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今天,从学渣到学霸,中国克隆技术第一人童第周逝世

【1979年3月30日】40年前的今天,从学渣到学霸,中国克隆技术第一人童第周逝世

还有60多天,就要高考了,又到了各路学霸大显身手、金榜题名的时候了。

民国时期,有这样一个人,他从倒数第一的学渣开始,一路拼搏逆袭,最终成为令人仰慕的学霸。

他就是小学语文课本《一定要争气》的主人公——童第周!

(小学课文《一定要争气》)

1902年5月28日,童第周出生于福建宁波的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境贫穷,童第周一度辍学。17岁时,在哥哥的资助下,才得以进入中学,录取成绩是倒数第一。

父亲送给他的四个字“滴水穿石”,给了他巨大的勇气。

(童第周的儿子回忆父亲和爷爷)

他没有气馁,路灯下,厕所边,到处都是他刻苦读书的身影。每天天不亮就背外语,夜里别人睡下了,他还在路灯下自习功课。学监发现后,关上路灯,逼他进屋。他就和学监打起了游击战,只要学监一不注意,他又溜了出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童第周的成绩很快赶了上来,高三时他考取了全校的第一名,引起轰动。

1923年(21岁),童第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1927年(25岁),大学毕业后,童第周任中央大学生物系助教。

1930年(28岁),在亲友资助下,童第周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留学,学习胚胎学。就是在这里,他完成了连导师都没有完成的青蛙卵膜剥除实验。这个实验轰动一时,“骄傲”的欧洲人对这个瘦弱的中国人竖起了大拇指!

1934年(32岁),童第周获博士学位,学成回国,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1936年,童第周成功培养出双头青蛙蝌蚪,开创了中国的胚胎学研究。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童第周随大学内迁到四川,先后在中央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任教。

(童第周和妻子叶毓芬)

虽然流亡生活条件艰苦,但童第周仍沉浸在科学实验中。可是实验室连一个显微镜都没有。

妻子为了支持他,把自己首饰卖掉,向亲朋好友借钱,才从旧货店买来六万块的双筒显微镜。后来,夫妇二人花了十几年才还清这笔债务。

1943年(41岁),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来中国考察。他见童第周的实验室是一间破庙,只有一台显微镜,连电都没有,感慨地问道:“比利时有那么好的实验室,你干嘛要到这样的荒地来?”

童第周的回答十分简单,但十分震撼:“因为我是中国人!”

1946年(44岁),抗战胜利后,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童第周再任生物系主任。1948年,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已是国际知名的生物学家。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48岁),他带头在青岛创办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并担任所长长达28年,开创了新中国的海洋研究事业!

他在防治海洋有害生物、人工养殖经济水产动物、培育经济鱼类新品种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55年(52岁),童第周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并任中科院生物学部主任。

1963年(61岁),在童第周灵巧的双手下,他完成了鲤鱼和鲫鱼之间的细胞核移植,是世界上第一例异种动物移植。

世界上第一条克隆鱼诞生了!中国继美英之后,成为第三个掌握克隆技术的国家。这条克隆鱼,比1996年诞生的克隆羊“多莉”要早33年!

1973年(71岁), 童第周与他人合作,将鲫鱼的细胞质,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结果一部分金鱼具有了鲫鱼的尾鳍性状。

这证明细胞质也具有遗传特性。同时,这项技术也使得各种各样的金鱼,开始诞生,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

人们称这些具有特异性状的鱼,为“童鱼”。

(著名画家吴作人的《睡莲金鱼图》,便是为纪念“童鱼”而作)

文革后期,童第周遭到批斗,曾囚禁在动物研究所的隔离室,受尽折磨。解除隔离后,他被安排去打扫厕所,一扫就是五年。

文革结束后,1978年(76岁),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童第周被授予“全国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只是天天扫厕所、拿惯了扫把的手,颤抖着,已经没法在显微镜底下做实验了。

1979年3月30日,童第周因心脏病发作,与世长辞,享年77岁。

虽然童第周已去世40年,可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都记得,曾经有这样一个“学渣”和“学霸”。

(童第周塑像)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285篇作品,营员“凌空子”的第7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