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 滴血测癌 ”?

被误读的“滴血测癌”

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可以早期发现癌症?答案是:现在还没有

近日,“一滴血测癌症”的新闻非常火爆,但正如一些临床和检验专家指出的,这项研究成果被误读了。到目前为止,“一滴血测癌症”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那么,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可以早期发现癌症?答案是:现在还没有。

癌症检查很复杂

癌症包含了几百种疾病,几乎能发生在人体的每个部位,癌症的症状、临床表现、在人体内出现的信号或变化各不相同,在从早期到晚期的不同阶段也有很大差异。

要诊断一个人有没有癌症,医师就像一个侦探,得先收集病人各种信息,判断需要做怎样的检查,再根据检查结果,作出诊断。患者到医院看病,一般已经有一些症状了,这给医生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医生会根据病人介绍的情况,让其去做一些检查。

这些检查一般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实验室检查,我们熟知的查血就在这一类里,通常还会包括尿和其他体液的检查。

当癌症在体内生长,会产生一些物质,或者刺激人体产生一些物质,或者让人体的一些成分发生改变。通过检测血、尿和体液内这些物质的水平,可以判断有无癌症发生,这些指标因此被称为“肿瘤标志物”。

但是,炎症、良性肿瘤甚至正常的组织也会引发“肿瘤标志物”升高的现象,因此医生无法单独通过这些指标的变化作出诊断,只能作为重要的参考。比如,只测流经身体各个部分的血液,无法得知血液中的异常物质是从哪个器官、哪个组织来的,也就是没有特异性,就算知道有癌症,也不知道在哪里。

第二类是影像学检查,也就是用各种成像技术让医生看到癌症。影像学检查的方法非常多,包括CT扫描、核磁共振、X线摄影、B超,等等。

随着技术进步,各种影像学的技术综合应用,可以判断有没有肿块,肿块有多大,还可以发现肿块的位置、形状,让医生对癌症的生长状况作出清晰的诊断。

病理学检查属于第三类,这是诊断癌症的“金标准”,因为通过病理学检查才可以区分肿瘤的良恶性。由于癌症细胞与正常细胞形态上显著不同,通过病理学检查直接观察细胞的话,可以作出定性的判断。

要进行病理学诊断,先要取到病变的组织细胞,这就需要进行活检,即活组织检查,最常规的手段是通过手术,切下患病的组织,送病理检查。

如果不做手术,对于一些体表的肿瘤,比如乳腺癌,可以用细针穿刺抽取一部分组织送检。还有一种重要的手段是内窥镜检查,比较适合对外界有开口的器官,比如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可直接通过内窥镜进入到病变部位观察,并取下组织送病理学检查。

还需更详细的信息

除了上述三类检查,医生还会了解病人的个人疾病史,包括有没有得过癌症,以及一些常见的癌前期病变等。

此外,医生还会了解病人的家族史,就是有没有亲属,特别是直系亲属,得过癌症,得过什么癌症,还会了解患者的经历,从事过什么职业,是否有有毒有害或职业暴露,有没有吸烟和被动吸烟,有没有酗酒,等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更有针对性地开具相关检查,综合判断检查结果,作出有无癌症的诊断。

从癌症的诊断过程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判断有没有癌症,关键是能否看到肿块,并对其性质作出判断。

为了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除确认恶性外,完整的诊断还需要提供肿块的大小、部位、具体位置、有无淋巴转移、有无近处扩散、有无远处转移等详细的信息。

以上种种,都是“一滴血测癌”无法做到的。

查没有症状的癌症,更难

如何做到尽可能早地发现癌症,这比临床上诊断有没有癌症难度更高。

早期癌症,顾名思义,癌症尚处在萌芽或初期阶段,一般肿块比较小,只发生在局部,而且基本上没有什么症状。比起有症状来检查,要查出没有症状的癌症显然更为困难。

不知道癌症在什么部位,那么能不能用影像学手段把全身都扫描一遍,去捕捉可能存在的癌症?

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上很少会这样做。这种手段非常贵,一次性检查还不够,需要每年定期检查。此外,检查带来的辐射增加了患癌症及其他疾病的风险。所以权衡利弊,对于没有症状的健康人来说,医生一般不会推荐这样做。

早期发现癌症,至今还没有“一滴血测癌”这样一招通吃的方法。但具体到某些常见癌症,健康人可以通过常规体检或参加人群筛查的方法,获得早期发现的机会。

人群筛查都会采用经过证实的便宜、有效的方法,由政府组织、支付筛查费用,每个符合条件的健康人都能均等地得到筛查机会,对健康人来说机不可失。比较而言,常规体检可以更为个性化,医生通过评估个体的癌症危险因素,给出具体的检查建议,根据检查结果提示是否应该做进一步的诊断检查。

医学科技的进步、医疗技术的普及已经帮助许多人获得及早发现癌症的机会。但即便如此,理解各种疾病诊治手段的复杂性,不被美好的表象所迷惑,寻求专业、规范的指导,才是每个人实现远离癌症、保持健康愿望的合理途径。

作者:郑莹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