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海战中的通信兵
在记者采访过的,现住在天津的西沙海战参加者中,尚万龙参谋是唯一一个转业后仍从事了一段军事工作的老同志见面伊始,尚参谋拿出一张天津和平区武装部颁发给他的奖状,获奖原由是尚参谋任武装部长的水泥厂基干民兵,在1984年全天津市民兵实弹射击中,获得14.5毫米高射机枪组第一名,我的采访也正式开始
光荣入伍
我是1965年3月从天津市建材局入伍的,那时还没取消海军服(1964年8月,贺龙提议毛泽东认可,1965年5月31日全军取消了军衔和各军兵种的特定服装,一律穿红领章,红帽徽的65式军服,65式的海军服有檐的解放帽,呢制灰色军装,士兵服两个上兜,干部服四个兜)。穿上色的海军服,戴上蓝的海军帽(55式海军棉服是蓝色的),我心里真的挺自豪的。常言道:知足者常乐。心中高兴自然也干劲十足。我要努力工作,绝不能给天津卫的父老乡亲丢睑。
训练团往事
我们天津的新兵集结后,乘火车南下,来到南海舰队。新兵分配后,天津兵就我一个被分配到南海舰队水兵训练团。这个训练团是专门为南海舰队舰艇部队培训技术兵种的。这个地方还负责培训非洲友好国家的海军技术人员。能到这里,我也很自豪。训练团对外称4472部队,听老学长们讲原来的一把手是著名小说《林海雪原》中那位没有写明真实姓名,代号201的首长的原型田松,他是小分队参谋长少剑波的原型(曲波一该书作者)的顶头上司,当年为东北剿匪作了很大贡献。《林海雪原》书里那位绰号“坦克”的战斗英雄刘勋苍的原型刘蕴苍,当年也在南海舰队后勤部任参谋长,也是天津人,我多次见过他,他很热情,一见我就和我拉家常。后来《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的儿子曲垒垒,也走刘勋苍的“后门儿”,在南海舰队当了一段时间“编外兵”。
难忘的学前课
我们训练团驻在广东省东莞县虎门沙角。
正式开训的第一天,我们列队来到当年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池子旁,虎门之战为国捐躯的“义兵坟”和提督关天培壮烈牺牲的战场旧址。看着那些被英军炮火摧毁的炮台,抚摸着那一门门锈迹斑斑的老式火炮,听着海浪拍打着岸边礁石发出的轰响,我的脑海里回想着看过的彩色故事片《林则徐》中那些令人震撼的画面。林则徐义正辞严斥责英国领事义律、虎门提督关天培自杀殉国的情节,让我热血沸腾,不能自己。强烈的责任感激奋着我从军报国的热情。
学习本专业
在训练团我的专业是航信业务,要求一专多能。航就是航海,包括操船、识别海图、使用六分仪辨别方向等。信就是信号通信专业,包括手旗语、灯光、航海旗语、超短波报话机密语通信,这种用报话机通信使用的是密语(它是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组合起来的一种通信形式,因为保密性较差,所以限于较小的范围,如42大队各中队之间)。如汉字“我”的密语是2760(发音为两拐六洞),我艇为2667(两六六拐)。当领导有命令要下达时,通讯参谋就会把领导的命令编成密语,用报话机报出去。对方听到后,就会把密语译成日常语言(熟练的通讯兵一听就明白意思,不熟练的先记在纸上,分辨后再报告。而短波电台通信,则是译电员把命令编成密码交报务员发出去,他收到电报后,再交给译电员译成汉字呈送领导。译电员不会发报收报,而报务员又不懂密码,以防泄密,尚参谋的老战友张玉华参谋就是译电员)。训练团之所以设立航信这形式,主要是针对当时海军,尤其是南海舰队的船艇都很小的缘故。十几吨排水量的小船,编制不到十个人。不象现在这些几千吨的大舰,各个部门都有严格分工各司其职。
当时训练团除了航信专业之外,也有轮机等专业。全国著名的战斗英雄麦贤德就是我们训练团一大队轮机专业的,他提前毕业被分到汕头水警区的62型高速护卫艇上,正赶上那场8.6海战(1965年8月6日,南海舰队护卫艇部队在福建东山岛以东海面,击沉国民党海军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和小型猎潜舰“章江”号。8月17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接见作战有功人员)。
正式加入42大队
1965年10月,我结束在训练团的学习,被正式分配到驻在榆林基地的护卫艇(炮艇)42大队。当时我们的装备太差了,只有一条25吨的小炮艇,航速很慢,前甲板有一门单管的37毫米炮,后面有两座双14.5毫米的高射机枪。还有几条十几吨的小交通艇,航速也就七八节,另外还有几条老掉牙的登陆艇,油船、水船。我第一次正式出海执行任务就是跟随登陆艇给大洲岛运送物资的。
那时我们看73大队300多吨的苏制04型猎潜艇就很眼红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海舰队的旗舰是一艘缴获的原小日本儿的河防舰排水量只有一千多吨。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视察南海舰队时都登上过该舰。
42大队鸟枪换炮
我们42大队真正名符其实是在1966年。首先是我们大队长带人去大连红旗造船厂开回了10艘国产62型高速炮艇。当时台海关系很紧张,他们是晚上偷偷经过台湾海峡的。第二批两艘同型炮艇是我们去广州的黄埔造船厂接的。我们去时,船还没完全造成,我们也进厂学习。晚上我们住在黄埔军校对面的码头上,一艘据说是国父孙中山和宋庆龄女士曾经住过的趸船。这时“文革”已经闹起来了,有一天我们得知造反派要劫船,就连夜开回军港榆林了。
62型高速炮艇排水量130吨,前后各有一座双37毫米炮,左右两舷各有一座双25毫米炮,后面还有深水炸弹发射器。有的62型高速艇上还装有无后座力炮。62型艇采用M50高速柴油机,最大速度为32节,这在今天也是算快的。据说当时每条艇的造价是1.5吨黄金。我们都很珍惜这些“宝贝装备”。
62型艇编制为30余人。我们42大队的12条船,编为3个中队,每个中队4条。我们中队的4条艇舷号为602、612、681和691。
当然,现在这些船早退役了,“平津战役纪念馆”前广场有一条原来42大队的62型艇。我服役的那条艇后来被作为军援送给斯里兰卡了,是吊到商船后送去的,在他们那里可能还在使用吧。
“文革”乱事
我是1970年调到大队任通讯参谋的,那时极左路线横行,原来军队严格有序的规章制度全都被当作“莫须有”的罪名给废除了,有的甚至闹出天大的笑话。如指挥舰船在海上训练航行的简语信号,发出信号1就表示舰队成单纵队航行,信号2为双纵队航行,信号3为右横队(这是舰队开始投入作战常用的一种形式),用这样简语指挥很直白明了。后来也不知哪位造反派提出要用毛主席诗词代替。于是发信号1就改成了毛泽东的那句诗“一从大地起风雷”:信号2是“二十万军重入赣”,如此种种,弄得我们的信号兵是哭笑不得。据说空军飞行训练也用上了毛主席诗词来指挥。军舰的靠泊、编队训练、作战、阵位等是一个极为严密科学的体系。原来我们沿袭使用的是在世界各国,包括美国、苏联等国家海军长期作战训练中行之有效的条令基础上,结合我们国情、军情编制起来行之有效的各种条令汇编,在“文革”伊始就都被付之一炬。但乱搞了一阵实在不行,而且摔飞机、沉船等各种严重事故频发。万般无奈,只好又把那些劳动改造的“资产阶级反动军事学术权威”请回来重新编书。
我在大队的主要工作是和一个姓李的参谋培训新入伍的通信兵。由于“文革”的恶劣影响,我们南海舰队在虎门沙角的培训学校也被迫解散了。来的新兵都是理论和技能没有的“棒槌”,得我们一点点手把手地教。好在那时的兵很朴实也肯学。但有些先天因素很难克服,如南方人读汉语拼音n和1就分不清,其它拗口的普通话他们也学不来。我们干着急也没办法,所以只能选北京、天津、唐山等北方的兵培养。
42大队的战斗历程
我们42大队“兵强马壮”之后,开始出远海执行一些护渔、护航任务。当时我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即打击台湾国民党特务船。当时的确有一些国民党特务伪装成渔民,一边打鱼,一边从事搜集我军情报。我们抓了一共好几批国民党特务,把他们的船押到我们指定的港口(不是军港,以防泄密),由我们的炮艇看着,把他们的人集中到一起办“学习班”,然后过几天给他们照完像,做完笔录,就连船带人一块放回去了,绝没有污辱虐待之事。那些人成份很复杂,听负责审问他们的人讲,其中还有当年被送到台湾去的志愿军战俘。他们岁数都不小,而且都在台湾成了家。
我们42大队后来也参与了西沙巡逻的任务,时间是1970年以后吧,我们开始与73大队互相交替巡逻西沙。开始时巡逻范围也比较小,只到永乐群岛、东岛一带转转而已。巡逻一次也就半个月,因为62型艇的续航力也很短。那时甘泉岛等还被南越军队非法占领。当时我们都憋着一股气,什么时候才能把这帮侵略者赶走,收复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呢?
那时我们42大队每次都派两条艇参与巡逻西沙,一年平均也就两三次的样子。我们这些大队的人员也分期分批地随艇前去。
参加收复三岛作战
1973年以后,南越海军越来越猖狂,经常欺负我们的渔民,冲撞损坏我们的渔船和渔轮。我国外交部也经常发表声明抗议,政治实事学习中也有了要提高警惕这方面的内容。但我们没想到1974年1月19日上午,我军真的和南越海军打起来,而且把他们给打败了。我们42大队也奉命进行备战备航工作。大队也在红沙(42大队部,尚参谋他们平常就在该处工作)召开了干部大会,但具体什么任务我们心中都没有底。
当时我们42大队的炮艇都驻在潜艇32支队安游码头前方不远的一个活动码头。19日下午,我们的653、643、663和673这4条艇完成补给后,奉命开赴榆林(只用10分钟左右就到了)码头待命。
最后上级命令我们643艇(指挥艇)和其它3条艇组成一个编队执行收复三岛的任务。陆军的一个两栖侦察连随我们的船前去执行登岛任务。下午,海南军区副司令江海带着两个参谋登上我们643艇。江海副司令是在辽沈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塔山英雄团”副团长,该团的团长江雪山时任海南军区司令员,他们当时都是我们心目中的大英雄,我从心中崇拜他们。江副司令是东北人,说话口音很重,人很随和,没有一点高级干部的大架子。19日晚7点,我们就从榆林启航了。其实不光我们这几条船。还有护卫舰一大队的232护卫舰、猎潜艇73大队的275艇、护卫艇44大队的639、619、629和649艇等舰艇共同组成了一个强大的海上编队,执行收复甘泉、金银、珊瑚三岛的任务。想想我刚到南海舰队时的装备,对比当前,我心中也充满了自豪。
开船以后,艇领导为了给那些平日里生活很清苦的陆军弟兄们增加点营养,命令用猪肉、牛肉罐头给他们煮了一大锅香喷喷的面条。侦察兵们胃口大开,吃得不亦乐平。但不久海上就起风了,对于我们常年在海上搏风击浪的人,这点风浪“小菜一碟”。但对于那些“旱鸭子”侦察兵他们可受不了了,吐了个稀哩哗啦。南海舰队未了电报,我去舱里给江海副司令送电报时,没注意舱室地板上陆军吐的都是面条,差点摔了我一跤。江副司令虽然岁数不小了,但久经战阵,身体还行。我把他请到报务员舱里,那里有一个床让他躺下休息。
20日早上5点多钟,我们到达甘泉岛海面。江副司令离开我们643艇,登上了魏鸣森副司令的271猎潜艇,去研究陆海军联合作战的问题。
我们看见甘泉岛上还飘着南越的国旗,很生气,就请示前指,用舰炮打旗。前指同意了,于是我们的37炮开炮。另外三条艇一见我们开炮,他们也一齐开炮,几炮把南越国旗打倒了,还把他们的了望楼也炸塌了一角。陆军部队放下橡皮筏抢滩登陆。面对我军强大的炮火和登陆部队,南越部队一枪没敢放就打出白旗投降了。我记得特别清楚,他们的白旗是把一件白衬衫,两个袖子连在一起挑在一根竹杆上做的。收复三岛作战我们共俘虏了40多个南越兵,还有一个美国联络官,后来由我们编队派出一艘高速炮艇把他们送到亚龙湾的一个渔港里。过几天又把他们全数释放了。
以后登陆艇又给岛上送来了两辆62式水陆两栖坦克,以加强岛上的火力。不过南越人被我们打怕了,再也没敢惹事。
我们42大队的几条艇在西沙海域一共有半个月左右,主要执行警戒运输任务,我们也到您采访过的杨宝林政委他们那条潜艇去加过油。
大约是二月十几号,我们返回榆林港,码头上敲锣打鼓欢迎我们。靠泊后,我提着自己的行李(那时尚参谋他们每次下艇都要自己带行李,他们戏称这叫什么卷铺盖卷儿)回了大队部儿。然后就是休整讲评,我也立了三等功。
海上生活忆旧
平日里在红沙大队部还好一点。一到船上最缺乏的就是淡水。我们出海巡逻一次只带5吨淡水。每天早上班长分水,一人一茶缸,漱漱口,倒在毛巾上擦把脸就完了,想洗澡只能等老天爷下雨。永乐岛上的水也很不好,都是淡黄色的,苦咸苦成。不过我们的伙食还行,每天1.98元,三菜一汤,还有水果。半个月加菜会餐一次,外出执行任务吃战备干粮,罐头、脱水蔬菜,挺好吃的,但老吃不行。
当时陆军对我们伙食有意见,他们讲:都是当兵保卫祖国,我们才4毛8分,凭什么他们比我们高2倍?后来为了平息他们的“怨气”,海军方面特意组织陆军部队的一些干部到舰艇上“体验”了一次生活。我们也“精心”挑选了一个刮大风的“好天气”,结果,他们一上船就开始向大海“交公粮”,把苦胆水都吐了出来。最后他们心服口服地说:“你们以后每天吃8块钱的伙食我们也不眼红了”那时下面都流传这样一句话“吃得越好,死得越快”。就是指这种状况。
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能当上海军,穿上呢子的灰色海军服,是莫大的光荣。我们下去领兵的干部讲:沿海省份(江浙闽粤)的人一看见他们就像现在“追星族”一样,搞得他们要在外面套上一件别的颜色的衣服才行。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我当海军都50多年了,西沙海战也40多年了。回想往事,我认为,这辈子能当一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加一次海战值了,不虚来人间一次。
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回榆林港、西沙群岛一次,看望一下我的那些长眠于地下亲爱的战友……
西沙海战海上指挥所机要参谋张玉华为本文采访提供了重要帮助,在此致谢!
《兵器知识》杂志社全体编辑记者及广大读者向保卫祖国海疆的英雄致以崇高敬礼!
作者:林儒生
来源:《兵器知识》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