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算法推荐,如何跳出“内容下降的螺旋”

新闻算法推荐,如何跳出“内容下降的螺旋”

近日,微信7.0版本上线了多项新功能,其中“看一看”功能页的更新,引来了不少关注。

具体而言,在7.0版本的微信公众号文童下方,“点赞”已变为“好看”,用户点击“好看”后,文童便会被推荐到“看一看”功能页的“好看”菜单里,并以信息流的方式展现出来。

“看一看”的另一个菜单“精选”,则延续原有“看一看”的功能,在“好友都在看”标签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用户感兴趣的内容。

这样的功能更新,强化了社交因素在新闻资讯内容分发上的作用。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依托用户社交圈的“好看”菜单一旦投入运用,势必会对相关内容进行排序,而无论依据何种标准排序,依然要用到算法模型,“精选”菜单就更离不开算法推荐了。

事实上,如今无论是社交分发还是个性化推荐,算法都已随着技术的发展,融入新闻分发平台的骨髓之中。

然而,怎样在新闻的公共性与算法的个性化之间找到平衡,考验着每一个平台的价值取向。

2012年起,算法推荐开始进入新闻分发领域,并进而影响了大众对新闻的获取方式。

此前,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门户网站,读者和用户获取新闻的方式都是相对静止的,每一次翻页、每一下点击,都不会影响到接下来的新闻内容,也不会让第二天的门户页面设置发生显著变化。

而算法推荐精准分发的特点,则渐渐改变了这一切,也日益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建武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很多用户希望以最低的费力程度来获得最大的信息满足。哪个平台能够提供这样的体验,他们就会选择在哪个平台或渠道上获得信息。”

在宋建武看来,“过去,用户想要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需要在互联网上搜索,而精准分发出现后,他们可以不再费如此大的力气,就能获得想要看到的东西。”

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也为新闻聚合平台的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内容原材料。

无论是博客时代的个人情感抒发,还是微博平台上的意见表达,用户原创内容(UGC)都在呼唤着更为广阔的平台以及更为有效的话筒。而微信公众平台的适时出现,恰恰为众多自媒体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大量原创内容被生产出来。

“当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自媒体内容,而门户网站却还只是展现头部内容、不能实现‘千人千面’时,新闻内容的分发便开始寻找长尾、垂直内容的新出口。”一点资讯副总裁、总编辑吴晨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用户的需求是精准分发的一个大前提,但毋庸置疑,技术肯定起到了推动作用。就像写字需要笔,而笔本身又会随着时代不断进步。”

只有将人的经验投射到算法中,才能减少算法推荐模式的瑕疵。

在宋建武看来,“如何在移动终端上对内容进行更有效的分发,一个比较有效的技术方案就是利用应用来收集、存储、分析用户的行为数据、阅读数据,从而实现更为精准的信息推送。”

“算法推荐最大的优势就是提升效率。”宋建武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算法推荐模式应用之初,的确凭借其在传播分发上高效、精准、个性化的特点,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

但是,随着算法推荐的日益普及,一些平台完全依靠新闻算法推荐来进行内容分发、不设置人工干预的做法,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

首先是用户获取信息质量的下降。

宋建武用“内容下降的螺旋”来形容算法推荐可能带来的问题。“简单来说,有时候越低俗、离奇、惊悚的内容越有人看,它在平台上的热度就越高,而平台算法本身又以热度为主要的取值点,这样就会造成—种状况:内容越低俗、离奇、惊悚,越会被那些平台更多地推送。”

“内容下降的螺旋”,也反映出部分企业对商业利益的过度追求。

有媒体曾辛辣地指出,技术常常是一把冷冰冰的双刃剑,在价值和利益的天平上,所谓的算法成了利益的砝码,一切围着流量转,唯点击量、转发量马首是瞻,“标题党”泛滥,价值取向跑偏,内容沦为附庸。

业内人士张澍(化名)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基于点击量进行新闻分发的算法模式,固然让用户使用客户端的时间变长,却容易放大用户的心理弱点。

也有专家提出,新闻算法推荐会引导用户重复浏览某些特定话题,使其囿于相互隔绝的信息茧房,甚至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重大民生决策都得不到有效传递。

“机器是无法判断真假和价值取向的,算法推荐的主要标准就是用户喜欢。这种方式过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虚假新闻在圈层人群中蔓延传播、‘标题党’问题突出等。”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说。

吴晨光则对算法判断“标题党”的准确性问题作了较为直观的解释。

“在判断‘标题党’时,算法模型可能会考虑到点击率与阅读停留时长这两点,因此点击率高而阅读时长短的文童,就容易被当作是‘标题党’。那么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假设算法规定停留时长7秒为‘标题党’,那么停留8秒的又要怎么算?”吴晨光说。

而在重大新闻、热点新闻的推送上,算法推荐往往也会有所滞后。吴晨光说,“像孟晚舟事件,人们一秒就能判断出来这是个重大新闻,但算法却要根据这个词以及相关文童在后台的点击飙升情况、是否是微博热搜、在其他平台的推送情况等指标来判断,往往要晚上半个小时左右。”

作者:卢晓彤 李璇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