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为什么会变成一种煎熬
丈夫提出搬出去住,是从半年前开始的。
之前我们一家三口跟我父母一起住,方便照顾小孩。我爸妈的房子有两百多平,五个人住不是很挤,就是我妈经常唉声叹气:你老公怎么这样呢?
他也没做什么过分的事,无非就是东西买得多,带小孩的思路跟上一辈不一样。我能理解他,如果我跟公婆一起住,搞不好第一年就要离婚。
最近随着小孩要准备幼升小考试,老公出去住的呼声越来越高,理由是外公外婆太宠小孩,影响小孩的学习发展。
恰好今年开始收入尚可,房子买不起,但是租房基本可以负担,于是我痛快答应,那就搬家吧。
深夜点开各类租房APP,看到凌晨三点,忽然间后悔莫及。要不是看了外面的世界,我都不知道我爸妈这套普通小区住宅竟然这么完美。
前一阵《上海女子图鉴》热播,女主角声称只有住在梧桐树下才是真正的上海,于是搬进了老法租界的黑石公寓,九十多年的历史保护建筑。这种房子以前一般都是给外籍人士住的,保养良好,装修风格雅致,一般80平米的房租一万左右,适合一家人住的公寓大概在两万左右。这就是梧桐树下的上海的代价。
而且幼儿园的最后一年,为了孩子,我想在离学校最近的地方租房子。于是按照地图找房,只有不多的选项了。在城乡接合部,房子的状态跟城里完全不一样,要么是别墅,要么是普通小区的普通民房。
前者的豪华装修让我眼前一黑,里面有从没用过的壁炉,一看就是搁灰主力军的水晶大吊灯,仿制的世界名画,床头镶钻的粉色公主床,一时让我精神有点错乱,住在这样的家里,每天要是不开门宴客,如何凸显这种尊贵气质?更让我想起当年跟着别人进了KTV豪华包间的局促。
普通公寓价格相对低廉,三室一厅基本四五千块能搞定,但这些号称温馨装修、婚房出租、业主自住的公寓里,堆满了房东不要的各种破烂——看起来根本不想坐下去的沙发,使用过多年的床垫,完全不配套的桌椅板凳。
估计房东都是这么想的:租房子住的人,配那么好的东西干吗?
一年前我妈出租她自己一套小房子,我爸把家里用了8年的洗衣机,搬到那套精装房里,家电家具要配套,至于质量怎么样,有的给你用就不错了。没错,房东对租客有种施舍的态度,好像准备什么东西,都是人情。
当时我好不容易说服爸妈,要想高房租,就得置办全新家电家具。后来那套房子比小区同等房型月租金只贵了500,我爸龇牙一笑:你还是年纪轻。
有个朋友给我出了个主意,他是个画家,曾经租下一套便宜的毛坯房,签好5年合约,自己装修。他建议我也去弄个便宜的毛坯房,按照自己意愿装修。普通人跟画家还是不一样,对于住房,根本没有上升到艺术性,我只想要个舒适明亮的家,可为什么非要自己操心置办呢?明明要求也不高。
我断然否决了这个提议,家里有小孩,如果重新装修起码要散半年味道才能入住,我为什么要折腾呢?
想到几年前自己一个人在北京租房,看过的房子都不如现在我看的任何一套,但当时觉得能住下来就好了。多年后才发现,原来人可以变得这么挑剔。
出门转了一圈,再回到父母家,我猛然觉得这套以前怎么看都不入眼的民宅舒服极了,没有夸张的装修,没有各种破烂,布局合理,南北通透,关键是还不用花钱。
现在只剩下一个办法,改造丈夫的思想,说服他不要碰到困难就逃避,要努力搞好家庭关系才对啊。
租房为什么会变成一种煎熬?
想到几年前自己一个人在北京租房,看过的房子都不如现在我看的任何一套,但当时觉得能住下来就好了。多年后才发现,原来人可以变得这么挑剔
来源:《博客天下》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