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只是安慰剂吗
冥想是一种有效的锻炼方式,抑或只是像安慰剂一样的心理抚慰?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越来越炙热,健康成为最受关注的重中之重。因此,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小区健身器材上抻腰拉腿,年轻人也热衷于在健身房里跑步或者骑动感单车。
而在城市的白领人群中,一种新的“运动”则日渐盛行,那就是冥想。和其他运动挥汗如雨不同,冥想强调的是安静的力量。那么,这是一种有效的锻炼方式,抑或只是像安慰剂一样的心理抚慰?
“有病治病,没病强身”
宽敞整洁的空间,轻柔的背景音乐,若有若无的熏香气息,这些都是典型的冥想训练课的组成要素。冥想之所以会变得流行,是因为有不少人坚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改善身心健康。
美国人史蒂芬·伊斯拉斯就是冥想的受益者。伊斯拉斯是一名越战老兵,上世纪70年代,从海军退伍的他回到美国。即使处于和平的环境中,伊斯拉斯脑海中仍不断重现战争的画面。他回忆道,“回国后,我的情感和心智都近乎崩溃,一度想自杀。”于是,他就读的洛杉矶大学里的一位朋友建议他去试试冥想课。一开始,他对冥想的效用半信半疑,但不久便发现,“有一些片刻心情有了改观,我变得开心起来,有时候会则感觉内心很平静。”
20多年后,伊斯拉斯被正式确诊患有创伤后压力症。他回想认为,在最艰苦的时刻,是冥想疗法救了他一命。而他的冥想方式也得到推广,现在许多患创伤后压力症的退伍军人也会定期接受不同形式的冥想疗法。
此外,冥想疗法也被认为是对焦虑症、抑郁症、恐慌症等精神类疾病及慢性疼痛等的有效治疗手段。它甚至成为“有病治病,没病强身”的一种锻炼方式逐渐在大众中流行起来,被广泛地运用到各种场合,冥想也顺势进入学校、商业机构等场所,并成为运动健身的新贵。
虽然冥想在宣传时总会强调其古老的传承,但神奇的是,这种方式却在商业化的推动下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适应了移动互联的数字时代。现在打开智能手机的应用商店,会发现有不少关于冥想的应用程序,在朋友圈里也经常能见到有人在分享做冥想的经历。
缺乏实证的安慰疗法?
来自不同宗教、文化、哲学背景的人们试图从不同角度阐释冥想带来的益处。但在学术界,与此相关的科学依据并不多。
和冥想古老的历史呈鲜明对比的是,心理学家和精神学家们对其进行系统性学术研究的时间只有几十年。关于它究竟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大脑,改善身心,又在多大程度上帮助那些身心痛苦的人们,至今没有明确的结论。
近期15位美国学者共同发布的一篇名为《被炒作的冥想》的学术文章中指出,公众对冥想有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冥想作为一种治疗干预手段具有普适性及良好疗效,且这一结论具备强有力的临床依据支撑。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该文章引述2014年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局主持的一项研究分析结果指出,“冥想疗法对于精神疾病及心理障碍的治疗只有轻度和极小的效果,甚至毫无效果。”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确实没有实证数据来支持冥想的疗效。很多针对冥想开展的研究测试的对象数量少,且缺乏后续跟进研究。相较于其他医学研究,如新药的临床试验等,冥想相关的学术研究并不严谨。
即使是在被认为有效的创伤后压力症的治疗方面,冥想的作用也遭到质疑。2017年发布的一篇学术文童综合评估了冥想作为创伤后压力症的一种治疗手段的相关实证,认为“此领域的研究尚处初期阶段”。
集中注意力总是好的
虽然从健康的角度看,冥想的效果尚待进一步验证,不过在教育领域,已经有不少学校在学生中推行这种方式,认为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英国肯特郡的汤布里奇学校对10年级的学生每周教授40分钟的冥想课,这一课程由心理学家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培养集中精力的技巧,预防焦虑。让学生们体会到静默的好处,并帮助他们认识和防止不健康的思想苗头,预防抑郁症、饮食紊乱和吸毒。学生们通过学习调节呼吸、静想身体的某一部分或某些动作来达到提高注意力的目的,并将忧虑等情绪排除在脑海外。
对于课程繁重的中学生来说,通过冥想来调节一下紧张的身心是有益的。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机构的学者和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大型的研究。他们发现,最能帮助学生安然度过考试季节的是所谓的内心和平,而冥想则是实现内心和平的有效方式。
科学家使用功能性磁振造影观察人脑时发现,在做冥想练习时,人脑中负责同情及自我觉察的区域会被激活。但冥想结束后,这些区域是否仍会活跃尚不清楚。需要冥想多长时间,这些大脑区域才能被激活;冥想练习结束后,人脑中这些区域是否还能保持活跃状态?这些问题尚无明确的结论。
虽然冥想对于身体和大脑的作用机制到现在还不明了,但认识冥想作用的进程,同时也是人们加深对自身了解的过程。总有一天,人们会清楚地知道,冥想究竟是调节身心的良方,或者仅仅是有效的安慰剂。
作者:王亚宏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