书中肯定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发展是“美国衰落”的题中之义,然后他对欧洲、日本、巴西、印度等的未来,做了一番畅想。

书中承认欧洲是与美国处于同一经济层面的竞争对手,但是欧洲的问题在于人口的老化、内部民族认同的多元化、实力的转换能力较差。用约瑟夫·奈的话说,评价欧洲未来发展的关键是,欧盟能否发展出足够的政治和社会文化凝聚力,从而在广泛的国际事务中作为一个整体而行动,还是将继续保持一个由不同民族、政治文化和外交政策的国家所组成的有限联盟。他认为,在上述问题的制约下,欧洲不大可能成为美国的挑战者。

日本的人口问题老化严重,日本的种族中心主义削弱了它的软实力。日本与邻国中国的关系,对日本的发展也是一个影响。

不同于如今流行的唱衰俄罗斯,约瑟夫·奈一方面认同俄罗斯严重依赖能源出口而导致的困境,包括在国家战略上采取机会主义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他也清醒指出,俄罗斯有着优良的军工生产能力,它剩余的核力量、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网络技术方面的技能、邻近欧洲、与中国结盟的可能,都是俄罗斯未来给美国制造麻烦的可能基础。当然,他也从历史角度分析了中俄结盟的问题与隐患,阐述了他认为中俄真正结盟的困难所在。

虽然印度有着良好的信息经济基础,有着庞大的军力资源,软实力方面也有一定的发展,宝莱坞所制造的流行文化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印度的军事力量也很强,但是,印度11亿人口仍有大约1/3生活在赤贫之中,人均收入是中国的一半,中国95%人口扫除了文盲,印度才63%。其实,笔者看过福山对印度的分析,认为印度更大的问题是它的种姓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一个强大统一团结、充满活力的印度社会就不可能。

虽然巴西领土3倍于印度,2亿人的90%扫除了文盲,人均收入达到1.2万美元,2016年奥运会也是在巴西举行,但是其中暴露出的腐败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也和世界杯新闻一样广为人知。除此之外,巴西的创新严重不足,里面有个数据:韩国人口是巴西的1/4,但是登记的专利是巴西的30倍以上。外交政策方面,巴西也是问题多多。因此,巴西未来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

在对可能的挑战者一一做出提纲挈领的分析后,约瑟夫·奈得出结论:美国世纪仍然存在,衰落也是相对衰落,美国仍然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对此,我们也无需带着意气去急于否认,正视和美国的差距,找出问题,迎头赶上,中国世纪才有可能早一点到来。

作者:李跃华
      来源:《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