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大部分胃部症状由它引起!

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它不良症状,如嗳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有些还可能出现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症状。

当你发生以上症状时,大部分是因为你的胃部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至少50%的人胃里都有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能导致胃癌、溃疡和其他胃部疾病,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

幽门螺杆菌

直到1875年,幽门螺杆菌才被科学家发现,但是一直没有受到社会关注。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直到200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发表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导致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作用的文章而获得诺贝尔奖。

人类的胃是酸性的,对于微生物而言,环境很恶劣,但是幽门螺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螺旋状结构

幽门螺杆菌利用螺旋状结构,钻透胃黏膜 表面的黏液,寄生在黏液中靠近胃黏膜上皮中,这里的环境相对中性。

尿素通道蛋白

科学家们发现幽门螺旋杆菌中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分子结构,能够让菌在胃里存活。这种蛋白叫尿素通道蛋白。

尿素通道蛋白是细菌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它能检测环境的酸性,并充当一扇“门”的角色。当胃里的条件变得太酸时,尿素通道就会打开,让一种叫做尿素的化合物进来,幽门螺杆菌用它来中和胃酸,从而存活下来。

在研究中,使用了低温电子显微镜,一种通过电子束对冷冻的生物分子进行成像,从而得到分子三维结构的高科技技术。

这种技术,让科学家们清晰看到了打开和关闭时的尿素通道蛋白的分子结构,通过比较打开和关闭的通道,可以了解“门”打开时发生的变化,低温电子显微镜图像提供了以前从未见过的细节,这些细节对于理解蛋白质的活性非常重要。

了解尿素通道蛋白结构后,科学家们对该蛋白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

设计了变异的尿素通道蛋白,打乱了关键位置的氨基酸,测试了不同结构蛋白的幽门螺杆菌在不同酸度胃液下的存活率,并测试哪些因素可以干扰尿素通道蛋白的作用,以此来研究最佳治疗药物。

这些实验使科学家们能够确定尿素通道蛋白结构中哪些部位能感知酸度,哪些部位能改变蛋白形状,让尿素进入。

科学家表示,当你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医生往往会开出多种抗生素来对抗这种微生物,但这种策略可能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超级细菌”。

如果能破坏幽门螺杆菌的生存机制,就能更有效地对抗幽门螺杆菌,而尿素通道蛋白就是消灭这种人类病原体的可行药物靶点,在未来可以此为新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