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爱这件事,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真的很困难。
有这样一个悖论:人们往往用自我批判的口气说,“我应该更自爱的。” 但说这句话的时候,实际上人们仍然是在自我批评和以及表达对自我的不满。
最近有不止一个朋友,聊到失败了的关系,有工作关系也有亲密关系,提到很多“自己当初不应该”。我的这几个朋友都是很棒的人。这是另一个悖论,往往是那些更好的人,会不断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
因而是那些更有理由、更值得自爱的人,反而更容易陷入对自身的不满中。
2.
周四晚上看了最新一集实习医生格蕾,大狗血剧?,却也不知不觉看了好多年。这周的剧情里,一个医生找到了当年遗弃她的母亲,质问母亲当初为何不能为自己做出更好一些的安排,比如联系一家靠谱的领养家庭。母亲虽然表情很沉痛,但坚持说,当时的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在我看来,这就是“自爱”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母亲当年被朋友强奸怀孕,生下孩子后无法面对孩子,因而直接把孩子遗弃在了路边,再也没有找过她。
这位母亲有无数理由不原谅自己,永远活在自我责备中。但她经过了多年的心理治疗,能够理解到:当时的自己并不是如今的自己,如今的自己是懂得了更多、有了更多的资源、有能力做得更好;但当时的自己,就是那样一个真实的状态:脑子混乱、情绪崩溃、能力有限。
“那个时候的我已经尽力而为了。“ 大多时候这句话都是真的,我们之所以做了一件事、一个不够好的选择,只是因为那时的自己只能做成这样了。或者是现实的局限、或者是心理状态的局限,结果如此。
自爱首先是接受现实。接受全部的现实,接受当时的自己实际上没有可能做得更好的现实。一个已经“做到了当时所能做的最好” 的自己,不应该让后来的自己反复责怪,更不值得让后来的自己一直生活在自责和煎熬中。
3.
有一些人会很容易地批判我上面的这个说法。他们会说,遗弃了自己的孩子活该一辈子活在自责里。
某种程度上,我羡慕这些人,我羡慕他们简单的生活经历,令他们得以保留这样非黑即白的简单的道德观。如果一个人体会过人生的复杂艰辛,就一定能够理解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类身上都一定存在着的人性的局限和软弱。著名的女性主义者苏珊·桑塔格说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有这样一个人——他始终对堕落和腐败的存在感到震惊,始终对人类可以向同类施以阴森残忍的暴行感到失望(甚至从不相信)——只能说他在道德上和心理上都还没有进入成年期。在过了一定的年龄之后,谁也没有权利再享有这样的天真和浅薄,没有权利再享有这种程度的无视甚至(可以称为)失忆。
而作为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个自己,那就是当下的、此时此地的这一个。你只能与这个自己和平相处。你只有原谅自己,生活才会有出路。
人不是不能甩锅的,有时候适度的甩锅不但必要且有用。甩锅代表着一种外归因的思维方式,这样的人在面对挫折的时候,能够认识到自身以外的原因和他人的责任,因而更不容易让自我价值被挫折摧毁,更容易从挫折造成的打击中恢复。
生活总得继续,你既然还活着,就只能想办法让每一个此刻好过一点。更何况有时候真的是他们的过错。比如,你爱上了一个错误的人——是的,这件事中的确也有着你自身的责任,你被一个错误的、一定会伤害你的人所吸引,但首先你要认识到大部分的责任是对方的,你只是运气不好。此外,想要改变你自身的这个状态(指“被会伤害自己的人吸引”的状态),靠更多的自我责怪是一定无效的。
你只有不断安慰自己,学会照料自己,然后才会摆脱被错误的人吸引的魔咒。
4.
今天的标题是前几天的一个@余晓倩粉丝分享的。她的原话是,也许你不要对自己说没关系,试试说对不起。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骗自己说,我没事,这没关系。这是对我们自身需求的一种否认。
一个自爱的人,懂得承认自己的需要,当自己没有照顾好自己的需要的时候,ta会充满关怀和爱意的,和自己说对不起,对不起我让你受苦了。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能够看到,所谓“自爱”,归根结底不是一种决心、更不是一种宣言。而是和自身之间达成一种新的关系——就像人际关系一样,我们学着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和自己相处。最终我们与自身之间的关系表达出一种新的样式。
你曾经不够爱自己啊,但没关系,当初的你已经尽力做到所能做的最好了。同时,对不起。这是一种新的、始终怀着关爱看待和对待自己的方式。
如果你觉得你希望更爱自己,你可以试试从今天起,就像对待一个你最爱的好朋友一样对待自己。首先停止用指责的语气对自己说“你本应该如何如何”,说谢谢你竭尽全力,说对不起让你伤心。
好了今天想说的就这么多,过几天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