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过 70岁就算胜利吗?

活过70岁就算胜利吗

“活过70岁,说明携带的是好基因”的说法并不准确

最近一篇网上热传的文章说:“活过70岁,说明基因已经被筛选过了,属于没有毛病的好基因。”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与一篇新发表的论文有关。这是哥伦比亚大学主持的一项针对英美两国21万人的大样本基因库进行的研究。

这项研究及其延伸演绎,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角度,让我们来关注70岁这个年龄分界线。探索一下,活过70岁算不算一种胜利。

“人到七十古来稀”。古人将70岁定为高寿的分界线。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医学的助力,70岁已经不再被视为高寿。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70岁尚处于年轻老年人阶段。

在评价一个国家的国民健康水平时,最常用的标准是平均期望寿命。对普通人来说。可以据此粗略地了解当前居民死亡时的平均年龄。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资料,中国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6岁.已经超过70岁。如果活过76岁.才仅仅意味着比一半人活得长。从全国水平来看,70岁连平均水平还没有达到,更不用说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平均期望寿命都达到80岁以上.过了70岁才算刚刚步入老年。

除了活得长,我们还关心活得好不好。一个有趣的指标应运而生——健康期望寿命,这指一个人在完全健康状态下生存的平均年数。中国最新的数据为68岁。也就是说活到70岁。一半以上的人无法达到完全健康的状态。70岁似乎可以充当一个人健康与否的平均分界点。

70岁还充当了一个是否“早死”的分界点。现代社会。随着传染性疾病和营养不良得到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在大部分国家都成为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把成年以后直至70岁。死于上述慢性病,归为“过早死亡”,需要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也就是说,应该尽量避免慢性病导致死亡出现在70岁之前的现象。

活过70岁之后,人的健康状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是不是能够高枕无忧了?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70岁以后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都会急剧增高,健康状况走的是下坡路。

可以根据中国人口普查获得的居民死亡数据。来估计每个年龄段死亡的风险。从10岁开始,死亡概率逐渐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35岁之前,每5岁一组的死亡概率增幅为20%~30%。35岁之后,这个增幅徘徊在40%~60%之间,到了70岁,增幅陡然增加到80%,70岁的年平均死亡概率上升到3%,之后20年每5岁的每年死亡概率增加40%~50%,到95岁达到20%。

70岁之后,每个人的死亡概率增高,其原因是致死性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概率显著增加,比如得癌症的概率可以高达20%到30%,得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比癌症更高。

因此,70岁之后不仅无法高枕无忧,还会受到各种慢性病的困扰,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死亡风险增高。

“活过70岁,说明携带的是好基因”的说法并不准确。研究表明,活过70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基因,二是环境。基因对活过70岁有贡献,但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科学家通过大量观察性研究发现,长寿具有家族聚集性和遗传倾向,提示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两者之间的联系究竟有多大,2015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报道作出了估计,其关联强度大概为16%,也就是说,基因能解释一小部分长寿的原因。

那么基因通过什么方式来影响寿命呢?前文提到的那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给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解释。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看,携带有害基因变异的人容易早死,活不到老年,所以老年人携带这种有害变异的概率会很低。

这个对几十万人基因检测的结果也证实了这样的猜测,一些影响人的寿命的基因变异,在具有不同寿命的人群中分布是不同的。比如具有哮喘相关的基因变异,每升高一个单位,死亡风险上升2%~3%;肥胖相关基因变异每增加一个单位,男性死亡风险上升为22%,女性为8%,其他如冠心病、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相关的基因变异,其相关每个单位的死亡风险增高8%~9%左右。

很多人痴迷于长寿基因,认为如果有了长寿基因,就可以实现长寿的梦想。但这种想法可能并不现实。直到现在。科学家仅发现了两种基因可能与长寿有关,就是SIRT1和SIRT2,检测出具有这两种基因表达的蛋白的人群,更有可能长寿。

基因对寿命的影响,比人们预期的关联要小得多。在众多因素中,健康生活方式被发现可以减少基因的老化。健康生活方式不仅能使我们保持健康的身体,还能维护我们的染色体和基因的健康。科学家从很多研究中获得了证据。而且这一规律适用于各种年龄。包括老年人。

这一发现基于一个被广为接受的基因对寿命影响的理论——端粒学说。端粒是出现在染色体尾部的一段DNA,由于它不担任编码职责,所以经常被认为是无用的。但是科学家发现。端粒与细胞寿命密切相关。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变短。一般来说,细胞在端粒用完之前,大约复制50次左右。一旦端粒用完,细胞无法分裂,就会凋亡。所以,端粒代表着细胞的寿命。在人群研究中,科学家也发现了端粒长短与寿命有关,而如果存在一些已知慢性病状态的话,端粒也会比较短。

研究证实.运动不仅能够改善我们的心脏功能和肺功能,还能延长端粒的长度。

健康膳食与端粒和长寿基因激活相关。富含蔬菜和水果的膳食可以让端粒的活跃程度增强,结果就会影响细胞端粒变短的过程。

此外,减少紧张,避免致癌物的暴露,这些都能保护细胞,减少基因突变。

最重要的一点是远离烟草,与吸烟者相比,不吸烟者的寿命要长10岁。这一效应要远远大于虚无缥缈的长寿基因。

 作者:郑莹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2018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