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贪风暴4》:林德禄请停止拿烂片圈钱

最初是在2014年林德禄拍了一部《反贪风暴》,之后每隔两年就会出一部系列电影,直到《反贪风暴4》提前了一年上映。按照正常的创作经验,能创作到第四部的片子应该是经得起品味的,但《反贪风暴》恰恰跳出了正常的圈子:它烂掉了,也不会停止拍摄,更不可思议的是观众还是会买票支持,每一部都会赚几个亿的分账票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巨星古天乐的主角能量

可以叫做追星,也可以称为对一个明星的迷恋。我是很有体会的,对于我而言,只要是张国荣、张学友、刘德华、王祖贤和梁朝伟的片子,不管多烂,我都会用尽办法支持。2016年《摆渡人》公映时我去影院了,不是因为导演张嘉佳,更不是为了影片本身,就是为了王家卫监制这个参与身份。

据我了解,古天乐并非是个单纯的艺人,他更是一个慈善家。在中国大陆,由古天乐捐建并亲自监工的学校成百上千所,因此他也有一个别称“古校长”。而选择作为林德禄导演的第一男主角,根据媒体采访时他的陈述,大概是他相信导演林德禄的才能,并且希望他能通过自己成功演绎一个像模像样的反腐系列片。那么究竟林德禄有没有导演才能?

二、林德禄羞耻的前世和苟且的今生

谁人都知道《反贪风暴》系列评分不高,但导演还是坚持出产,甚至第四部比已成的节奏更快了一年。按常理来说,《反贪风暴3》的市场效果差,就应该多加反思,对接下来的片子更加的精雕细琢。但林德禄没有这么做,而是草草的把《反贪风暴4》搬上了荧幕,他是对自己的电影充满信心?还是只想一味的圈钱呢?

不得不提的是导演林德禄有一个过去,当时香港文化界刚刚施行电影分级制度,三级电影不再被囫囵吞枣式的打压,它开始有自己被法律保护的市场。林德禄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于是开始大肆的拍摄三级电影,我对于林德禄的印象就是一个纯纯的色情狂加电影商人。其中的偏见是有的,但偏见也只是少数,更多的是事实,因此说电影艺术,林德禄担当不起这几个字。

《反贪风暴4》已经是反贪题材最后挤出的一点牙膏了,正常的套路和反贪故事在前面的三部片子中消耗殆尽,于是这第四部就叠加重映。甚至到影片要结束的时候,被逼无奈到用一场打戏草草收场。这种敷衍尤其表现在陈志廉进入监狱后,导演给观众的视听除了老套的武打还是武打,对犯罪和反贪的设计极其薄弱。但也正是这样一种表面上的设计,欺骗了无良的观众,加之是系列电影,买票大概已成为一种恶劣的习惯了。

三、娱乐至上的影坛

有小鲜肉、有帅哥就是好电影,能看到我们平日看不见的新奇就是好电影。《反贪风暴》非常容易的抓住了观众的心理,反贪题材本就是人见人恨,除了贪官污吏自己,谁不恨他们呢?坏人被惩治,理所应当的满足了观众的心理诉求,古天乐这样跨越了世纪的帅哥更是亮点。

信奉“娱乐至上”是怎样一种感觉?只要贪官被抓住就是好,就是解恨,不用管他是被枪制服的,还是被上帝用法力控制。逻辑性和剧情被弱化甚至忽略,这种为了电影而电影的造梦骗术,成功引诱了观众。

圈钱这件事,林德禄做成功了。当我们买了票,走进了影院,《反贪风暴4》没让我们失望,因为它一直很烂,它没给我们惊喜,因为他真的很平淡,那么回到电影本身,林德禄的败笔在哪里呢?主要有哪些表现?

一、零场面很赚钱吗?

看过影片的朋友应该注意到了,整部电影中外景少的可怜。但作为一个犯罪片,没有大场面调度几乎就失去了第一层金色镀膜。并不是说犯罪片就一定得有大的调度和场面,而是导演有责任给观众这样一个体验,就算是监狱反贪,也不能成为大场面缺失的理由。我唯一觉得合理的借口,就是导演想多赚一点钱。

二、无设计不犯罪

流水账的感觉很丰满,从拆迁事故到进监狱开始卧底生活,再到结尾的一场打斗,《反贪风暴4》没有风暴的动感和刺激。我能感受到的只有记账,流水账铺满荧幕。

三、坐牢是香港人唯一的出路

最近网上有调侃“坐牢是香港人唯一的出路”,这并不是一种玩笑,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反贪风暴4》就是被逼上这条绝路的。被逼上绝路的虽然是梁山好汉,但最终也不过是叛党乱贼,必然的失败。

拍电影像拍照一样随意的时代,我们要认真的判断电影。可以不支持一部好电影,但决不能容许一个烂导演用一个烂电影圈钱。这是艺术的失败,更是艺术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