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乘联会公布了3月份乘用车市场的销量数据。其中,狭义乘用车(不含微客)3月份批发销量为191.7万辆,同比下滑9.7%;狭义乘用车3月份综合销量(国内零售)为174万辆,同比下滑12.1%。在这两类数据方面,轿车、SUV、MPV市场也同样表现为同比下滑。
显然,市场表现仍不容乐观。而若非要找一些能增强信心的点,那3月份的销量同比降幅较之2月份明显收窄,则算是浓浓云层下漏出的一缕亮光了,让人觉得市场的阴霾或有消散的可能。
(数据来源:乘联会)
那么,乘用车市场的阴霾会消散吗?
01
降价或不是消除当前市场压力的关键,还可能为品牌后续提升留下隐患。
自2月份国内车企借新一轮“汽车下乡”实施促销,到3、4月份车企再借增值税调整实施官降,短短两个月,国内乘用车市场迎来了两波车企主动推动的降价潮。这是以往从没有过的,充分显示了车企面对当前低迷车市的焦灼不安和急于摆脱当前市场压力的渴望。
从营销上讲,价格于销量的作用往往是最直接的,也一般是车企最后的杀手锏。可惜,从整体来看,此番的降价潮似乎对车市实际的促进作用,似乎不太明显。尽管3月份的销量同比降幅收窄了,但无论是绝对销量还是同比,较之同期都不出色(3月份的狭义乘用车综合销量为近4年来最低,表现差于1月份;且拉通到一季度逐月销量走势看,3月份的表现与以往4年走势也没有明显不同,只是符合走势规律)。
(数据来源:乘联会)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或许与主流汽车消费群体的消费信心待提振有关(社零增速未明显反弹、国Ⅵ排放升级导致消费者持币观望等)。
当然,此番降价也并非全然没有作用,至少借助增值税政策调整,豪华车的价格调整幅度很是诱人,加上豪华车的受众本来就是处于向上消费的群体、受经济环境影响相对小,这使得豪华车市场在3月份的表现可观(乘联会:豪华车市场3月份同比增速7.5%,优于2月份的-2.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而值得注意的是,价格调整在有可能影响销量的同时,也会带来隐患。
其一,尽管增值税调整为车企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但尤其是对于专注于低价格区间市场的主流品牌而言,这个空间并不足以让他们在不多拿出利润的情况下给出能吸引到消费者的价格折让;简言之,官降实则是车企在让利,销量因此提升倒罢了,若如上所言未提升,实在是得不偿失。
其二,品牌向上、转型是近年来的主旋律,产品价格是在消费端衡量品牌价值的指标之一,价格的调整对品牌的影响将是长远的(所以,我们看到如奔驰、宝马、大众之类的细分市场强势品牌,并没有实施产品全系官降)。
02
按全年来看,市场回暖应是大概率事件;需要理性应对,以和谐的产供销为基础。
汽车产业是十大支柱产业不假,但经历十余年快速增长后的汽车产业规模已然巨大,在消费需求波动、新能源、智能化、节能排放等引导下,汽车产业必然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局面。
为此,我们可以看到,国家要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态度没变,只是今年以来国家发布的汽车产业相关政策,并非以往那样能对市场即时起效的政策,而是着眼于扩大消费需求、助力产业长远发展的政策。比如,商务部日前表示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推动汽车赛事、汽车旅游、汽车改装等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比如,增值税调整政策给予车企自主权……
而随着国家发布的提振实业的金融政策、税率政策等落地生效,以及国家面临的国际环境进一步趋好,汽车消费需求有望在年内回暖,由此从根源处发力拉动市场回暖。
在此过程中,产业相关方更需要的是理性应对。应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其一,协调产供销适应新环境。在过去的一年,市场终端库存压力大,调整库存会是重要任务。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显示,3月份库存指数较2月份有明显回落;尽管指数仍在荣枯线上,但释放了好信号。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其二,补强体系能力,坚持到市场回暖。国内汽车消费潜力一直存在,比如MPV市场就一直待激发,四五线、村镇市场一直待开发。在汽车产业利好政策下,车企有机会练内功,尤其是提高品牌下的产品竞争力、服务能力。
写在最后:在利好政策、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下,3月份有此市场表现已属不易。参考以往的全年逐月销量走势规律,接下来4-7月份,乘用车市场还将面临考验,应对排放政策也是个问题,总之不易。所以,实在没必要再为3月份的乘用车市场表现而揪心,收拾好心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