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之光
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叫《浮出历史地表》,是讲现代文学史上的女作家们如何被看见。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书名给我印象很深,总让我有开天辟地的感觉,那些被压在历史身下的女人,黑压压的一片,开始像兽一样蛰伏着,被遮盖着,也不知道她们经历了什么,积年累月,突然就冲破了。
从黑暗里面涌出来,到了有光的地方,就这么豁亮了。被看见是第一步,就像娜拉始终要先出走,才有资格考虑出走之后怎么办这个问题。
2018年对于女性来说,作为群体的困境似乎不那么彰显。尤其是在铺天盖地的消费主义的狂欢中,女性作为消费主体被抬到了一个高度。在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生活方式的吞吐和反刍之下,人在困境上的一致性似乎压过了性别上的区隔。
但当一个个女性站出来的时候,露出身体和精神上的擦痕,才会提醒我们,所谓的一致性是多么的脆弱、笼统和面目模糊。
如果我们回忆2018年,2018年1月1日是一个值得记录的日子。在新一年的开始,毕业生罗茜茜实名举报北航教授陈小武,这是2018年国内me too最早也最成功的一个开始。
她的信里有一句话,请别辜负我们的勇气与期待。平静,坚定,不愤懑,这句话就杵在那,像一个地标。
用蒋方舟的话说,叫“随时准备好与之抗争”,这是她定义的勇气。所以,她在别的女孩站出来的时候,在公共平台讲述自己的经历,发声支持。最朴素的出发点是作为一个女性的愤怒,以及感同身受。
蒋方舟知道,她从此在作家身份之外,有了一个更鲜明的标签“被性骚扰者”。在中国的某些语境里,这个标签天然带有耻感。
标签不过是别人的目光,总比压在自己身上的沉默好。说出来,才不再会是压在心里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
我们选择蒋方舟作为2018年年度公众人物。站在她身后的是今年所有站出来的女性。她们选择了被看见,选择了把被侵害被侮辱这件事情,嚼碎了吐出来。在这些故事里,有无法直面之后惨烈的自戕,有陌生女孩在一场风暴里变成了互相支撑的命运共同体,也有说出来重新回到生活的风平浪静。性侵总是带着权力的影子,她们选择进入风暴,也承担了所有的后果。她们是寻常日子里的号角,是普通人里的任侠。
2018年,《人物》杂志的年度人物第一次全部选择了女性。《人物》杂志一直以来,一直在探索,在公共空间和家庭以及两性关系里,女性如何自处,以及如何去寻求自我的独立和自由。
这一年,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女性强烈的自我书写和叙述的欲望。她们渴望发声,不断去开掘两性关系的真相,在家庭、职业和人生的权利关系中去做女性独有的思考。成见不断去打破,即使还没有找到方向,她们也更愿意去质疑和摸索。
在《人物》的微信公号里,当我们去讲述一个女性的故事的时候,总是会引起激烈的回应,如同镜像,读者们在这些女性故事里看到了自己。她们会在留言区讲出自己的故事,以期找到同盟。
这一年,黄澜作为制片人,讲了一个失意的后宫故事。她努力想要把自己现实中对婚姻困境的理解放入《如懿传》里。在自己的人生里,她曾经想过相夫教子,但后来发现婚姻根本无法衡量一个女性的价值。最终是要脱离对他人的倚仗,自己去面对真实粗粝的人生。
姚晨,一个曾经被打上各种标签的女演员,最终发现了自己的不自由和根深蒂固的自我怀疑。如今经过岁月的拆解,她尝试着和曾经僵硬的自己和解。
在年度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自由和舒展。张弥曼,一个研究数亿年古生物的杰出科学家,她沉浸在那份孤独里,有着最让人着迷的纯粹和宁静。
向京,这个中国最优秀的女雕塑家,她依然向往着生命感,以此来对待衰老、无力和丧失。她说“我依然渴望有机会去深情”。
2018年的众声喧哗里,她们是让人心安的这个世界的支撑。
作者:张寒
来源:《人物》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