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嘎嘎,看不清到底是什么鸭?

进入四月,处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踏青游玩时,在有水的地方,常能看到长相各异的鸭子三三两两悠闲游荡。问题来了,除了脑袋极具标志性的绿头鸭,鸭家族的其他成员你认得吗?

绿头鸭:“绿”是“男性”专利

绿头鸭是鸭科河鸭属成员,是我国最常见的野鸭,在北京的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绿头鸭平均体长0.515~0.615米,体重在1千克左右,是世界上大部分家鸭的祖先,我们熟悉的美食“北京烤鸭”的原材料北京鸭就是绿头鸭经过人工驯化的产物。

即便是没见过绿头鸭的人,听到这个名字,想必也能想到它们的头部是绿色的。但若按照这个方法进行辨别,那所有的雌性绿头鸭都会变成“黑户”,因为所谓的“绿头”只是雄性的专利。

绿头鸭夫妻(下雄上雌)(搜狐)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性别歧视”完全是性选择的结果。在鸟类的世界中,当两只异性进入发情期后,雄性通常都是被挑选的对象。为了赢得另一半的青睐,雄性绿头鸭在长期的演化中逐渐长成了黄嘴巴、绿脑袋、灰脊背、红脚掌、脖子上带白圈的多彩形象,而不需要被异性选择的雌鸭,就长成了低调的黄褐色。

秋沙鸭:海鸭家族里的非主流

就像鱼类有“河鱼”“海鱼”之分一样,鸭子中同样有与绿头鸭等河鸭相对的海鸭,顾名思义这是一群生活在大海里的鸭子。

绝大多数的海鸭都喜欢吃虾蟹或贝类等软体动物,秋沙鸭却不走寻常路,成了海鸭中的非主流,具体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秋沙鸭(图片来源见水印)

首先是食性。秋沙鸭是唯一以鱼类为主食的海鸭,这全凭它们长了张特殊的嘴。大多数鸭子的嘴巴是扁宽的,秋沙鸭的却又细又长,嘴巴尖向内成弯钩状,上下喙分别长有两排类似人牙却锋利很多的锯齿。秋沙鸭捕鱼时,内弯的钩子嘴和里面的锯齿配合,让猎物无法逃脱。

其次是外貌。在秋沙鸭属的所有成员中,除普通秋沙鸭的雄性外,其余的种类头部羽毛多少都有些蓬松,有的甚至直立起来,形成炸毛般的“莫西干头”。

最后一点就是居住地的选择了。虽然属于海鸭家族,但除红胸秋沙鸭外,其余种类都更喜欢待在淡水环境中,北海公园里就能看到普通秋沙鸭畅游的身影。

麻鸭:大长腿爱徒步

说起鸭子走路,估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左右摇摆、扭动屁股的笨拙滑稽模样。的确,为了便于游泳,很多种类的鸭子腿都长在身体的后侧,导致走路时身体前后不平衡。麻鸭却是个例外。

赤麻鸭(网络图)

麻鸭泛指鸭科麻鸭属成员,全世界共有6种,欧亚大陆、南美洲及大洋洲地区都有分布,栖息在中国的是赤麻鸭和翘鼻麻鸭,其中赤麻鸭不论雌雄都长有橘黄色的羽色,是少见的雌雄都有颜值的鸭子。

从体型来看,不同种类的麻鸭大小略有不同,但也有共同之处:腿都比较长,而且长在身体的中间,这使得它们身体前后两侧的力量平衡,因此能够昂首挺胸地在陆地上前行。

有了擅长走路的双腿,麻鸭可以在远离水源的地方筑巢,如果你足够幸运的话,或许能够看到麻鸭一家排队穿过草地去喝水的情景。

栖鸭and树鸭:上架?那都不叫事

平日里我们常用“赶鸭子上架”来形容强迫别人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但这样的说法只适用于那些身体肥胖不会飞的家鸭,对于野鸭中的栖鸭和树鸭来说,上架根本不叫事。

栖鸭(鸟类网)

树鸭(网络图)

栖鸭和树鸭分别属于鸭科中的栖鸭属和树鸭属,它们都长有相对较大而且爪子发达的脚蹼,可以牢牢抓住树枝,同时相对较长的尾巴也更有利于保持平衡。

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虽然树鸭从名字上听起来更形象,但它们对树的依赖其实没那么明显,更多的时候还是喜欢在地面或水中生活。反倒是栖鸭对树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不光住在上面,还在树上挖洞筑巢。

遗憾的是,栖鸭和树鸭在我国都难寻踪迹,前者根本没有野生种群分布,后者也只存在于云南、广西、海南、台湾等少数南方地区,对于北方的鸭类爱好者来说,想近距离观看鸭子上树可不容易。

湍鸭:飞檐走壁我在行

如果说栖鸭、树鸭已足够颠覆你的三观,下面出场的湍鸭就更会让你大跌眼镜。

湍鸭是鸭科湍鸭属成员,世界上只有一种,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湍鸭的体型很小,体重还不到半公斤,看似弱不禁风却生活在水流湍急的地方,能够做到这点,全仰仗它特殊的身体结构。

湍鸭(维基百科)

湍鸭个头不大,却长有一双大脚,游泳时能够有力地划水,从而对抗湍急的水流;锋利的爪趾可以牢牢抓住岩壁的缝隙,让自己不被冲走。

湍鸭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主食,一双给力的脚,再加上纤细的身材,无疑给寻找食物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它们既可以选择在水中搏击浪花,也能够用脚勾住岩石,倒栽葱似的寻找食物,甚至还能沿着水中的石壁向上攀爬,到高处去寻觅美食。

参考资料:

姿势|绿头鸭的头,可以不是绿的吗? (搜狐文章)

《博物》杂志

《中国鸟类图鉴》

作者: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