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明被焚毁会发生什么?

精神故乡欧罗巴亦已自我毁灭

1942年,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遗书中写道:“与我操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罗巴亦已自我毁灭”。他在巴西自杀,远离他那空气中都弥漫着音符的家乡维也纳。

对他来说,“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最崇高的财富”,可迫使他远离家乡的法西斯正在全世界气焰嚣张,反法西斯的势力当时正在逐渐被挫败,一时看不到胜利的曙光,这可能是他绝望的一大原因。

他所提到的“精神故乡欧罗巴亦已自我毁灭”,可能早在他逃离欧洲之前就发生了。如果非要给出一个确切时间的话,那就是1933年5月10日。那一天,茨威格以及很多作家的书在歌剧院广场被付之一炬。

对于这件事,茨威格是这样写信给友人罗曼·罗兰的:“亲爱的朋友,我今天要告诉你,5月10日是光荣的一天,因为我的书在柏林劈柴堆上被焚烧了,就在我曾经当着千人的面做过报告的那个大学面前。”

烧掉的又何止是茨威格的书呢?某种程度上,那一天在歌剧院广场烧毁的书的作者确实是“光荣”的,看看这次和后续的焚书作者名单就知道了:卡尔·马克思、海因里希·曼、托马斯·曼、卡尔·考茨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厄普顿·辛克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海伦·凯勒、艾里希·卡斯特纳、阿图尔·施尼茨勒、斯蒂芬·茨威格、埃米尔·路德维希、艾里希·雷马克等。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份名单里的作者有很多是犹太人,不难想到,这次公开焚书活动是在纳粹思想的指导下,通过纳粹的大规模介入而进行的。而焚书的日子,距离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还不到四个月。

到1938年,纳粹查禁18类图书,其中有4175本书。565名作者的所有著作都被查禁,这些作者大部分是犹太人。

1933年5月10日的焚书活动以及后续的查禁图书,只不过是纳粹在思想领域管控的一部分措施而已。

意外胜出的元首

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政治上遭受了耻辱,经济上也饱受困境。特别是在1929年大萧条爆发后,德国经济受到重创,失业率飙升。而当年的魏玛共和国政治上软弱无力,后来因为制度缺陷演变成了极端混乱,不仅让中小资产阶级感到难以维持社会秩序,连大资产阶级也害怕城市爆发革命,需要强力人物上台镇压工人运动,或是将国内矛盾以其他形式转移。

也正是经济危机后,原本掀不起什么波浪的边缘小党纳粹党的支持率才大大提高。希特勒对中产阶级讲维稳,对工人讲消除失业,对年轻人讲民族主义和复兴德国,一时间他原本的极端主义思想大受追捧。1930年9月14日进行的议会选举,纳粹党获得640万张选票,拿到了107个议会席位,成为仅次于社会民主党的第二大党。

社会民主党出身的总理赫尔曼·米勒发现难以得到资产阶级政党支持后,于1930年辞职,根据魏玛宪法第48 条的规定,在紧急状态下,总统可以不经国会多数议员的批准,颁布具有法律性质的“紧急条例”来行使职权。于是一战军官出身的德国总统兴登堡在1930年到1932年,先后任命了三任总理,这三任总理却都因为所属党派不能掌控议会绝对多数而行政不稳。议会各大党派互相拆台,总理无所作为,只能走马灯般更迭。

就在总理位置不稳的1932年,纳粹党大选中再度取胜,得到了全部608个议席中的230席,一举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尽管还不是占议会绝对多数,但希特勒已经有了挑战总理大位的资本。希特勒向总理大位发出挑战时,其他人也无法团结起来对抗他,兴登堡只能任命他为总理。魏玛德国的民主制度缺陷,将希特勒送上了总理宝座。

纳粹上台后,在文化领域的控制,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很快就开始了。

犹太人的极端理性主义时代已经结束

毁禁图书的活动一开始是由支持纳粹思想的大学组织发起的。很多年轻的德国大学生认为,犹太人的思想和文字在毒害德国思想,污染德意志民族,要把犹太作家的作品从德语作品中清除出去。

后来纳粹党介入了焚书活动,并将这次活动搞成了一次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仪式。

整个过程仪式感很强:成千上万的学生举着火炬走向歌剧院广场,点燃那里堆积的高大柴垛。另一侧则有汽车队伍在广场边缘,学生们从汽车中取出图书,扔进点燃的柴垛,围观的数万人爆发出阵阵欢呼。

有学生代表在现场发表演讲,称焚毁犹太人著作的原因是“犹太人在知识方面很有力量,但在血统方面非常软弱……他们无法理解德意志思想的存在,也不尊重它,因此,势必对德意志精神产生危害”。

另有学生在现场播报被焚毁图书的作者为何对德意志思想有害。比如马克思和考茨基宣扬阶级斗争和唯物主义,弗洛伊德的“害人精神分析学夸大无意识冲动的意义”,海因里希·曼“堕落和道德败坏”,埃米尔·路德维希“在文学方面的卑劣行径和背叛祖国”,艾里希·雷马克“出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士”等。

宣传部长戈培尔亲临焚书现场发表讲话,宣布“犹太人的极端理性主义时代已经结束”,“当旧时代在火焰中毁灭,新时代将从我们心灵的火焰中诞生”。他在演讲最后还高呼:“让我们映着火光宣誓:帝国、民族、我们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万岁!万岁!万岁!”

在他演讲结束后,现场播放了歌曲《全民武装起来》,现场气氛被推向了高潮。

纳粹当局也很会玩,为了能搞个大新闻,对整个焚书过程通过广播电台进行了直播,并拍成电影在全国电影院上映。

密集的舆论攻势下,德国全国开始效仿焚书活动,93场焚书活动在全国各地出现,在慕尼黑,学生们们从大学图书馆搜出图书,举行火炬游行后焚烧,而另有5000名小学生参与焚烧马克思主义作品并被教育:“在观看大火焚烧非德意志图书时,也燃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他们在那里烧书,最终也将在那里焚人

除了焚书,纳粹对思想领域管控的其它措施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着。1935年,希特勒的《我的奋斗》被送给新婚夫妇,还作为教科书在德国学校使用。博物馆禁止展出犹太人的作品,禁止“低下的、不纯洁的”作品,只能展出表现雅利安种族优越的作品。

在教育领域,“种族科学、遗传以及基因科学”作为原则来教育学生,学校必须“始终如一地警惕日耳曼人中的外来血统,特别是犹太血统和黑奴血统,必须坚决防止它们的渗透”,“必须对学生说明种族退化的危险性”,向学生灌输“纯洁的日耳曼种族优越于其他民族”。犹太人和左倾知识分子在学校中被解雇。

纳粹当局亲自拍摄了宣传纳粹思想的电影,戈培尔对电影进行审查,禁止制作“非德意志”的片子,结果到了1936年,就连电影评论都成了非法行为。

“这只是一个前奏。他们在那里烧书,最终也将在那里焚人”,海因里希·海涅的名句在百年后不幸一语成谶。

任何怀疑包含对德国有害思想的图书都会被审查,这些思想的同情者也会遭受迫害,有人会无声无息地消失,很多人则不得不预先销毁这些图书。

1938年,希特勒将国内超过1.2万名波兰人驱逐出境,后来对犹太人的暴力恐怖活动也愈演愈烈。1938年11月9日,柏林爆发了对犹太人的暴力活动,暴徒砸碎商店橱窗,抢劫商店财物。一整天后,至少91名犹太人惨遭杀害,几乎所有的犹太商店都被破坏。戈培尔承诺“会制订更广泛的反犹太人的法律,以解决犹太人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使德国的犹太人状况与大众的反犹太情绪一致”。

那就是当时德国的氛围——以爱国为名,对犹太人随意施暴都是没有问题的。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对犹太人有组织有计划的种族灭绝完全不足为奇。

在历史的长河中图书必将是赢家

1933年5月10日的焚书活动,引起了作家们的关注。位列焚书作家名单的海伦·凯勒给德国学生写了封公开信,称:“如果你们认为思想可以杀死,那么你们丝毫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过去的暴君经常这么做,然而思想同样在他们的强权中升起,最终战胜了暴君……你们可以烧毁我的书,烧毁全欧洲最优秀的人写的书,但是他们的思想已经通过千万种渠道传播出去了,并将继续鼓舞其他人。”

英国科幻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则在演讲中称:“书一旦印刷出来,就拥有了超过任何人的生命力,而且他们一直在发声,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在历史的长河中图书必将是赢家,愚蠢之人终被人们甩在脑后,理性的判决会对这些叛乱者的所有聒噪与咒骂进行清算。”

威尔斯后来加入到了“德国自由图书馆”的筹建中去。说来讽刺,德国自由图书馆位于法国巴黎,在1934年开放,它不仅仅保存了被禁作家的作品,还保存着研究和分析纳粹主义必不可少的作品,包括《我的奋斗》和纳粹报纸等,正所谓“我不认可你的言论,但我誓死保卫你发言的权利”。

但纳粹当局把这个图书馆看做对其权威的挑衅,是一个可怕的犹太阴谋,是犹太马克思主义阴谋的一部分,是散发着犹太人贫民窟恶臭的仇恨集会。但图书馆成员们依然组织阅读和讲座,举办展览,出版书籍和小册子,向全世界通报纳粹德国犯下的暴行,以及他们图书馆中保存的文化遗产所代表的另一个更好的德国的存在。

1940年纳粹德国占领巴黎后,德国自由图书馆被移交给了盖世太保。有说法称早在巴黎沦陷前,德国自由图书馆的图书便被没收并转交给法国国家图书馆;另有说法称,德国自由图书馆被纳粹保存下来,外国人不得借阅,只有德国人可以查阅。

事实真相难以查证,但可以确定的是,纳粹德国在被占领区肆意破坏其他图书馆,没收纳粹所喜欢的图书和艺术品,将憎恨的图书付之一炬。巴黎的很多图书馆被迫直接闭馆,纳粹销毁了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近一半的图书,销毁了苏联5500万册图书。波兰的图书馆被要求按照纳粹的主张重建,消除不受纳粹欢迎的图书,补充受到纳粹认可的、为纳粹歌功颂德的图书。

枉把六经灰火底,桥边犹有未烧书

纵观人类历史,我们会发现焚烧图书、毁坏古迹的摧毁文化的行为比比皆是,与破坏文化相伴的还有对人身的摧残与迫害。

秦始皇烧毁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著作与列国历史记录,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诛;

基督教在埃及传播时主教煽动暴民摧毁了代表异教思想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分支塞拉皮雍神庙,并在后来导致了女科学家希帕蒂亚的惨死;

亚历山大图书馆后来在阿拉伯人占领亚历山大城后,被彻底摧毁,据传哈里发欧麦尔说“如果这些书与古兰经一致,我们不需要它们,如果这些书和古兰经冲突,就毁掉它们”;

西班牙征服美洲,逼迫玛雅人改宗,毁掉了大量玛雅书面文字,摧毁玛雅雕像,杀死玛雅贵族,使玛雅文字失传;

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崛起后,在当地屠杀民众,摧毁古迹和博物馆,这在《世间再无的文明奇迹:亚述女帝三千年的爱与哀愁》里有描述。

但是文明之光往往微而不灭,受到文明感召的人们自然会团结起来反抗,最终把文明延续下去。

苏联罗斯托夫市被占领期间,韦利奇金娜儿童图书馆停止工作,读者分别借走馆藏图书等财产,使它们得到成功保护;公共图书馆支援军队医院,提供文献,共同组织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员向伤员提供专门问题的文献、科普文献、自然科学文献,组织朗读会和讲座。

美国则积极募捐图书给军队,美国政府为军人免费提供了超过1.2亿册图书,战后大量二战老兵渴望继续教育,他们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许多难以忍受纳粹文化高压的欧洲科学与文化大师逃往美国,让美国的科学与文化在二战时期得到了质的飞跃,并为最终战胜法西斯主义贡献了巨大力量。

文明是烧不完的,而有人往往忘记这一点。我国古人很早就知道,文明不会被战胜,反而在更长的时间线上成为赢家,有诗为证:

诸儒坑尽一身余,始觉秦家网目疏。枉把六经灰火底,桥边犹有未烧书。

本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