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知识之海,思考一下或许就能获得。
在未来,或许你只需思考一个特定话题,就能与海量知识和人工智能建立即时连接。通信技术、教育等我们熟知的领域都可能会因此而改变。《神经科学前沿》杂志近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和分子制造研究所(IMM)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预测,由于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人脑/云接口”(B/CI)的设想有望成为现实。B/CI可以使大脑细胞接入实时云计算网络,获取海量的知识。
B/CI概念最初是由未来学家、作家和发明家Ray Kurzweil提出的。他认为神经纳米机器人可以用来连接人类大脑中的新皮质和云系统中的“合成新皮质”——人脑中布满皱纹的新皮质是大脑中最聪明、最具意识的部分。论文作者Robert Freitas Jr认为,神经纳米机器人将对进出脑细胞的信号提供直接、实时的监控。他解释说:“这些机器人可以为人体血管系统提供‘导航’,跨越血脑屏障,并在脑细胞之间和脑细胞内部进行精确自定位。随后,它们通过无线系统传输编码信息至云概念的超级计算机网络,并依据网络进行实时的脑状态监测和数据提取。”
研究小组认为,位于云端的皮层将使大脑“矩阵”式下载信息成为可能。论文作者Nuno Martins博士说:“由神经纳米机器人介导的人类B/CI系统可以让个人拥有及时访问云计算中所有人类知识的权限,同时显著提高人类的学习能力和智力。”B/CI技术或许还能让科学家创造出“全球超级大脑”:通过将人类电脑和人工智能网络连接起来,实现集体思维。Martins解释说:“虽然功能还不是特别复杂,但一个实验性质的人类‘大脑网络’系统已经通过了初步测试。该系统可以通过云计算使个体大脑之间进行思想驱动的信息交换。它通过采集、实施‘发送者’的电信号和‘接收者’的磁刺激实现合作任务。随着神经纳米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未来我们或能创造出‘超级大脑’,以实时控制任意数量的人和机器的思维、思考能力。这种共同的认知有助于将文化多样性群体团结为真正的全球化集体。”
据Martins等估算,现有的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经能够处理B/CI所需的神经数据,并且超级计算机们还在不断变得更快。B/CI系统的最终瓶颈可能是云计算使用的超级计算机之间的神经数据传输。Martins认为,B/CI系统面临的挑战不仅有为数据传输寻找合适带宽,还包括如何通过嵌入式微型系统与神经进行数据交换。Martins等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使用“磁电纳米颗粒”来增强神经元和云系统之间的通信。磁电纳米颗粒的设想已经进行了小鼠实验。通过将外部磁场和神经元电场结合起来,探测并局部放大此信号,研究人员就能够改变神经元的电行为。反过来讲,神经元和纳米机器人产生的电信号通过磁电纳米颗粒放大后,也能被外部探测设备检测到。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解决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让纳米颗粒和纳米机器人通过血液循环安全地进入人脑。
即便困难重重,Martins对“思想互联网”的实现仍然持乐观态度。他说:“将纳米颗粒用于人类,需要对其生物分布和生物相容性进行详细分析。随着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思想互联网’可能在世纪之交成为现实。”
科界原创
编译:雷鑫宇
审稿:西莫
责编:唐林芳
期刊来源:《神经科学前沿》
期刊编号:1662-453X
原文链接: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9-04-future-human-braincloud-interface-people.html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