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求生、同行倾轧:共享单车的料峭春寒来了

从此以后,你为低碳生活、绿色出行买单的成本要提高了。

究其原因,在于共享单车企业终究按耐不住自己的“獠牙”,要大幅提高骑行价格。而这或许意味着,之前共享单车企业烧钱补贴市场的策略以失败告终。处于漩涡中的共享单车企业,以涨价的形式再次给伤痕累累的躯体狠狠来了一刀。

而涨价还不只是共享单车行业所面对的重要节点,不正当竞争的出现更是将其推向风口浪尖。原本是共享领域“宠儿”的共享单车行业,竟然连竞争都采用上不了台面的手段,不由让人扼腕叹息。

料峭春寒之下,共享单车的未来变得很“冷”。

涨价亦成空:变本加厉的无奈之举

价格涨涨涨,成为当下共享单车企业的共同选择。似乎不凑波涨价的热潮并证明自己的价值,共享单车企业唯恐自己被投资者“遗忘”了。

小蓝单车率先吹响涨价的号角:在北京市实行新的计费规则,起步价由每30分钟1元更改为每15分钟1元,超出时长后每15分钟0.5元,骑行1小时为2.5元。摩拜单车也不甘落后,在北京地区也上调了骑行价格并与小蓝单车看齐。不管消费者怎样看待共享单车的涨价行为,涨价都已经不可避免。而目前的涨价,或许就是之前共享单车企业烧钱补贴抢占市场的“后遗症”。

从共享单车行业由巅峰到低谷的发展轨迹看,行业玩家的“初心”一直未变——想不断圈钱。但在收取押金、获得融资的圈钱策略彻底失败后,共享单车企业已经被逼到了绝路上。哪怕是通过车身广告让自身变成“流动广告站”、开屏APP也成“广告位”等,都无法弥补共享单车企业的持续亏损。由此,涨价成为共享单车企业的无奈之举和救命稻草。

“不忘初心”持续圈钱的共享单车并不具备盈利前景,涨价这最后一招或许也会成空。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是一个“伪命题”。如果单车计算骑行次数和时间、折旧成本等,盈利自然没问题。但共享单车企业都面对着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运营成本高、运营效率低。海量的线下运营人员、不够科学的运营规划等,都成为共享单车企业沉重的“包袱”,也成为亏损加大的重要弊端。即使上调骑行价格,所获得的收益也只是杯水车薪,远不能让共享单车企业盈利。

同行倾轧:不正当竞争带来毁灭打击

除了涨价,共享单车行业的“幺蛾子事儿”还一出接一出。就在近日,据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夜线》栏目报道,摩拜员工悄悄“借”新款哈啰单车却被抓现行。在还原事情经过的报道中,摩拜员工被领导“指使”去搬运哈罗单车。

哈啰单车方面认为,被搬运的单车在车身设计、电子锁等方面包含了公司众多核心机密。摩拜员工此举,或许是想窥视哈啰单车的技术。甚至警方在经事实认定后,认为此事并非简单的盗窃行为。如果双方对簿公堂,警方将依法向法院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摩拜单车做出的举动,实际上已经是不正当商业竞争的行为。而这也说明,共享单车行业的竞争已经超出正常范围,同行倾轧已经到了一个十分激烈的程度。这背后,是共享单车企业焦虑心态的集中体现。

毕竟在行业陷入下滑态势、自身持续亏损、高层变动频繁等大环境下,共享单车企业为了生存下去,已经顾不得所采用手段是否正确了。哪怕事情曝光后会对自身及整个共享单车行业的正常秩序带来冲击,企业的强烈求生欲让它们自动忽略了严重后果。

料峭春寒下,共享单车还能撑多久

如今的共享单车企业,已经满目疮痍。

ofo不断被传“破产”,却想尽各种办法维持自己不倒下去。排队退押金、推出车身广告和APP开屏广告、变卖资产、牵手理财平台、公众号卖蜂蜜……ofo恨不得将能扩大收入的招数通通用个遍。但ofo的一切努力,都没能让自身摆脱笼罩在头上的阴影。

而成功“卖身”的摩拜单车,也没有扭转自身颓势。美团点评2018年财报显示,经调整亏损净额85.17亿。而自去年4月4日起由摩拜单车贡献的计入综合收益表的收入为15.07亿元,但同期亏损高达45.5亿元。这意味着仅仅加入美团点评三个季度,摩拜单车就贡献一半以上的亏损!如果不是“卖身”给美团点评,这样的巨额亏损显然是摩拜单车自己难以承受的。

在烧钱无果后,共享单车行业已然没有了再战之力。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近日就针对共享单车行业指出,“有些东西实际上烧钱没有用,烧不出网络效应……如果我们理解互联网的本质,其实可以预测一些模式能不能发展、能不能烧钱,或者有些模式能不能成功”。陷入亏损、大幅涨价、不正当商业竞争等多重困境中的共享单车行业,显然正在遭遇料峭春寒。如果还不能扭转颓势的话,那么共享单车离谢幕也就不远了。(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