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人们吃精米白面、甜食、油脂多了,喝酒多了,运动少了,胖人多了。随之而来的是,患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脂肪肝的人也多了,甘油三脂升高就很常见了。对此,医学上诊断称高甘油三酯血症。
易引发三大疾病
高甘油三酯血症有原发的和继发的,有属于遗传性的,也有和疾病、服药有关的,但绝大多数是与生活方式和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疾病密切相关。
甘油三酯增高,会增加血液黏滞度,使得血流缓慢,引起血小板聚集,也会使血中纤维蛋白的溶解降低,血液高凝;过多的脂质沉积在动脉血管壁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可以诱发心肌梗死,因此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属于降胆固醇、降压、降血糖等治疗后依然存在的心血管病残留风险。
甘油三酯过高还可以引起脂肪肝,脂肪肝可以发展成肝硬化。而如果血清甘油三酯≥5.65mmol/L,就有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
所以,高甘油三脂血症需要引起重视。
首先查找升高原因
很多人都是在体检或其他检查时发现甘油三酯升高的,发现之后怎么办?首先,查找原因,必要时再次复查确认。
1.甘油三酯升高与饮食关系密切。如果抽血前日吃了高脂饮食,可以引起甘油三酯升高。
2.采血距饮食的时间。血脂水平变化极大,一般在餐后3~6小时渐趋稳定。如果抽血距就餐时间较近,则血脂水平可能正在高值。
3.甘油三酯升高与血糖水平有关。在人体内,糖和脂肪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糖多了可以转化为脂肪,脂肪多了可以异生为糖。因此甘油三酯升高时要注意血糖水平,必要时要筛查糖尿病。
4.一些疾病、药物的原因,比如口服避孕药、利尿剂等。
如果发现甘油三酯过高,建议正常饮食一周后空腹抽血复查。这样的好处是,如果甘油三酯还高,就坐实了高甘油三脂血症,可以根据血脂的水平来考虑治疗方案;如果甘油三酯降下来了,正常了,说明血脂高跟饮食关系密切,而且控制饮食就可以降低血脂(甘油三酯),那就“管住嘴”吧!
这里提醒一下,对于心血管风险评估的预测价值来说,非空腹血脂(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与空腹没有什么差别,因此在筛查和常规风险评估中可以采用非空腹血脂。但是,如果是对严重血脂异常做进一步评估,或者是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随访,还是推荐空腹抽血。空腹抽血应于餐后12~14小时进行为宜。
治疗视升高程度而异
【治疗原则】
甘油三酯的理想水平是<1.7mmol/L。如果甘油三酯水平<2.26mmol/L,无需药物治疗;当血甘油三酯升高至2.26~5.64mmol/L时,可以考虑药物治疗,但如果此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需要治疗,则仍以降低胆固醇为主;如果甘油三酯水平≥5.65mmol/L,就有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这时应该首先降低甘油三酯,需要药物干预。
【治疗方法】
甘油三酯的升高与生活方式更为密切,因此,改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治疗。
1.改善生活方式
改善生活方式有很多方面,简单归纳说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减体重(肥胖)”。管住嘴——减少摄入:一是限制饮酒(甘油三酯严重升高者立即戒酒),酒精摄入量男性<30克/日(大约1.5两白酒),女性<20克/日;二是减少糖类摄入,包括碳水化合物(尤其精制米面)、含糖饮食等;三是控制油脂摄入,以植物油代替动物油,每人每天<25克(半两)油。
迈开腿——增加消耗:体育锻炼关键是持之以恒,每周至少5次,每次30分钟以上,因为锻炼30分钟以上才开始消耗脂肪(前面只是降血糖)。
减体重:控制体质指数(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25。
2.药物治疗
如果有心血管病风险、改善生活方式2~3月不能有效降低血脂,或者血甘油三酯水平高于5.65mmol/L,就需要药物治疗。
贝特类(苯氧芳酸类):主要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是降甘油三酯的首选药物。临床常用的有吉非贝齐、非诺贝特(包括微粒化非诺贝特)和苯扎贝特等。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不良、胆石症等,也可以引起肝酶升高和肌肉疾病,因此用药时要监测肝功能和肌酶。贝特类药物与他汀类药物合用可能增加肌损害风险,一般情况下不主张联合使用。特别需要合用的,首选非诺贝特,并且错开服药时间,以减少药物相互作用。
烟酸类:主要降甘油三酯,兼降胆固醇。常用药物有烟酸、阿昔莫司、烟酸肌醇酯等,目前比较常用的是阿昔莫司。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潮红、瘙痒,以及消化道症状。烟酸类药物已不推荐为血脂异常的一线治疗药物。
ω-3脂肪酸/鱼油制剂:含n-3(ω-3)脂肪酸,可能抑制肝内脂质及脂蛋白的合成,促进胆固醇从粪便排出。需要提醒的是,鱼油制剂需要高浓度才有效;而高浓度的鱼油制剂也有不良反应(增加出血风险,增加热量摄入)。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国数字科技馆合作单位或个人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