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一给“无地农民”买社保是怎么回事?真的假的?

“无地农民”有望获得“社保”的消息在网络上流传多时,一些在上一轮承包期没有分到地的农民朋友看到这个消息后,就盼着能够早点实施。但迟迟没有动静后,很多人就开始怀疑这个说法的真实性了。

国家到底有没有这个政策?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清楚:

①“给无地农民买社保”是谁提出的?

各个网络平台上广为传播的“国家将给无地农民买社保”,最初是源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9日 17版)的一则报道,题为《土地承包再延30年,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指标跨省域调剂——农地制度改革看点多》。

其中,在谈到“土地承包延期30年,会不会导致农村新增人口分地难”这一问题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认为: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不断平分土地、细分土地,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所以“今后应当通过将承包地承载的生计保障、社会保障等功能交给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多渠道、多途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统筹解决这个问题。”

②国家未出台过相关正式文件

《人民日报》的这篇报道和叶兴庆的这句话,后来被不断二次传播,为了让内容更浅显而易于快速扩散,一些自媒体平台用了《好消息!“无地农民”将获国家“社保”补偿》这样的标题。

但实际上,目前还没有任何正式文件提出过要实施“给无地农民买社保”,叶兴庆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很明显只是在表达个人观点,或者说是一种“建议”。

当然,在未来,国家将无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肯定是大趋势。但一个好的想法和建议最终要形成政策,还需要一个严谨论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③“无地农民”路在何方?

曾经很多无地农民等待重新分地,但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大稳定、小调整”这个原则会一直延续很多年。简而言之就是大规模重分土地已经不可能了,要获得土地唯一的机会就是“小调整”。

其实从长远来说,由于国家在试点“承包地有偿退出”,并逐步推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化,今后农村土地“小调整”的机会是会比以前多得多的。在传统小农经济的局面下,很少有人会退出土地,自然调整土地的机会不多,但农业转型之后,土地的流动性会变大,无地农民会有更多机会获得土地。

但话说回来,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根本上是因为缺乏其他可依赖的资本,土地作为几乎唯一的命根子,或者说退路,才显得那么不可割舍。只要国家今后逐步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保体系,并拓宽就业渠道,当农村人有更多选择权的时候,人地矛盾自然会得到缓解。