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一反超级英雄常态,《雷霆沙赞》向观众展示了一个15岁小男孩获得超能力之后的行为举动。导演大卫F·桑德伯格给正派沙赞和反派同时设定了“失孤”的家庭影响,借助“七宗罪”和希腊远古神话,为电影创造一中内核上的悲伤。但成片却和种种期望有些出入,我想导演看到公映版时内心也是不满的。就像自己亲生的孩子,缺了性格、气质或者智力。用一句话行为大概是,这就像一部“你追我跑,你打我求饶”的超级英雄或小屁孩冒险纪录片,缺乏必要的深度和有格局的场面。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缺少深度文化主题
电影是声画视听,但他源于文学创作。除了纪录片和一些特殊的实验电影,好的商业片和艺术电影一定是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并且人们对主题有不同的看法,往往具有哲学层面的思考。像卡梅隆在《阿丽塔:战斗天使》中设立的二元阶层主题,就给观众非常宽广的思考空间。而《雷霆沙赞》中“未成年获得超能力后的表现”并非主题,却是一种证明或验证实验,至于原生家庭和大反派背后的七宗罪,确实是很不错的点,但导演只是浅尝,未敢或没有能力深入了。(能力大概是才华上的,也可能是经费预算上的,毕竟只有9000万美元。)
具体讲一讲七宗罪在《雷霆沙赞》中的反应,七宗罪(拉丁语:septem peccata mortalia;英语:seven deadly sins),这是天主教中的一个概念,该教派将此称为七大罪或七原罪,属于天主教教义中对人类恶行的分类。归入这一类别的,能够直接形成其他不道德的行为或习惯。罪行按严重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最初时候,七宗罪被称为“八宗罪”,其中的“懒惰”被拆分为“懒惰和悲伤”,但后来者认为悲伤之人情绪低迷,行为和心理状态表现消极,是一种精神上的懒惰。
《雷霆沙赞》中的反派自始至终都在讲一句话“把你的力量给我”,这确实是十足的贪婪,但也仅仅只是贪婪,有点像小孩子会喜欢玩游戏,放学后在路边玩,不要回家这么简单。作为一个观众,我对反派几乎没有从心底里生出来的憎恨或其他什么情感,对正派也是这个感觉。
片子中对比利(沙赞)最经典的一次刻画当属,他在公众场合表演时,闪电击中了客车轮胎,在接住客车的过程中,善意的驱赶一只小狗狗。确实,沙赞的这一行为表现了他对动物的爱心,但从客车上的人群角度看,这真是一个沙雕的做法。沙雕之处不在于他驱赶狗狗,而在于驱赶狗狗时的情绪,那种欢快的感觉似乎是手上拿着一个装满货物的集装箱,这中影响对未成年而言并非好事。
二、小预算败给小格局
如果眼睛没有被惊吓到,我就会骂你电影拍的真烂!这已经是一个票房定胜负的电影时代了,人们已经不再批评谁为了赚票房把电影拍的如何如何,在这种环境里,如果你连如何赚足票房都不懂,一部DC的奇幻大片,没有一场精美绝伦的打戏注定失败。
剧情所限不是理由,投资预算低更不是理由,如果我的眼睛没有被惊吓到,《雷霆沙赞》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毕竟是不会有人因为其中关于“未成年拥有超能力后”的命题,重新翻看电影。在院线爽过就够了!
《雷霆沙赞》的失败应该会成为一种训诫,永远不要戏弄观众,观众越来越精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